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周蕾  安广宇  岳振东  陈力  宋雨光  姜妮 《中国药房》2011,(22):2072-207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mg·m-2·d-1)联合4周总剂量40Gy常规头部放疗(2Gy,5d/周);单纯放疗组仅予40Gy常规头部放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6周期替莫唑胺(第1周期150mg·m-2·d-1;第2~6周期200mg·m-2·d-1),连续服用5d,28d为1周期。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5%、6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0%、27%(P=0.01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5%(P=0.045),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5%、18%(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期分别为9.2、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5例脑转移瘤患者(转移灶>3个)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及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予以常规分割行全脑放疗,DT:40 Gy(2 Gy.d-1,每周5 d),于放疗d1开始给予替莫唑胺口服治疗(75 mg.m-2.d-1),放疗结束后每28 d予以替莫唑胺口服5 d(200 mg.m-2.d-1)化疗,共6周期。放疗组全脑放疗,DT:40 Gy(2 Gy.d-1,每周5 d)。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6.9%和48.0%(P=0.03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0和5.5个月,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性(P=0.0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分别为5.0和3.1个月,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性(P=0.020)。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可耐受。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有可能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徐倩  孙东斌 《中国药房》2011,(44):4169-4170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联合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5年-2011年4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NDP80~100mg·m-2,静脉滴注,d1;5-FU600mg·m-2,d1~5。对照组采用顺铂(CDDP)30mg·m-2,静脉滴注,d1~3;5-FU600mg·m-2,d1~5。2组均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38.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毒性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P联合5-FU治疗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同步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24例,全脑放疗总剂量40 Gy,2 Gy/次,5次/周。全脑放疗后,对部分局部病灶三维适形局部加量至50~60 Gy。所有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如有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则停用化疗药。后续根据患者的系统治疗和耐受情况,患者在放疗结束后接受系统化疗或继续替莫唑胺辅助治疗(150~200 mg·m-2·d-1,5/28天),最多行6周期辅助治疗,评价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同步放化疗,10例患者接受个体化选择的系统化疗,7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3例患者接受4个周期替莫唑胺辅助治疗,3例患者接受了6周期辅助治疗。放化疗结束后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37.5%,疾病控制率87.5%,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颅内病灶PFS为6个月。18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中3例(12.5%)出现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反应。4例(16.7%)出现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尔威辛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毒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确定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方法共入选29例患者,沙尔威辛分为9个剂量组,由初始剂量15 mg·m-2·d-1开始逐渐增加至30,45,60,75,90,105 mg·m-2·d-1,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点滴2 h,连续3 d,其中第7剂量组为90 mg·m-2·d-1连续4 d,第8剂量组为90 mg·m-2·d-1连续5 d,第9剂量组为105 mg·m-2·d-1连续5 d,21 d为一周期,每剂量组3或4例.观察药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毒性反应.结果沙尔威辛的毒副反应比较轻微,除了血管刺激疼痛外主要还包括Ⅰ/Ⅱ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热及皮肤潮红等,所有的毒副反应均在停药2周内恢复.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爬坡最高剂量为105 mg·m-2·d-1连续5 d.结论沙尔威辛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建议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为90 mg·m-2·d-1连续5 d,21 d为一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2种不同给药方法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学效果。方法:收集65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初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延时组(吉西他滨250mg·m-2·d-1,持续静脉滴注6h,第1,8天;顺铂25mg·m-2·d-1,第1~3天;每3周为一周期并重复滴注)和常规剂量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25mg·m-2·d-1,第1~3天;每3周为一周期并重复滴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低剂量延时组32例,常规剂量组33例,2组可评价疗效均为30例。2组平均每周期化疗药物成本分别为1941.0元和7044.0元,有效率分别为36.7%和3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2.89和211.53。结论:低剂量延时输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经济。  相似文献   

7.
晚期结直肠癌三种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不同化疗方案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9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FOLFOX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iv,d1;亚叶酸钙200 mg·m-2,iv,d1~2;氟尿嘧啶400 mg·m-2,iv,d1~2,600 mg·m-2·d-1,44 h持续静脉点滴,d1~2。14 d为一周期。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180 mg·m-2,iv,d1;亚叶酸钙200 mg·m-2,iv,d1~2;氟尿嘧啶400 mg·m-2,iv,d1~2,600 mg·m-2·d-1,44 h持续静脉点滴,d1~2。14 d为一周期。XELOX方案:卡培他滨2 000 mg·m-2·d-1,po,d1~14;奥沙利铂130 mg·m-2,iv,d1。21 d为一周期。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FOLFOX方案、FOL- FIRI方案、XELOX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40.0%,48.6%,11.8%。化疗一个疗程住院费用分别为4 704.60元、11 167.25元、6 387.97元。在FOLFOX方案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FOLFIRI方案和XELOX方案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751.47元和-59.69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FOLFOX方案为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8.
