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医院抗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某院2017~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癌药物ADR共153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受累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联合用药与AD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潮汕地区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09—2020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上报的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奈达铂及奥沙利铂)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布、症状及原疾病数据.结果 上报铂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399例(占抗肿瘤药物比40.96%),其中严重的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铂类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江苏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108例铂类药物致ADR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使用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是否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肿瘤医院2012—2018年铂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ADR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2018年上报的404例铂类ADR进行信息汇总,分别从患者基本情况、药品名称、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R相关因素的关联情况。结果 ADR报告中,41~50岁患者比例最高;顺铂所致ADR例数最多;含铂化疗方案最常见的ADR是骨髓抑制;51.83%的ADR发生在用药几天后。顺铂与血液系统及胃肠系统损害关联较强;洛铂与血液系统损害关联较强;ADR发生时间为2~10 d与血液系统损害关联较强;关联规则显示:1~24 h内发生的ADR与奥沙利铂所致ADR严重程度较低。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信息上报,总结不同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给出合理的监护建议,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汇总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所有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对药物基本使用情况与患者用药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共有943例患者使用铂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45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在中年女性中发生率较高,肺癌患者最多,占35.5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神经系统毒性。98.03%患者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应当密切关注铂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肿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以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627例奥沙利铂所致ADR/ADE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AD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沙利铂所致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32:1,患者年龄集中分布在41~80岁(92.87%);以静脉给药为主;患者多在用药1~24 h和1~7 d发生ADR/ADE;涉及多种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损伤、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血液系统损伤以及变态反应等。结论奥沙利铂所致ADR/ADE较为常见,并可产生严重器官损伤,临床用药应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56例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上报的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56例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在用药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女性患者偏多,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临床应加强奥沙利铂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铂类抗癌药物是当今肿瘤化疗的基石。本文简要介绍已经上市的几个铂类抗癌药物的研发历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及不良反应上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7~202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按照性别、年龄、通用名称、给药途径、报告类型、不良反应名称、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不良反应结果、报告人职业进行统计。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共383例,男151例(39.43%),女232例(60.57%);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情况居多,为142例(37.08%);静脉滴注为引起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共315例(82.26%);药品种类分布以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最多,其中抗感染药239例(62.40%)居首;抗感染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居多,其中头孢菌素类77例(32.22%)居首;药品具体品种以左氧氟沙星(50例)、阿洛西林(30例)、头孢唑啉钠(30例)为多见;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205例(36.54%)、消化系统110例(19.61%)、全身性系统84例(14.97%);严重例数40例,占全部ADR的10.44%。结论 临床应重...  相似文献   

10.
田茂萍 《贵州医药》2008,32(8):748-750
药品具有两重性,既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的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ADR报表,统计出因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的49份报表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9份涉及不合理用药的ADR报表中,不合理表现包括选药不当、过度用药、配伍不当、用药途径不当、溶媒量不当、滴速过快、剂量过大或不足,其中的6例典型案例患者用药均缺乏合理性。结论用药不合理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ADR病例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60岁的病例占已知年龄病例数的76.3%,48.8%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50.2%的病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格列本脲(40.3%),其次为胰岛素、消渴丸、苯乙双胍等;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低血糖反应为主(62.9%),其次是变态反应(14.0%)及乳酸酸中毒(11.0%);多数病例治愈或好转(91.4%),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8.6%),致残或致死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苯乙双胍(35.3%),其次为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等。结论: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时须慎重考虑患者年龄、用法用量、药物品种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171例ADR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该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6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种类、代表药物及不良反应累计的器官或系统情况。结果 65例ADR中,男24例(36.92%),女41例(63.08%);年龄23~89岁,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和60~8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静脉注射给药62例(95.38%)是最易引起ADR的途径。最易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为辅助治疗类7种,22例(32.85%);植物来源类1种,11例(16.92%);中成药4种,16类(24.62%)。ADR最易累及的器官系统前3位为神经系统损害31例(47.69%),消化系统27例(41.54%),皮肤及附件损害28例(43.08%)。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减轻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6.
周则田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30-131,133
目的探究分析当前临床上存在的中药制剂导致药品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及表现特点,以促进中药制剂运用更合理。方法对本院2011年1~12月出现的ADR病例进行随机抽取,共24例患者,各种疾病均不相同。以回顾性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药物应用后的反应及原因。结果24例患者发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表现最多的为变态反应,一般在用药当天出现,有15例,占62.5%;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为注射剂,并且大多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有16例,占66.7%。结论临床上出现中药制剂ADR比较常见,对于中药制剂的检测力度应有所加强,对于中药制剂的应用要更加合理,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  相似文献   

17.
313例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上海仁济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ADR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仁济医院自发呈报的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份ADR中,抗菌药物所致的有313例病人(48.5%)341例次。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5%(261例次)。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58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占42.8%(146例次),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也高达31.7%(108例次)。313例抗菌药物ADR中,以一般ADR为主,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累计占总ADR的56.6%(193例次);严重ADR仅27例,多出现在用药过程中(15例次,占55.6%),明显高于一般ADR组的14.7%(P〈0.01)。另外,25例ADR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包括药物浓度过高(11例)、药物剂量过大(5例)、溶媒选用不当(4例)等。结论: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上报的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男性发生率(57.9%)高于女性(42.1%);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4.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64.3%)。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主要临床表现、ADR的级别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中,男13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