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甲强龙与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强的松诱导缓解治疗,而观察组25例患者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待两组患者尿蛋白转阴后以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或者减量常规治疗1年,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冲击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甲强龙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效果较口服强的松好,但冲击期间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对狼疮肾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37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4例口服大剂量强的松(1.0mg·kg-1·d-1),11例在激素基础上用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0.8~1g,每月一次,总量6~12g),12例在激素基础上口服环磷酰胺100~200mg·d-1,总量3.6~15g.随访观察24~98月,平均65.8±18.6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对尿蛋白及长期肾功能稳定率的影响,并观察三种方法的副作用.结果环磷酰胺口服组及静脉冲击组对C3、ANA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优于强的松组(P<0.05);三组治疗均使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经过平均65.8月的观察,环磷酰胺口服组与静脉冲击组的长期肾功能稳定率明显高于单用强的松组(P<0.05),环磷酰胺口服组与静脉冲击组疗效相当;药物不良反应强的松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环磷酰胺口服组次之,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组最少.结论环磷酰胺可使狼疮肾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有显著改善,其中静脉冲击治疗作用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 mg·kg-1·d-1与1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在二联抗生素应用基础上分别给予2 mg·kg-1·d-1和1 mg·kg-1·d-1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剂量甲泼尼龙辅助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效果接近,但1 mg·kg-1·d-1甲泼尼龙应用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安全性更符合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4.
谢绍华  王小华  许鹏  蔡龙 《江西医药》2010,45(3):231-232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放射科医生,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胸闷气急2d于2009年6月10日入院。既往于4年前诊断为"IgA肾病"2009年3月28日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至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铋剂三联疗法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以期寻找适合社区治疗的方案。方法:9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口服枸橼酸铋钾1200mg·d-1,阿莫西林2000mg·d-1,甲硝唑800mg·d-1,早晚分2次服用;对照组44例,口服奥美拉唑40mg·d-1,阿莫西林2000mg·d-1,甲硝唑800mg·d-1,早晚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7d。停药4wk后复查胃镜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为44例(92%),对照组为42例(95%);治疗组Hp清除率为40例(83%),对照组为38例(86%),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药费与疗效根除率比值C/E分别为0.54,0.9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2种三联疗法的疗效相近,但铋剂三联疗法价格低,适合社区医疗。  相似文献   

6.
吡拉西坦(piracetam)是抗缺氧和改善脑代谢药,维生素E是抗氧化药,为研究这两种药物和抗心绞痛药伍用治疗老年心绞痛的效果,观察了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40例,年龄60~83岁,平均66.7岁。病人分3组,第1组50例,为对照组,施行传统疗法,用硝酸异山梨醇酯(40~60mg·d-1),硝苯地平(30~60mg·d-1),普萘洛尔(120~160mg·d-1)治疗,疗程4~6周。第2组50例,传统疗法并用吡拉西坦,头10d用量为4.4~5.2g·d-1(2.4~3.2g·d-1,分3~4次口服,2g·d-1静注),随后3~5周只口服2.4~3.2g·d-1。第3组40例,治疗和第2组相同之外,加用维生素E0.2g·d-1。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重症哮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0.3~0.5 mg·kg-1·d-1治疗,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分别采用甲泼尼龙(1~1.5 mg·kg-1·d-1)、甲泼尼龙(2~4 mg·kg-1·d-1)、甲泼尼龙(6~8 mg·kg-1·d-1)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PaO2及PaCO2、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治疗重症哮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观察组C 治疗重症哮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的PaO2显著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C的PaO2显著高于观察组B(P<0.05);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体征控制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C体征控制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B(P<0.05);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血糖、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的血糖、血压显著高于观察组A、观察组B(P<0.05).结论 采用2~4 mg·kg-1·d-1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余芬 《安徽医药》2017,21(4):724-727
目的 研究小样本缺血性卒中病人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急性缺血卒中病人300例,对入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治疗组150例和常规治疗组150例.个体化治疗组在入选后立即检测CYP2C19基因,按照不同的基因型采用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即快代谢型按照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50 mg·d-1口服;中间代谢型按照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1口服;慢代谢型按照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1,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1口服.常规治疗组直接按照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1口服治疗,不检测CYP2C19基因.通过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治疗30 d及180 d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再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在个体化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在个体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及时发现慢代谢病人,进而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尔威辛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毒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确定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方法共入选29例患者,沙尔威辛分为9个剂量组,由初始剂量15 mg·m-2·d-1开始逐渐增加至30,45,60,75,90,105 mg·m-2·d-1,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点滴2 h,连续3 d,其中第7剂量组为90 mg·m-2·d-1连续4 d,第8剂量组为90 mg·m-2·d-1连续5 d,第9剂量组为105 mg·m-2·d-1连续5 d,21 d为一周期,每剂量组3或4例.观察药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毒性反应.结果沙尔威辛的毒副反应比较轻微,除了血管刺激疼痛外主要还包括Ⅰ/Ⅱ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热及皮肤潮红等,所有的毒副反应均在停药2周内恢复.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爬坡最高剂量为105 mg·m-2·d-1连续5 d.结论沙尔威辛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建议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为90 mg·m-2·d-1连续5 d,21 d为一周期.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视乳头水肿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视乳头水肿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形态的改变。方法采用OCT追踪测量30例有视乳头水肿的患者其在首诊,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OCT图像特征和变化。结果视乳头水肿患者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先增厚再萎缩变薄的过程,并发现在水肿的神经纤维层下存在一个低反射区。结论OCT能定性、定量动态地观察到视乳头水肿的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正常人、大视杯者与早期青光眼患者之间视盘结构参数的差异。方法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Ⅱ(HRT-Ⅱ)对正常人(40例80眼)、大视杯者(30例60眼)及早期青光眼患者(40例80眼)进行检查,获得视盘各结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将三组参数进行比较:正常人和大视杯者在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视杯容积、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盘沿面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RNFL横截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大视杯者与早期青光眼患者在盘沿面积、视杯容积、平均RNFL厚度和RNFL横截面积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与早期青光眼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HRT-Ⅱ对视盘参数进行测定,为鉴别诊断大视杯与早期青光眼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对青光眼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2-1473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与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于清晨顿服泼尼松,观察组顿服甲泼尼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4.85%)(x2=1.44,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9,P<0.05);观察组患者肝损害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 =5.62,5.13,P<0.05).