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性心悸2月余"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困难,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通过扩张的奇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该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逆行消融未成功,改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行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9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导管和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时发现下腔静脉异位引流至上腔静脉水平后呈90度后反折入右房,故放弃下腔静脉通路,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右股动脉穿刺放入10极导管于左室,行电生理检查,考虑右后间隔旁道,在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消融导管,在靠近心中静脉开口处找到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9岁,因阵发性心悸30余年,加重3年入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隐匿型慢旁道介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A波最早处成功消融,靶点处大头造影提示慢旁道位于心中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8~50(36.2±12.3)岁。电生理检查为右室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1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心房颤动2例。其中3例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未获成功。经股静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腔,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及关键峡部,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消融。结果: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偏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片状消融获得成功,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右肺下静脉间隔部,并指引消融导管行右肺下静脉至二尖瓣之间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中1例标测其最早激动点位于下腔静脉口,此处行环状消融获得成功,另1例位于上腔静脉后方穿过界嵴中部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左房心房颤动患者,1例在窦性心律下其致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左右上肺静脉之间,行线性消融成功;另1例在心房颤动持续发作下行左上下肺静脉环状消融及左右上肺静脉间线性消融成功。6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对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心外膜途径在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成年中华小型猪共7只,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球囊置于左前降支中下部,封堵150 min建立心肌梗死模型。3~5周后将心肌梗死模型猪,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经胸穿刺进入心包腔,采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窦性心律下进行心外膜电压标测和线性消融。射频消融后再次行电生理检查,不能再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为消融成功。结果存活的心肌梗死模型的猪7只,3~5周后行电生理检查,共诱发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共8种,7种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1种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室性心动过速(VT)周长平均在(338±66)ms。1只猪同时诱发心室颤动,电除颤转复窦性心律。7只猪心包穿刺均成功,完成心外膜电压标测,沿瘢痕区到二尖瓣环或正常心肌区逐点进行线性消融。射频消融后再次行电生理检查,6只猪不能再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论经胸穿刺进入心包腔行心外膜标测和消融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速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心外膜标测消融心肌梗死后室速的方法可以作为心内膜消融的一种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6例预激综合征旁道进行心电图、电生理检查及心外膜标测定位和比较,结果提示综合二种心电图δ波极性作旁道定位的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电生理检查对确定左或右旁道的存在有帮助,而作心内膜标测确定旁道位置较困难。认为显性预激综合征者,旁道切割术前不必强调作电生理检查,除非为隐匿性预激。用手指压迫预计的旁道部位,使δ波消失和/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可能是心外膜标测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3岁,术前经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但术中沿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反复标测,始终未能标测到AV融合之靶点,于AV相对较近处多次放电无效,后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下Carto系统激动顺序标测示右心耳基底部电位最早,此处放电消融成功。提示对于右侧显性旁道消融,三尖瓣环不能标测到理想靶点消融无效时,应考虑到右心耳旁道等少见类型。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心动过速时合并孤立性左旋心、先天性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显性旁路经下腔静脉腹腔段奇静脉(azygosvena)途径消融成功。患者女性,4 3岁,反复心动过速发作5年。查体: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脏位于左上腹部,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食管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正常,B型超声检查心脏未见异常,肝脏和脾脏反位。手术经过:常规穿刺右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自颈内静脉插入冠状窦电极顺利,经股静脉导入标测电极至右心室和肺动脉困难,但可进入上腔静脉;侧位显示心导管在心房的后方上行,并不在心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37岁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 4年余 ,于1999年 6月 2 2日入院。入院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动过速发作时为宽QRS波心动过速 ,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LBBB)图形 ,电轴左偏 ;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 ,经左锁骨下静脉和两侧股静脉送入 4极标测电极 ,分别记录高位右房、His束、冠状静脉窦和右室心尖部的电图 ,电生理检查时先进行心室逆标 ,观察室房传导顺序 ,然后进行右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分析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特征。本例在成功消融隐匿性左后间隔旁道后 ,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房间隔途径行左侧旁道射频消融过程中,不经意二尖瓣峡部阻滞发生的解剖机制及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左侧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研究纳入经房间隔途径行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患者共59例,经股静脉途径送入二极电极至右心室,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送入十级电极至冠状窦。行心房及心室期前刺激,递减刺激及快速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必要时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辅助诱发。经房间隔顺行性途径送入消融电极至左心房室环标测房室旁道,行射频消融治疗。