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储斌  陈红波  陶峰  黄大雁  刘辉 《安徽医药》2017,38(5):560-56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2 50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5年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剖宫产率的变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构成以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①2011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为59.30%,2015年为43.90%,2011~2015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P<0.01);5年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NICU入住率无显著变化。②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方面,2015年剖宫产产妇主要以瘢痕子宫(13.06%)为主,高于2011年(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剖宫产产妇中主要以社会因素为主(15.47%),2015年为(4.51%),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③社会因素剖宫产患者中,2015年以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30.83%)为主,2011年以不能忍受分娩痛疼(40.02%)为主。结论 2011~2015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总体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剖宫产指征构成已由原来的社会因素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瘢痕子宫为主。  相似文献   

2.
田淑芬  张华  庞秋梅 《中国医药》2012,7(8):1023-1025
目的 了解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病房分娩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妇按时间顺序分组,每年为1组,分析其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前5年(2001 —2005年)、后5年(2006—2010年)各自的围产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收集所有剖宫产病例,分析每年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 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窒息率(2001 —2005年4.7%,2006—2010年5.6%)、产后出血率(2001 —2005年2.3%,2006—2010年2.5%)方面均明显低于剖宫产者(新生儿窒息率2001 —2005年8.2%,2006—2010年8.6%;产后出血率2001—2005年4.4%,2006—2010年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01—2010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1年37.3%,2010年64.9%).剖宫产指征分析:难产(2001年41.4%,2010年17.5%)、胎儿窘迫(2001年27.4%,2010年17.2%)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逐年上升,与2001年(4.7%)比较,2010年(29.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者围产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者,因此剖宫产率的升高并不能改善母儿预后,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综合使用分娩镇痛及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5年剖宫产率及宫产指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上升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 ,选择某院 5年剖宫产病例 2 5 3例 ,分析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关系。结果显示 ,合理放宽剖宫产指征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如果盲目扩大剖宫产率 ,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反而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197-19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变化原因,寻求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1997年及2007年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指征构成比及剖宫产率变化.结果 1997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2007年,分别为34.37%和44.0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剖宫产指征中,头位难产,臀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寻找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病历资料的手术指征.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率达8.81%,其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占首位.各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还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 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饶丽 《中国医药指南》2008,6(7):112-1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剖宫产病例1024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了明显改变,第一时间段剖宫产指征与妊娠合并症、难产为主.第三时间段与社会因素和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脐绕颈为主,行剖宫产的比例增高,围生儿病死率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的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高剖宫产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77例产妇各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并比较近期母婴预后。结果①总剖宫产率为61.84%,其中社会因素者23.21%;顺产率38.16%;②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城镇、高等教育、及高龄孕妇剖宫产率高(P<0.01);③病理性剖宫产因素主要为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胎位异常、头盆不称、巨大儿、骨盆狭窄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由多种因素导致。对手术指征的把握依产妇生活背景、年龄、所受教育程度、围生期发病率的不同而不同。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未减少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发病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关系。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6年9月剖宫产率、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率上升,而新生儿窒息率升高、围产儿病死率没有下降。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孕期监测、新生儿医学及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黄万秀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84-228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剖宫产率与指征变化及健康教育.方法:对10年间4 308例剖宫产率与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1年与2010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阴道助产术逐年减少,2010年与2001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和胎儿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医患配合的条件下,采取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下可使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妇产科近年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的情况及剖宫产构成比,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调1999-04~2002-10剖宫产者915例及同期产时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率为19%,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胎心监护异常、臀位及头位异常、巨大儿、产程进展异常。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阴道产为5.0%,剖宫产为2.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窒息阴道产与剖宫产均为0.3%;围生儿死亡率阴道产为0.3%,剖宫产为0.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确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因此,医务人员应科学地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避免不合理的剖宫产手术率扩大。  相似文献   

14.
2157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靖  祝茹  汪艳  韩文晖  张蓉 《安徽医药》2011,15(12):1534-1535
目的分析2 157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08~2010年2157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高达69.49%,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42.23%)、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21.65%)、瘢痕子宫(7.14%)、胎儿宫内窘迫(6.82%)等。3年来,社会因素一直为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且逐年升高。结论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需要医务人员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对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60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妊娠所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占比95.8%、产后出血占比9.2%、子宫切除占比2.7%、产后感染占比3.1%、胎盘前置或植入占比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3.8%、0.4%、0.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占比为1.5%与对照组的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终止妊娠在解决母婴处于危急状态、保障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极大降低了母婴围生期死亡率。剖宫产后形成瘢痕子宫,导致一些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对再次妊娠产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再次妊娠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49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辉  张英英  李鹏 《安徽医药》2013,17(1):89-91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该院2006—2011年间4 95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剖宫产主要指征按所占比率排名前5位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而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上升最快。巨大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宣教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国群 《江西医药》2004,39(4):236-238
目的 探讨2001年12月至2003年11月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305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7.07%。主要指征依次为:妊娠并发症(42.24%)、社会因素(16.91%)、剖宫产史(8.36%)、妊娠合并症(6.16%)、臀位(6.10%)、头位难产(4.13%),其中70.53%的妊高征选择了剖宫产。轻度妊高征占妊高征总数的39.73%。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4%和0.03%。结论 高剖宫产率与医患双方有关,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剖宫产指征的扩大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上升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对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994年~ 1999年剖宫产数按剖宫产率分成三个阶段 ,新生儿窒息率同步分组 ,对各阶段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阶段上升 (分别为 10 .5 3 %、2 5 .60 %、3 9.71% ) ,各阶段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新生儿窒息率逐步上升 ( 6.88%、7.61%、9.0 6% ) ( P>0 .0 5 )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逐步上升 ( 4 .0 0 %、8.11%、12 .2 2 % ) ( P<0 .0 5 ) ;剖宫产窒息儿病死率逐渐上升 ( 0、1.67%、3 .3 3 % ) ( P<0 .0 5 ) ,新生儿窒息程度无明显改善 ( P>0 .0 5 )。结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加强孕产期监护 ,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 ,才能做到低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