结论 甲泼尼龙与泼尼松均能有较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乙型肝炎,但甲泼尼龙的效果优于泼尼松,对患者肝损害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剥离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4例68眼完全剥离,56例64眼部分剥离,对照组因眼部不适行超声检查者,共72例124眼。观察网脱部位的血管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血流明显处取样测量舒张末期最高血流速度、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各项检查数据。结果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实验组120例132眼中108例116眼诊断为视网膜剥离,诊断相符率为87.88%,彩色超声诊断确诊视网膜剥离者112例124眼,诊断相符率达93.94%。实验组CRA、PSV、ESV、A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完全剥离比部分剥离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RI、PI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视网膜剥离诊断率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 MHz B超声的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已明确诊断的眼底疾病患者以20 MHz B超采用直接法对其探查,并将声像图与其O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OCT检查结果分析相应的20 MHz B超声像特征,黄斑裂孔8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圆顶带状表浅隆起回声,病变中央呈孔状断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7眼,B型超声图像表现为黄斑区形态规则的纤细条索扁平弧形或峰样隆起回声,越远离黄斑中心凹隆起越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黄斑水肿20眼、视网膜劈裂2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表面局限性弧形或形态不规则的扁平弧形条索状表浅隆起回声,其下为液性无回声间隙;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3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后极部表面局限性不规则带状强回声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及非后极部病变的情况下,20 MHzB超探查对眼底疾病能够进行初步鉴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OCT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短期疗效。方法 32例血小板〈10×10^9/L的成人重症ITP患者随机分成HDMP和HDIVIG两组。HDMP组18例,给予甲泼尼龙1.0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HDIVIG组14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治疗后7~10d测血小板数目。结果 HDMP组和HDIVIG组血小板上升至20×10^9/L需(4.1±1.8)天和(3.3±1.6)d。达50×10^9/L分别为(6.5±2.7)d和(5.9±2.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20和〉0.50)。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ITP短期提升血小板疗效相似。甲泼尼龙相对廉价,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路露  徐延山  李岩  亢雷  解士勇 《天津医药》2011,39(5):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检查。OCT测量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范围、黄斑体积。mfERG测量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急性CSC的黄斑区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神经上皮层脱离水平范围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2和-0.896,均P<0.001),黄斑体积与BCVA无相关(r=0.014,P>0.05)。mfERGP1波1~3环,N1波2环的潜伏期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88、-0.514、-0.452及-0.445,均P<0.05);N1波1、2环的反应密度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97和-0.502,均P<0.05),N1波2环、P1波1环的潜伏期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6和0.421,均P<0.05)。结论:OCT和mfERG联合应用可准确检测CSC患者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谢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24-125,127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反应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两组术后的护理程序完全一致.住院当天,术前1d和术后2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术后第2、7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比较心理干预前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当天行心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术前1d、术后2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7天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心理干预可降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疗效,对视网膜成功复位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应用不同卧位床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2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治疗,且术后均给予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对照组卧于普通病床上,观察组卧于多功能床上.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负性情绪、术后俯卧时间、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6.25±2.56)分、(48.37±3.0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第ld、第2d、第3d、第7d的俯卧时间分别为(3.97±0.51)h、(16.88±2.36)h、(17.87±2.25)h、(17.41±2.05)h及(17.95±2.43)h,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眼压升高及并发白内障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4.88%和2.4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给予多功能床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延长俯卧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均4wk为一个疗程,随访12wk。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logMAR对数视力变化,并通过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wk2,迈之灵组视力改善优于芦丁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4和wk12,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wk2和wk4,迈之灵组视网膜脱离面积减小(116347±s88445)和(171104±120636)μm2,减小幅度大于芦丁组(53858±46561)和(85486±114607)μ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12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CSC,可缩短病人主观视力改善及黄斑部水肿消退的时间。OCT能客观、定量地进行黄斑部微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对CSC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克军  张晓峰 《安徽医药》2014,(9):1664-1667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并对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病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首诊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182例(184只眼)的中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45~60岁为中年组( A组),≥60岁为老年组( B组), A组97例97只眼,B组85例87只眼,对比分析两个年龄段的病因构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玻璃体积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79例80只眼,占43.48%;第二位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共78例79只眼,占42.93%,视网膜裂孔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RD)导致的玻璃体积血14例14只眼,占7.61%,是第三大原因。三者之和共171例173只眼,占所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94.02%。 A组与B组之间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589, P=0.001)。 A组97只眼中,RVO 34只眼、PDR 55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只眼、共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7.94%;其中PDR患者比例最多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6.70%。 B组87只眼中,RVO 45只眼、PDR 25只眼、RH/RD 8只眼、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只眼,共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8.85%;其中RVO患者比例最多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1.7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为:RVO、PDR、RH/RD、EAMD;不同年龄段构成比不同,45~60岁人群中PDR多见;60岁以上人群中RVO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