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原(BNP)水平对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老年呼吸困难患者159例,入院时检查血浆BNP含量,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比较心源性呼吸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区别;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含量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含量为(126.7±23.4)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含量为(946.8±125.3)pg/mL(P=0.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检测在老年呼吸困难患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能够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时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意义。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诊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0例行药物治疗。比较PCI治疗与药物治疗者血清BNP水平。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入院1周后行PCI治疗患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116例患者血清BN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的升高及LVEF的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 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法相关,同时是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早期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以急性气喘或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90例,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统计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然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心衰组(AHF组)和非心衰组(NHF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1)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比例前4位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10例(37.9%)、急性心力衰竭85例(29.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6例(12.4%)和自发性气胸26例(9.0%).(2)急性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P〈0.01)。(3)以血浆NT—proBNP水平≥1500pg/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5.1%和88.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自发性气胸是急诊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最常见原因。血浆NT—proBNP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也是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很高的致效的评估仍缺乏有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表明,血浆B型利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olypeptide,BNP)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血浆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危险分层并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可更客观地评价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针对不同级别的病情有相应的治疗.现将BNP在心衰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4例慢性心衰NYHA分级为Ⅱ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1 d进行明苏达生存质量量表自测,入院2 d进行B型利钠肽检查。治疗3个月后进行苏达生存质量量表和B型利钠肽复测及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表明BNP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存在关联,病情好转患者BNP明显下降(P<0.05),病情恶化患者BNP明显上升(P<0.05)。结论 BNP可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预后因子,可作为是慢性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B型利钠肽浓度正常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对75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血BNP浓度正常的1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血BNP浓度明显升高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1.46±4.21)mm大于对照组(62.56±3.52)mm(P<0.05);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23.25±2.3)%小于对照组(27.78±2.4)%(P<0.05)。两组血BNP浓度在稳定期各时间段无明显改变,但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与缓解后,观察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随访中,观察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14/17与8/5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血BNP浓度正常提示BNP分泌机制的耗竭和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告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无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A、B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按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高NT-proBNP组80例,低NT-proBNP对照组78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和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NT-proBNP组与对照组LAD、LVEDD、LVEF、EDT、IVRT、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LAD、LVEDD、EDT、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3、0.325、0.563、0.664,均为P〈0.01),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0.01)。结论临床上对心力衰竭A、B期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的预告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及其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人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偏高,二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是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快速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迅速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型利钠肤(CNP)与脑钠肤(BNP)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时浓度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不同心力衰竭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各种病因导致心力衰竭患者30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并设体检正常对照组10例,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CNP和BN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心功能级别变化,BNP水平增高,纽间差异均显著(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CNP浓度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测定血浆CNP水平对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 106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3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4例;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狭窄评分,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24例(对照组)对比,监测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BN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UAP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的增加,BNP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型利钠肽监测2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床旁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2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BNP含量,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BN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不全(CHF)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1),心功能不全越严重,BNP值越高,而且反映心功能不全程度较超声心动图EF值更敏感,所有经过抗心衰好转患者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BNP,发现BNP都明显下降。结论: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2.
荣杰鑫  王亚亭  李远波  李莉 《安徽医药》2017,21(9):1688-1692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获得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用Ren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04篇,最终纳入29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 提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MD=-4.05,95%CI:-4.09~-3.20,P<0.000 01),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MD=-23.21,95%CI:-31.63~-14.79,P<0.000 01),并能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MD=-3.12,95%CI:-3.57~-2.67,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3.56,95%CI:-4.40~-2.73,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MD=-3.43,95%CI:-4.27~-2.59,P<0.000 01)),提高临床有效率(OR=5.11,95%CI:3.58~7.31),P<0.000 01),仅有少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朱兆承  王生  胡彦辉 《安徽医药》2017,21(9):1696-1698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发生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及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毒性程度.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丹  常芸 《安徽医药》2017,21(6):1140-114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12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依据延续性护理模式制定的心脏康复计划,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遵医情况、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间各评价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病人的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运动耐量得分、遵医行为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干预时间和干预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中躯体受限度、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等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各维度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焦虑情绪,避免抑郁,培养病人遵医意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胰腺炎合并腹盆腔积液、坏死物积聚、胰周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进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 1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其中9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3例行CT定位下穿刺、3例先后行B超及CT定位下穿刺.所有病人均穿刺成功,无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例主动出院,1例并发胰周假性囊肿形成,13例治愈.结论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对部分SAP病人局部并发症的疗效较好,可减少开放手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口服糖溶液(包括蔗糖和葡萄糖)缓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增强人文关怀.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OVID全文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1日.查询所有葡萄糖或蔗糖应用于缓解ROP筛查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个随机随机对照试验(402例)纳入研究,Meta 分析显示,文献具有高度异质性(χ2=71.05,I2=87.3%,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为糖溶液及糖溶液+奶嘴两个亚组,糖溶液亚组合并效应值 SMD=-0.02,95%CI:-0.64~ 0.60,P=0.944,PIPP评分存在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糖溶液+奶嘴亚组合并效应值 SMD=-1.50,95%CI:-2.64~-0.36,P=0.010,PIPP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PIPP评分上的差异结果 可靠,Egger′s 检验显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不良反应无差别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口服糖溶液可能对缓解ROP筛查疼痛的作用并不明显,口服糖溶液联合奶嘴对缓解ROP筛查疼痛的效果明显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卫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7,21(9):1706-1708
目的 探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患者32例,所有的患者均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37.5 mg·d-1口服,连续给药服用.观察评估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舒尼替尼治疗GIST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均可控制.32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时间为3~72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24个月.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期(SD)16例,进展(PD)8例,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5.0%.3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96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5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6周.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进展的GIST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8.
刘溢  卢江  张云  史叶琴 《安徽医药》2017,21(12):2192-2193
目的 观察并总结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患者行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泪小管炎的30例(31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YAG激光疏通泪道后再行泪小管切开联合环形引流管植入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于3~6个月后拔除泪道引流管,并继续跟踪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并消除,1例患者症状仍持续.结论 选择泪小管壶腹部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能有效治愈泪小管炎,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宁洁  焦洋  李敏  刘萍萍  马泰  熊福星  顾康生 《安徽医药》2017,21(9):1669-1672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组29例及mFOLFOX6组29例,SOX组: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根据体表面积选择替吉奥给药剂量(体表面积<1.25 m2,40 mg,每日2次;1.25~1.5 m2,50 mg,每日2次;>1.5 m2,60 mg,每日2次),早晚餐后口服,连续给药14 d,停药7 d;每3周重复.mFOLFOX6组: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 h,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使用奥沙利铂后静滴2 h,第1天;5-氟尿嘧啶 400 mg·m-2静推,第1天,随后2 400 mg·m-2持续静滴46 h,每2周重复.SOX组及mFOLFOX6组均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每周期进行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接受随访评估一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SOX组客观反应率(ORR)率为31%,疾病控制率(DCR)率为82.8%,中位PFS为6.1个月;mFOLFOX6组ORR率34.5%,DCR率86.2%,中位PFS为6.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多为Ⅰ~Ⅱ级,可耐受.但SOX组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mFOLFOX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与mFOLFOX6方案相比,疗效相当,且口服便捷,可院外给药,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但其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mFOLFOX6组,长程给药需注意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泡沫敷料与"R"形翻身垫在压疮高危患者骶尾部压疮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233例压疮高危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给予泡沫敷料贴于骶尾受压部位;对照组113例,给予"R"形翻身垫保护.结果 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 泡沫敷料能有效地预防压疮高危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