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陈  胡伟  刘向阳  赵辉  吴建明 《山东医药》2013,53(17):66-68
目的 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18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螺钉位置,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好转(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X线及CT复查均显示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与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其置钉准确率相当,但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术中CT导航和单纯术中CT扫描辅助下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诊断为颈椎病、颈椎外伤、颈椎肿瘤而行CT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6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CT导航将患者分为术中CT导航组和术中非CT导航组。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对2组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翻修率、置钉时间和术中CT的扫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中CT导航组椎弓根螺钉的穿破率和平均置钉时间显著低于非CT导航组(P〈0.05或P〈0.01)。2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在2组中均没有因内置物位置不佳而行二次手术的病例。结论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能够显著提高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精确性,同时医护人员无X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融合术(融合器组)治疗,比较三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系统评价脊柱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结果弓根螺钉组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和融合器组(P<0.05)。随访1年后,弓根螺钉组、融合器组无1例未融合,内固定组3例未融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后血沉为28 mm/h,CRP为1.36 ng/L,明显高于弓根螺钉组和融合器组;末次随访弓根螺钉组JOA评分(87.8±1.8)分,内固定组(80.1±2.9)分,融合器组为(89.1±1.9)分。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但是前者还具有廉价、微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5例,分别行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术后1年采用Oswes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止痛药比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平均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88.0%)明显高于开放组(60.0%,P<0.05),微创组ODI改善率[(43.7±7.2)%]明显高于开放组[(36.8±8.7)%,P<0.05],微创组临床疗效优10例、良13例、可2例,开放组优4例、良13例、可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5.
寰椎由于创伤、肿瘤切除、畸形矫正、医源性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不稳定,需要重建其稳定性;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较其它内固定方法有显著的优势,就近年来国内外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况,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项新的脊柱微创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胸腰椎骨折、腰椎失稳等疾病的治疗,并得到推广应用,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正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1例。结果本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0.30%;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4.60%。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方法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分别植入98枚及104枚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进行经椎弓根水平的CT扫描,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位置。结果用C臂x线导航者螺钉植入优良率为96.9%,手术时间为(75.0±15.0)min;用CT导航者分别为100.0%(P〉0.05)和(101.5±21.0)min(P〈0.01)。结论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均是安全可行的,且精确度高;与C臂X线导航手术相比,CT导航操作相对复杂,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前CT影像三维重建确定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在胸腰椎脊柱畸形患者椎弓根置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胸腰椎脊柱畸形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术前使用CT影像三维重建确定进钉点及进钉角度,记为实验组;另40例患者不进行术前CT影像三维重建,记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置钉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置钉穿破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中非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畸形矫正率和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螺钉为973枚,其中A级螺钉690枚、B级螺钉161枚、C级螺钉104枚、D级螺钉18枚、E级螺钉0枚。实验组置钉穿破率为25.3%、置钉准确率为89.0%,对照组置钉穿破率为33.1%、置钉准确率为85.9%,实验组置钉穿破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胸椎部位置钉穿破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腰椎部位置钉穿破率、置钉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非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均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角度、后椎体高度等指标。采用Denis和Frankel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对照组仅提高0.9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44.9±11.4)%增加到(57.3±7.1)%,对照组仅由(45.1±11.5)%增加到(53.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保存神经功能和椎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VF)的疗效。方法 67例老年OVF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Sextant内固定组(n=35)与开放内固定组(n=32),均获随访24~48 w,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内固定前、内固定后3 d、24 w的病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并对比两组内固定前、内固定后24 w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与开放内固定组相比,Sextant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术中X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本组内固定前相比,两组内固定后3 d、24 w的病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固定后3 d、24 w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固定后24 w的目测类比评分、ODI均明显改善(P<0.05),且Sextant内固定组明显优于开放内固定组(P<0.05)。Sextant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放内固定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是治疗老年OVF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使用自拟中药煎剂益肾补骨汤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究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老年胸腰椎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受试者分成了观察组(用益肾补骨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及对照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比较和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症状改善和疼痛缓解情况及血清血症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60 d后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肿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后7 d、30 d,观察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应用益肾补骨汤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有效地加快了术后机体炎症和疼痛等症状的缓解,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了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指导在AIS手术治疗中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方法对30例含有主胸弯的AIS患者T1-T12三维重建CT进行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结果右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9,然后上升到T12;左侧椎弓根螺钉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然后增加到T9,最后减少到T12。右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4,从T4到T12相对稳定于10°左右;左侧椎弓根横向角从T1逐渐减少到T7,从T7到T12相对稳定于5°左右。椎体轴面旋转角从T1逐渐减少到T3,然后逐渐上升到T9,最后减少到T12。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相关(P〈0.05),在同一胸椎节段,椎弓根螺钉横向角和椎体轴面旋转角之间的椎弓根横向角相对恒定。椎弓根螺钉长度为(37.0±5.1)mm,椎弓根宽度为(5.6±1.6)mm。结论掌握椎弓根螺钉横向角、椎弓根横向角、椎体轴面旋转角、椎弓根螺钉长度和椎弓根宽度的特点及其在凹侧和凸侧的差异对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临床工作站CT三维重建入钉点设计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5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颈椎疾病患者25例,依据术前是否进行入钉点设计分为A组12例和B组13例。A组患者按照常规解剖标志及术前CT轴位片目测内倾角度置钉,B组患者根据影像临床工作站颈椎CT三维重建结果及入钉点设计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置钉数及置钉准确率。结果 A组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6枚,置钉准确率为87.5%(49/56);B组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66枚,置钉准确率为93.9%(62/66)。B组患者置钉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影像临床工作站CT三维重建入钉点设计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元民  方军 《山东医药》1996,36(5):13-14
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对经椎弓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原理、手术优点、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方法及骨折节段定位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应用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9例,27例(93%)术后即刻完全复位,2例症状明显改善。认为腰椎滑脱伴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应行后路开放减压、复位、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体间或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8.
吴陈  敖翔  胡东  肖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0):4961-4963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技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手术指征。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评价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1个月、2个月VAS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3个月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研究组下肢麻木、切口感染、发热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12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腰痛、下肢神经症状变化、并发症、融合器位置及椎体间融合情况;随访7—12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感染、神经根牵拉损伤,随访期内未发现断钉、断棒、T-PLUS下沉、移位等并发症;临床疗效为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经TLIF植入单枚T—PLUS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李继锋  王晓 《山东医药》2010,50(34):114-114
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