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以替格瑞洛替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0例,将氯吡格雷(75 mg/d)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替格瑞洛服用后7、30、90 d与服用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替格瑞洛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接受急诊PCI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口服,后90 mg每日2次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后75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PCI术后24 h和72 h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PCI术后24 h和72 h CKMB和c Tn I水平均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PCI术后72 h c Tn I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7%)和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低于氯吡格雷组(17%,13%),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抗血小板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细胞色素P450 C19(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筛选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包括*2/*2、*2/*3以及*3/*3。共入选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替格瑞洛组于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若是急诊PCI手术,替格瑞洛组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维持。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出血情况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为8%(2/26),低于氯吡格雷组(31%,8/26,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基于CYP2C19基因型的个体化方案可考虑在行PCI术的ACS患者中实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从医疗服务角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两种治疗方案为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或经验性给予替格瑞洛,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评价中国ACS患者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成本-效果。结果: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为成本最低方案,但直接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结论:对于PCI术后的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最推荐直接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婷  陆哲远 《安徽医药》2017,21(10):1865-1867
目的 探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76例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急诊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600 mg以及阿司匹林300 mg顿服,后予以行PCI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高维持剂量组)38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组)38例,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150mg·d-1 ×7d,后改为75 mg·d-1,对照量组予以75 mg·d-1维持治疗,术前及术后7d分别测1次血小板聚集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7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较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予以高维持剂量的氯吡格雷可更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以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申晓莉 《安徽医药》2017,21(10):1880-1882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损伤、血小板聚集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10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接受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以及PCI联合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以及血小板聚集指标.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TMPG)分级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校正TIMI帧计数(CTFC)以及无复流率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CI术后12h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钙蛋白T(cTn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的含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 急诊PCI围手术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STEMI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9.
谭明娟  潘玉琴 《安徽医药》2019,23(12):2490-249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机体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7月间 80例 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后血小板、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情况。其中替格瑞洛组病人 50例,氯吡格雷组病人 30例。替格瑞洛组病人服用剂量 90 mg,一次 1片,每日两次;氯吡格雷组病人服用剂量 25 mg,一次 3片,每日 1次。均选择用药 1周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均能引起血小板计数[治疗后分别为(177±45)×109/L和(179±52)×109/L]下降,与治疗前[(192±59)×109/L和(191±60)×109/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氯吡格雷在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3.7±2.6)%和(14.6±2.2)%]增加(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基础值的差值,发现氯吡格雷引起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比积这 4个参数变化的幅度均大于替格瑞洛(P<0.05)。在凝血常规方面,替格瑞洛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分别为(30.9±3.80)s和(33.1±4.40)s]和凝血酶时间(TT)[治疗前后分别为(18.8±1.76)s和(21.0±2.60)s]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吡格雷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PTT和 TT值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发现,替格瑞洛[治疗前后分别为(59.1±6.31)mm和(48.2±5.90)mm]和氯吡格雷[治疗前后分别为(57.7±6.05)mm和(50.5±5.65)mm]治疗均能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替格瑞洛治疗后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幅度更大。结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同时其不引起血小板破坏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与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差异和出血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行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MAR值进行检测,随访3个月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MAR值以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时MAR为(51.1±13.7)%(n=76),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MAR为(32.6±15.7)%(n=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出院后出血的倾向可能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尿酸(SUA)变化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与氯吡格雷比较,探讨替格瑞洛抗炎效应。方法:行PCI术后ACS患者162例,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对照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每组各81例),每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SUA、炎症因子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基线SUA水平比较,根据治疗后SUA变化,2组再各分为SUA升高组和SUA降低组,分析SUA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及SUA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SUA水平较基线显著增高(P<0.05);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氯吡格雷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氯吡格雷对照组中SUA升高组与SUA降低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治疗组治疗后,SUA与炎症因子显著正性相关,SUA升高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SUA降低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SUA增高明显,高水平SUA可能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但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作用比氯吡格雷更显著,提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炎作用明显增强,高水平SUA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可能不足以抵消其本身较强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查氯吡格雷弱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抗血小板治疗现状。