并对消融过程中发生二尖瓣峡部阻滞的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并探讨可能发生机制。结果:59例经房间隔途径消融的左侧旁道患者中,4例患者消融过程中发生二尖瓣峡部阻滞,发生率约6.8%。其中3例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滞后心动过速周长不变,体表心电图节律整齐;1例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滞后心动过速周长长短不等,体表心电图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减慢,节律完全不整齐。4例患者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均表现为冠状窦电极室房逆传间期延长,心动过速未能终止,激动顺序由离心性传导转为向心性传导,经调整消融电极至原消融部位更远端消融成功。结论:左侧旁道消融过程中可能不经意导致二尖瓣峡部阻滞,其发生率低。掌握其心内电生理特征及心内电图的变化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无效消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最佳消融靶点,适当增加射频能量和消融时间以到达消融目的。结果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成功消融23例患者共26条旁道。结论选择Webster-7F蓝把加硬Lab导管经右股静脉置于右心房三尖瓣环附近行精细标测。当Lab电图呈现小A大V波且A—V波群融合时,为最佳消融靶点。精标三尖瓣环附近最早心室点、增加射频能量是治疗Ebstein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但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埃布斯坦综合征者也屡有报告[1]。本文报告本院自1995年9月开展射频导管消融以来所发现的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至今国内少有文献报告。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 ,22岁。临床诊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局麻后经股静脉置入6F4极电生理标测导管至高位右心房 (HRA)、希氏束 (His)、右心室心尖部 (RV)。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导引钢丝 ,见导引钢丝经左锁骨下静…  相似文献   

13.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3例中检出旁道49条,其中三条旁道3例;左侧多旁道12例,右侧多旁道2例,双侧多旁道9例;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临床和电生理、靶点标测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结果。方法16例房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射频消融功率设置20—30W,或预设温度50-60℃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确诊为房速16例,RFCA即刻成功15例(93.75%),15例房速共有17个起源病灶,分布在右房侧壁5个,房间隔5个,希氏束(HIS)旁2个,上腔静脉(SVC)1个,左上肺静脉(LSPV)2个,右上肺静脉(RSPV)2个。合并左前侧壁旁道(AVRT)1例,消融旁道后诱发不出房速,合并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例,房速的起源灶就在间隔中下部,消融靶点相当于HIS与冠状动脉窦(CS)口间中下1/3处,消融效果如改良房室结,结果房速及AVNRT均不能再诱发。1例LSPV房速,2个月后复发,并诱发出AF及Af,做LSPV电隔离消融获得成功。有1例HIS旁房速,术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结论局灶性房速RFCA成功率高,病灶起源部位以右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多见,HIS旁房速作消融要谨慎,应尽量避免出现三度AVB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3岁,因“反复阵发心悸5年,再发1次”入院。院外ECG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置入标测电极时发现电极走行异常,左锁骨下静脉造影确认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房室结慢径改良后心动过速未在发作。结论: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存在增加了房室结慢径改良的难度,采取间断放电,缓慢升高电压方式或使用Swartz鞘管支撑,可增加消融导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6例心动过速患者,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Ⅰ型房扑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2例,左、右心外膜旁道各1例,年龄34.2±16.7岁,男性4例,女性2例,上述患者均经普通的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Biosense Webster)标测、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结果 6例均成功消融.2例房扑患者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AF终止,转为窦律,并且分别于冠状窦口和低位右房刺激呈峡部双向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消融后行心室刺激及异丙肾上素激发试验均未诱发.2例心外膜旁道患者消融后心室刺激,出现VA文氏传导及室房分离,放电次数为3.4±1.2,手术时间为92.4±30.3分钟,曝光时间29.3±12.6分钟,无心肌穿空及血管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对难治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例因反复心悸20年加重一周住院的患者,其体表心电图示B型预激,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右侧显性旁道导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在三尖瓣环附近消融不成功。在随后的激动标测过程中,导管标测到一腔隙样结构,考虑为右心房憩室。在憩室内消融旁道成功,但出现心包填塞,予以心包穿刺引流后患者病情恢复。术后随访未见预激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记录射频电流的各项物理学参数和单极标测心内电图的变化,了解其与心肌炭化的关系。通过比较左右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分析不同消融途径间发生心肌炭化的差异。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射频电流的物理学参数由射频仪记录。单极标测采用将大头导管头端电极与胸前导联V1相连或将高右房电极拉入下腔静脉作无关电极的方法。结果射频消融术中心肌炭化组存在放电功率偏大、温度偏高、阻抗增加、单极电图ST段上抬,而心内电图AV比值的变化率与心肌组织炭化无关。与右侧旁道和慢径路消融不同,左侧旁道二尖瓣下消融途径心肌炭化的发生率偏高。结论射频导管单极标测ST段上抬是预测心肌组织炭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者比较分析了20例无药状态下不能诱发出心动过速的旁道患者与20例诱发出心动过速旁道患者的电生理试验资料。研究组中14例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后立即重复电生理试验,其中7例诱发出心动过速,诱发出心动过速的原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传功能的改善。对旁道逆传功能不佳的患者仍难以诱发出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阐明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和特殊性。自 1 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对 1 3例合并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7例、左侧旁道 3例 ;右侧旁道、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和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各 1例。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均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 ,其中 9例进行了冠状静脉窦造影 ,3例左侧旁道中的 2例采用了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1例采用穿间隔法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 ,7例AVNRT中的 5例采用Swartz鞘管支持消融导管实现稳定贴靠。消融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结论 :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可合并PLSVC ,经导管射频消融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是在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和AVNRT消融的方法学上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