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其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02例DILI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疑药物、DILI分型分级与临床表现,以及肝生化指标[ALT、AST、AK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将病例分别按临床分型、急慢性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可疑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63例,女139例,40岁以上患者138例;患者中14例有药物过敏史,37例合并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平均住院疗程为(16.35±9.77)d。4年来DILI患者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可疑药物主要为中药、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物;病例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共152例;急性肝损伤多见,有159例。肝细胞型与胆汁淤积型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型与混合型患者的AK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三种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慢性DILI患者的AKP、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急性DILI患者(P<0.05);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中药导致的DILI的严重程度重于西药(P<0.05)。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中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DILI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安全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某院2011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非HBV感染者)及观察组(HBV感染者),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并对观察组的临床转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起病时间、TBil、ALT、PTA、INR、Hb、糖尿病及肝硬化病史存在差异(P<0.05)。2组患者肝损伤的临床分型均以肝细胞型为主(P>0.05),但观察组患者严重程度更高且预后不佳者较多(P<0.05)。INR(OR=5.91,95%CI 2.113~16.531)和并发症数量(OR=2.543,95%CI 1.552~4.167)是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慢性HBV感染者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男性患者,服药后起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常可导致重度肝损害或肝衰竭,且预后不佳。入院时INR水平和治疗期间并发症数量可预测患者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BPPV病人87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间一般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超声、血脂分析及头颅CT等指标,采用散射比浊分析仪测定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结果 研究组颈部斑块检出率为44.83%(39/87),高于对照组19.61%(10/51)(P<0.05)。研究组Lp-PLA2水平平均秩次76.02,比对照组58.38高(P<0.05)。研究组高血压、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检出率分别为16.10%(14/87)、41.38%(36/87)、63.22%(55/87),分别高出对照组3.92%(2/51)、8.05%(7/51)、39.22%(20/51)(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性较强的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腔隙性脑梗死(OR=3.13)、颈部斑块(OR=3.63)、高脂血症(OR=4.40)及Lp-PLA2水平(OR=1.97)是原发性BPPV发病的独立危...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药介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PD-1抑制药治疗期间诊断为DILI的6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对病例进行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不同级别DILI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不良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DILI患者中,57例(87.7%)诊断为1~2级DILI, 8例(12.3%)为3~5级DILI;肝细胞损伤型19例(29.2%),胆汁淤积型38例(58.5%),混合型8例(12.3%)。DILI临床表现常见为纳差(61.5%),最常见体征为皮肤瘙痒(33.8%)。与1~2级DILI组相比,3~5级DILI患者初始AK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偏高,入院时合并黄疸患者数量、两组间MELD评分及符合Hy’s规则患者数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好转的患者47例,未好转18例。女性[OR=11.675, 95%CI(1.520,89.654),P=0.018]、入院时合并黄疸[OR=28.085, 95%CI(3.642,216.573),P=0.001]及符合Hy’s规则[OR=29.712, 95%CI(2.191,402.907),P=0.011]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结论:用药前合并黄疸、初始AKP和GGT水平异常、MELD评分≥18分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DILI。而入院合并黄疸、生化指标符合Hy’s规则以及女性患者是PD-1抑制药介导DILI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 (50例)、镇静B组 (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 (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 (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对相关药物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及肝损药物等情况,对导致DILI概率较高的六类药物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多组分类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的连续型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37例病例中肝细胞型271例,三种不同类型之间的住院时间、TBil峰值、ALP峰值、GGT峰值和INR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经治疗:治愈169例,好转158例,未愈9例,死亡1例。TBA和INR峰值越高,预后越差。中药(包含中成药、中草药和保健品)发生肝损伤概率最高(44.2%),抗结核药(10.1%)和抗肿瘤药(5.9%)其次。出现肝损最高的六种药物中,用中药后的TBil峰值最高;服用解热镇痛药后ALT峰值最高;抗菌药物ALP峰值最高;各类药物的GGT值治疗前后均异常。解热镇痛药和精神类药物预后最好;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以及中药的预后其次;抗菌药物的预后最差。结论:中年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的概率高,中药和保健品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6):3663-3666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相关的药源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防治抗感染药相关的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致DILI报告572例,对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等基本信息,引发DILI的药物类别与品种、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DILI分型及临床表现,保肝药物的应用以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72例DILI中,男性患者412例(72.03%),女性患者160例(27.97%),平均年龄(44.54±23.75)岁;涉及抗感染药六大类57个品种,引发ADR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利福平、异烟肼、莫西沙星、氟康唑、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伏立康唑等;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4.4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2周以内(86.19%)。对可进行肝损伤分型的360例ADR评价,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93.33%。大部分病例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治愈和好转(82.17%)。结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以及抗真菌药物可能是引发抗感染药致DILI的主要药物,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抗感染药致DILI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宋应周  孟松峰 《安徽医药》2022,26(6):1222-1225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病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 20(CDC2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 146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 CDC20的表达情况。将免疫免疫组织化学评分 0~7分和 8~12分的病人分别设为 CDC20低水平组( n=86)和 CDC20高水平组( n=60)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CDC20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 2.33±0.67),高于癌旁组织(0.9,7±0.29)(P<0.001)。 CDC2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为( 0.91±0.05)高于癌旁组织( 0.14±0.05)(P<0.001)。 CDC2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77.4%(113/ 146)高于癌旁组织 8.2%(12/146)(,P<0.001)。 CDC20的表达与病人的肿瘤长径、被膜侵犯、脉管侵犯、肿瘤多发、分化程度和 TNM分,期有关(均 P<0.05)。 CDC20高水平组术后 3年总生存率( 61.7%)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 50.0%),均低于 CDC20低水平组(87.2%、69.8%)(均 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 CDC20的水平增加,可能参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 CDC20高水平提示病人  相似文献   

9.