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5例陕西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筛查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分析其抗血小板治疗现状。结果在285例患者中,快代谢型占38.6%,中间代谢型占49.1%,慢代谢型占12.3%,后两者为弱代谢型(61.4%)。中间代谢型患者,53.6%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6.4%调整治疗方案,如氯吡格雷剂量加倍至150mg·d~(-1),更换替格瑞洛或三联疗法(加用西洛他唑)。慢代谢型患者,54.3%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5.7%调整为上述治疗方案,其中28.5%更换替格瑞洛。结论在陕西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发生率高,目前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并无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P2C19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就诊的ACS患者,排除未行PCI手术、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对568例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252例(占比44.37%),22例因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等)未接受PCI治疗,最终将230例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占比40.49%)随机分配至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并对2组患者进行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统计分析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随访1,6,12个月时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稍高于氯吡格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有2例发生致命颅内出血事件,可能原因是患者为出血高风险人群。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6例患者发生显著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无法耐受均转换成氯吡格雷。结论: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出血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但替格瑞洛组严重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基于本研究结果,谨慎建议对于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患者,无出血风险高危因素时,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瑞洛均可选择;出血高风险人群,建议选择氯吡格雷。对于使用替格瑞洛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建议及时更换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多个支架置入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66例本院自2006年10年至2008年3至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每个患者置人支架数均I〉2个,所有患者均接受ACS常规治疗,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给予300mg负荷量、术后长期给予每日75mg维持剂量的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随访术后6个月内,观察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冠脉造影及PCI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两组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多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同类进口药物波立维相比,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心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44例)。PCI术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术后,两组TNF-α、IL-6、IL-1β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血清TNF-α(17.49±3.17)ng/L、IL-1β(8.77±2.1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1±4.56)、(10.61±3.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M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PCI术后炎性因子的抑制、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明确,其中抑炎作用可能较氯吡格雷更强。  相似文献   

16.
孙琪  石宇杰  张健  崔俊玉 《河北医药》2011,33(14):2097-2099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及药物治疗并发严重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高龄ACS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121例及药物治疗组41例,比较2组间院内严重出血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出血发生率为4.3%(7/162),PCI组与药物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2/41)与4.1%(5/1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可增加严重出血发生风险。结论同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未增加高龄ACS患者出血并发症。年龄〉80岁、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负荷治疗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脏标记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PCI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并持续至少36 h.观察院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心肌梗死)及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的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24、48 h,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术后替罗非班组cTnT( 20%vs62%,P<0.05)和CK-MB( 17%vs 56%,P<0.05)增高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替岁非班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ACS择期PCI术后心肌标记物(cTnT、CK-MB)的升高,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均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术前1h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d+术后维持20mg/d,治疗30 d;研究组术前1h口服阿托伐他汀片40 mg/d+术后维持40 mg/d,治疗30 d.比对两组围术期脂质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 PCI后1个月时,除对照组TG水平较PCI前无明显改善(P>0.05)外,两组TC、HDL-C、LDL-C及hsCRP等生化指标均较PCI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各指标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对照组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PCI后1个月内,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年内,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P<0.05).结论 PCI围术期内予以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治疗方案,降脂效果显著,对改善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预后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美  刘梅林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03-1707
替卡格雷为第一个可逆结合的、直接起效的、口服给药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拮抗剂,比氯吡格雷起效更快,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更强。2011年7月20日,美国FDA批准替卡格雷用于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比,替卡格雷起效更快,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发生率。在有效治疗的同时,替卡格雷并未显著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联合用药时,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应为75~100 mg.d-1。本文对替卡格雷药理学特性、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PCI术前1周,实验组采用80mg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20mg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支架置入后实验组中TIMI血流0、1级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TIMI血流3级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MPG-3、无复流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PCI后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s—CRP、ICAM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于PCI术前接受强化他汀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其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