韦燕  赵善琳  黄店 《中国药师》2013,(10):1559-1560
摘 要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乳腺癌脑转移患者36例。头部放疗为常规全脑放疗,2 Gy/次,5 d/周,共4周,总量40 Gy,全脑放疗后,对部分局部病灶三维适形局部加量至50~56 Gy。放疗过程中同步化疗,替莫唑胺75 mg·m-2, po,放疗当天同时服用。放疗结束后4周开始替莫唑胺治疗,第1周期150 mg·m-2,  po,连续5 d,28 d一疗程,耐受良好增量至200 mg·m-2, po,共化疗6个周期。评价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全部完成同步化疗,26例患者完成4个周期化疗,10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7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2.22%(26/36),疾病控制率86.11%(31/36)。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的消化道反应,Ⅰ~Ⅱ度骨髓抑制,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乳腺癌脑转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隋忠国  薜宏伟  荆凡波  冷萍 《中国药房》2008,19(11):848-849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毒性反应。方法:治疗组20例,索拉非尼200mg,每日2次,持续口服3周;卡培他滨1500mg·m-2·d-1,连服2周,停1周,3周为一周期。对照组22例,单用卡培他滨1500mg·m-2·d-1,连服2周,停1周,3周为一周期。2周期后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9、7·2个月,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8、4·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20·0%、9·1%,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0·0%、40·9%,甲胎蛋白下降率分别为65·5%、39·0%;2组间毒性反应无差别。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CC疗效较好,毒性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国产盐酸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TPT)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卡铂加依托泊苷进行比较.方法入组小细胞肺癌.47例,随机分为TPT单药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卡铂加依托泊苷).单药组,用TPT 1.25mg·m-2·d,静滴>30min,d1~d5;每3周重复1次.对照组用卡铂300mg·m-2,静滴,d1;依托泊苷60mg·m-2·d-1,静滴>60min,d1~d5;每3周重复1次.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单药组有效率37.9%,对照组有效率66.7%,对照组高于单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二者Ⅲ/Ⅳ度毒性单药组为43.8%,对照组为20.0%,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非血液学毒性均轻微.结论国产注射用TPT单用和卡铂加依托泊苷比较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特别对复发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1组行放疗,每次2Gy,5次/周,共30次,总剂量60Gy。2组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除给予1组相同的放疗外,还接受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化疗完毕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为69.23%;1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占38.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方案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优于单纯放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化疗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国药房》2007,18(5):364-365
目的观察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配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6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进行2周期化疗(化疗用药奥沙利铂100mg.m-2,第1天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静脉滴入;甲酰四氢叶酸200mg,第1~5天静脉滴入。肿瘤总放射剂量60~65GY)。RT组行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8.3%、36.7%(P<0.05),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3、20wk。结论化疗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局部直肠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4例脑转移瘤患者,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通过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时间、卡氏评分(KPS)变化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全脑放射治疗,毒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重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静丙组)25例,使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4g.kg-1.d-1,连续静脉滴注5 d)及泼尼松(1 m g.kg-1.d-1);常规治疗组(常规组)使用地塞米松(40 m g/d),连续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静丙组为88.0%,常规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联合培美曲塞(Pem etrexed)与卡铂(Carbop latin)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培美曲塞(500 mg.m-2)、卡铂(300 mg.m-2)方案化疗两个周期,然后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单次治疗剂量3.0~5.5 Gy,等剂量曲线50%~75%,计划靶体积(PTV)覆盖95%以上临床靶体积(CTV),总剂量50~60 Gy,治疗后再按此方案化疗2个周期。与同期76例单纯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39例患者,1例完全缓解(CR),3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近期有效率为79.49%(31/39),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05%(32/39)、56.41%(22/39)和35.90%(14/39),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Ⅰ~Ⅲ度的血液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未发生Ⅳ度急性反应。同期单纯伽玛刀治疗患者,近期有效率为76.32%(58/76),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95%(60/76)、44.74%(34/76)和23.68%(18/76)。结论体部伽玛刀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是一种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毒性反应较轻,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伽马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瘤患者9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伽马刀进行治疗,剂量是40%~60%等剂量线12~13 Gy,依据瘤体大小分1~2次做完,间隔3~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溶于生理盐水),1次/21 d,治疗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44%、84.44%,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78%、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伽马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CEA、CYFRA21-1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伽玛刀(γ-刀)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4例小肝癌先经γ-刀治疗后用HIFU治疗,观察联合治疗后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24例)随访时间为3~69个月(平均47.3个月),随访率100%。近期疗效:治疗3个月后,CR:5例(20.83%)、PR:14例(58.33%)、NC:3例(12.50%)、PD:2例(8.33%),治疗总有效率:79.17%(19/24)。远期疗效:随访至2014年5月,共有6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52.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3%、71.5%和66.4%。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副反应轻微,无严重放射性肝损伤发生,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γ-刀联合HIFU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挝.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 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