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1d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术前1h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伤椎楔变角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方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AF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采用AF撑开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椎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AF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随访的椎体高度、脊椎活动能力、Cobb角的矫正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确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脊椎活动能力、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后突角的矫正情况等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术后功能恢复性较好,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术后胸腰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32例。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开放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骨折发生率不断增高,尤其是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2].为了探讨其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18)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与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洛川县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观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根据ODI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观察组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不伴脊髓损伤患者43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恢复程度,术后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结果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术后腰椎明显恢复,内固定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现象。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最终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应激反应蛋白基本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创伤较小,腰椎恢复效果好,固定可靠,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h疼痛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收集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s角的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Cobb’S角显著改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K、CRP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指标改善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愈合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减轻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