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瓦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万金  仲英  孙敬勇  张萍 《中草药》2009,40(6):859-862
目的 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瓦松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木栓酮(Ⅱ)、2,2-二甲基-色满环-6-羧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Ⅴ)、没食子酸(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Ⅶ)、山柰酚(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Ⅸ)、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X)、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Ⅻ)、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ⅩⅢ)、槲皮素(ⅪⅤ)、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Ⅹ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Ⅵ)、2,7-脱水-β-D-阿卓庚酮吡喃糖(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Ⅹ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中华补血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宽 《中草药》2011,42(2):230-233
目的研究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萃取、制备薄层、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甘露醇(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9)、(+)-儿茶素(10)、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11)。结论化合物4、6、7、10、11为首次从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18、Diaion HP20SS等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应用HR-ESI-MS、NMR、ECD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洋紫荆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二羟基亚环己基乙腈-8-β-D-葡萄糖苷(1)、L-色氨酸(2)、咖啡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山柰酚-5-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蝙蝠葛氰苷G,化合物2~6、8为首次从洋紫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鬼箭羽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鬼箭羽Euonymus alatus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二氢黄酮及其苷类4个:柚皮素(1)、香橙素(2)、二氢槲皮素(3)、橙皮苷(4);黄酮及其苷类8个:山柰酚(5)、槲皮素(6)、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9)、金丝桃苷(10)、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12);黄烷酮醇类1个:去氢双儿茶素A(13)。结论化合物3、7~9、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赵巍  胡琴  马林  秦海林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1):1448-1450
目的:对化合物3-O-α-L-吡喃鼠李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进行DMSO-d_6中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归属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对草麻黄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一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本文选用DMSO-d6为溶剂,采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1D和2D NMR)技术完成了其~1H-和~(13)CNMR化学位移的全归属。通过降血脂细胞模型实验与具有较强降脂能力的阳性对照相比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该化合物对三酰甘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分辨比较清晰的β-D-吡喃葡萄糖基和α-L-吡喃鼠李糖基的~1H-NMR信号,发现该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物比较对三酰甘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其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6.
赤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强  周雪峰  刘大有  王隶书  杨斌  刘永宏 《中草药》2011,42(10):1929-1932
目的研究赤雹Thladiantha dubia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和薄层制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赤雹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2)、咖啡酸乙酯(3)、3,4-二甲氧基苯乙酮(4)、豆甾醇(5)、胆甾醇(6)、α-菠甾醇(7)、(2R,3S,2′S,4E,8E)-Δ4(5),Δ8(9)-鞘氨醇-2′-羟基-十六碳酰胺(8)、1-(17Z-二十四碳烯基)-甘油醚(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结论化合物3、9、10为首次从葫芦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首次从赤雹属分离得到,化合物4、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杨梅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杨梅Myrica rubra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杨梅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IR、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杨梅素(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杨梅苷(5)和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6)。结论首次报道杨梅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草珊瑚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嗪皮素(1)、异嗪皮啶(2)、槲皮素-3-氧-葡萄糖醛酸苷(3)、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4)、绿原酸(5)、咖啡酸(6)、迷迭香酸(7)、迷迭香酸-4-氧-葡萄糖苷(8)、异香草酸(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结论化合物3、5、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陈严平  沈勇 《中草药》2020,51(3):588-593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乌头干燥的茎叶用甲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浸膏用1.5%HCl溶解,醋酸乙酯萃取得总粗提取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乌头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羧基-吲哚(1)、corchoionol C(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3)、松脂素(4)、(+)-N-formylnorglaucine(5)、oxoglaucidaline(6)、海罂粟碱(7)、(+)-cataline(8)、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2″-乙酰基)-半乳糖苷(10)、megastigmane(11)、山柰酚-7-O-α-L-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并测定芦丁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有量。方法金雀花75%乙醇提取物的HPLC-ESI-MS鉴定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3.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25℃。2种成分含有量的HPLC测定采用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金雀花中有9种主要黄酮苷类组分,其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分别在8.83~176.60、4.86~97.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35%、100.79%,RSD分别为2.52%、1.27%。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金雀花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脂肪细胞质脂分解的影响。方法 :用化学和光谱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 ;用正常大鼠附睾处脂肪细胞观察化学成分对由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结果 :分离出 3种单体 ,为芹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木樨草素 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和木樨草素 3′ 甲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前 2种可增加由NE促进的脂解过程中脂肪酸的释放量。 结论 :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柳属植物叶片中获得 ;芹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和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可促进由NE诱导的脂解作用 ,木樨草素 3′甲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钱柳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2012,43(11):2132-2136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青钱柳叶具有调血脂活性部位中分离和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pterocaryoside B(1)、青钱柳酸B(2)、2α-羟基乌苏酸(3)、arjunolic acid (4)、乌苏酸(5)、齐墩果酸(6)、蒲公英萜醇(7)、6,9-dihydroxy-7-megastigmen-3-one (8)、loliolide (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山俞酸甘油单酯(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海洋  刘顺  单淇  涂正伟  蒋建勤  侯文彬 《中草药》2011,42(7):1285-1288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梁文娟  马青云  蒋合众  周俊  庞杰  赵友兴 《中草药》2011,42(7):1271-1275
目的 研究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毛丹果壳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邻苯二酚(1)、4-甲氧基甲苯(2)、没食子酸乙酯(3)、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醛(4)、异莨菪亭(5)、麦角甾醇(6)、滨藜叶分药花苷(7)、常春藤皂苷元(8)、二氢山柰酚(9)、山柰酚(10)、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1)、山柰酚-3-α-L-吡喃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谷甾醇(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毛丹果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肿节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胜强  黄娟  王冰岚  颜继忠 《中草药》2010,41(2):198-201
目的对肿节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类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经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二烷酸(1)、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异秦皮啶(4)、羽扇豆醇(5)、槲皮素(6)、琥珀酸(7)、咖啡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对羟基苯甲酸(10)、芦丁(11)、异秦皮啶-7-O-α-D-吡喃葡萄糖苷(12)、邻苯二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结论化合物1、2、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黄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婕  王国才  李桃  李药兰  叶文才 《中草药》2013,44(10):1237-1240
目的 研究黄荆Vitex negundo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黄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荆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黄荆诺苷(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牡荆苷(4)、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迷迭香酸甲酯(8)、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咖啡酸(10)及银桦苷G(11).结论 化合物5~11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多穗柯提取物中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kma PLATISIL TM-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35%A→40%A;10~40 min,40%A→80%A),流速:0.8 mL.min-1;柱温:室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4~2.91μg(r=0.9998),0.82~16.48μg(r=0.9994),0.06~1.22μg(r=0.9999),0.05~0.9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5%,98.2%,97.3%(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多穗柯提取物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藏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等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香草酸(2)、异鼠李素(3)、山柰酚(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槲皮素3-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芦丁(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正丁酯(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结论除化合物8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王培培  罗俊  杨鸣华  孔令义 《中草药》2013,44(7):794-797
目的 研究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半边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1)、芦丁(2)、木犀草素(3)、芹菜素(4)、橙皮苷(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穗花杉双黄酮(9)、柚皮素(10)、橙皮素(11)、泽兰黄酮(12);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5,7-二甲氧基香豆素(13)、异东莨菪素(14)、蒿属香豆素(15).结论 化合物6~12为首次从半边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14为首次从半边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2,43(1):47-50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