孙静  李家斌  叶英 《安徽医药》2016,37(3):272-275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根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RUCAM)量表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20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DILI的前三位药物为:中药92例(44.87%)、抗结核药41例(20.00%)、抗菌药物14例(6.82%)。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细胞损伤型DILI最常见,共126例(61.46%),胆汁淤积型67例(32.68%),混合型12例((5.85%)。205例患者中,190例达到治愈或好转,有效率为92.68%,其中肝衰竭型预后最差。结论 本组患者因中药引起的DILI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抗结核药及抗菌药物,绝大部分DILI患者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8),对照组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肝功能、TGF-β1与IL-8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生活量表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44%,显著低于观察组(86.84%)(P<0.05);②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预后,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类别药物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09例病例,其中肝损伤严重程度<3级的171例,≥3级(严重DILI)的1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在不同药物类别中,与全身抗感染药组相比,中草药组和保健品组OR值均大于1,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组OR值小于1(P<0.05)。结论: 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中草药和保健品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高于全身抗感染药,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低于全身抗感染药。临床工作者应对存在严重DILI风险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实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后续保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纳入临床路径病种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病历,收集病例信息,统计不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以及患者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该院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14.9%(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4.0%(AC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其中TC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与CEF方案和AC方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方案致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肝损伤,但TC方案还导致了3级肝损伤;而在肝损伤类型方面,CEF方案所致肝损伤多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77.8%),TC方案多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60.0%),AC方案多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66.7%),3种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均能很好地治愈或转归。结论:在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中TC方案所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各个方案所致肝损伤的类型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肝损伤的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李颖  高明发 《安徽医药》2017,21(2):330-33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病例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周、术后1周及2周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HBV-DNA,随访并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TACE术后1周均出现肝功能损害(ALT、AST、TBil和GGT升高),观察组ALT、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周两组ALT、AST、TBil和GGT均有下降,且观察组ALT、AST、TBil和GGT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72%,高于对照组的16.04%(P<0.05).术后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14%和58.93%(P<0.05),观察组HBV激活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 对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例采用TACE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改善TACE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降低HBV的激活率,延长1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功能损害(hyperthyroidism liver injury HL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HLI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明原因肝功能不全,而后明确为HLI。肝功能结果异常主要表现为ALT升高和AST升高为主,其次是GGT、DB、TB、ALP升高以及ALB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B与HLI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 OR=0.992,95%CI=0.985-0.999)。结论此类患者可同时具备甲亢和肝功不全的临床表现,肝功常表现为淤胆型肝炎。HLI总体预后较好,患者入院时TB升高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严重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影响因素,为严重DILI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报DILI案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既往史、用药品种数、药品类别、给药途径、潜伏期、原患疾病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IL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从5 530例上报案例中筛选出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5 066例,其中严重的667例,一般的4 39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原患疾病等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患者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对存在严重DILI影响因素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和防控,保障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对青年脑梗死患者出院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585例患脑梗死的青年患者,这些患者从来未服用华法令。所有患者都在发病48h后入院,脑影像学检查(CT或者MRI)在入院后24~48h后进行。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笔者发现较高的IN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预示着患者在出院时有较差的预后。结论应用该回归分析模型,笔者确定INR是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入院时INR的水平不仅仅是凝血功能检测的指标,而且将为青年脑梗死患者提供一个实用的临床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7.
魏晋  于玲  谭宏宇△ 《天津医药》2020,48(7):650-653
目的 探讨术中影响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性手 术治疗的17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第5天ALT恢复正常或小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恢复组(n=78),ALT 未恢复正常且高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未恢复组(n=99)。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术后ALT 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LT恢复组中术后第5天ALT值、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值和乳酸升高值低于ALT未 恢复组,ALT恢复组中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和术后体温<35.5 ℃的患者占比低于ALT未恢复组,而手术时间≤180 min 的患者占比高于 ALT 未恢复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升高值较高(OR=1.526,95%CI: 1.105~2.107)、CVP 降低值较高(OR=1.170,95%CI:1.017~1.346)、手术切除范围较高超过 3 个肝段(OR=2.487, 95%CI:1.185~5.216)是ALT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乳酸升高值、手术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CVP降 低值影响肝癌患者术后ALT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