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KA病人21例(23膝),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Insall-Salvati比值、髌腱短缩发生率以及术后髌腱损伤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3个月(114.21±0.57)°、6个月(118.23±0.77)°和1年(117.26±0.87)°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88±0.82)、(85.78±0.37)、(86.56±0.66)分]高于术前(87.52±0.36)°和(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痛发生率4.34%,Insall-Salvati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腱短缩发生率4.34%,髌腱损伤发生率0.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术中对髌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髌腱短缩,降低膝前痛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股关节适合角及髌骨外移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进行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52例患者(共计68例膝关节)进行随访,测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拍摄膝关节屈曲45°及90°时的髌骨轴线位片,按Aglietti提供的正常人的髌股适合角范围(-8°±6)为标准将68例膝分为A、B组,对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外移度及髌股适合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膝关节的髌骨外移及髌股关节适合角在45°及90°时有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股关节适合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髌骨外移在45°及90°时A、B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非髌骨置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其髌股适合角关系密切,而与其髌骨外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TKR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放置普通橡皮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B组放置硅胶引流管接200mL负压球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的患膝周径和、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总失血量平均为(829.37±142.25)mL,B组患者总失血量平均为(931.92±173.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重指数、术前及术后1周的患膝周径和、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在TKA手术术后患膝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但负压引流管组较普通引流管组失血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在置换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和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且患膝既往无手术史的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各为40例。A组采用活动衬垫型膝关节假体,B组采用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比较两组术后HSS评分结果以及置换术后膝关节相关活动度的角度。结果①A、B两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HSS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置换术后患膝屈曲挛缩、最大屈曲度、股骨角、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置换术后髌骨高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治疗置换后1年时膝关节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二者均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TKA患者的临床情况.对膝关节进行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4.9个月,术前术后患膝HSS评分分别为(45.54±7.67)分和(88.66±5.05)分,术前术后患膝最大屈曲度分别为(92.44±10.80)°、(99.13±9.9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术中胫骨骨缺损与软组织挛缩、防治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早期行功能行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膝前痛影响。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患者采取“抛硬币简单随机化”随机方法常规髌骨置换组和量化式髌骨置换组,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随访时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HSS和Feller评分,术后髌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化式截骨的时间明显少于标准模具截骨(P〈0.05)。结论采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TKA术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减少膝前疼痛的并发症,减少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84膝)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0~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6.68)分提高为术后(90±7.48)分,其中优67膝,良12膝,可5膝,优良率为94.04%。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优点及术中、术后应注重的一些问题。方法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计PSKA21个膝,男6例,女11例,其中双膝4例。年龄54~78岁。术前诊断全部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骨质缺损4膝。术前X线膝关节测量膝内翻畸形17例,膝外翻1例,屈曲畸形21例,有膝关节手术史4膝。21例随访2~60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1]。结果术前平均62分,术后平均89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9°,术后平均115°,其中优14膝,良5膝,中1膝,差1膝。手术优良率90.0%。结论PS-KA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最大屈曲度,并限制其向后半脱位。它不但用于原发的膝关节疾病,还应用于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髌骨并发症在PSKA最常见,对于骨质疏松者,术中髌骨强力翻转易导致髌腱止点撕脱、上移,术后伸膝无力应予重视。强调术后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ASR)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效果.方法 将88例PVNS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4例.A组行TKA治疗,B组行ASR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复发率.结果 A组术后ROM、Lysholm及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无手术并发症,与B组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复发病例,显著低于B组的11.36%(P<0.05).结论 TKA治疗PVNS的近期疗效优于ASR,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膝关节置换术对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炎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内侧间室KOA患者125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组(n=39)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组(n=86),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从炎症指标来看,UKA组术后低于TKA组(P<0.05);从HSS评分来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短波并中频脉冲电疗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0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采用超短波并中频脉冲电疗治疗,每日1次,每次各20min。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7.5%,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同时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根据软组织平衡情况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非限制性假体(12膝)或者限制性假体(4膝),记录骨缺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稳定性、髌骨轨迹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150±25)mL,术后出血量(650±75)mL。所有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平均活动度为(120±25)°。经过3~42个月随访,HSS评分由手术前平均25分提高至手术后平均95分,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改变复杂,手术的难度大,需要很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韧带损伤严重者需要采用限制性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共22膝,对所有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结果 根据HSS评分标准,20例患者中,优秀16例(80%),良好3例(15%),尚可1例(5%),差0例,优良率为95%(19/20)。术前HSS评分为(48.5±11.3)分,术后2周的HSS评分为(83.8±10.2)分,术后半年的HSS评分为(91.5±7.4)分,术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曦  陈世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55-1156
目的 评价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进行半月板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不合并骨关节炎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半月板撕裂患者使用FasT-Fix半月板修复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甲组为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5分以上(包括75分)的患者,共16例,乙组为HSS评分75分以下的患者,共1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结果.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1)个月,甲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乙组为93.33%;甲组患者平均HSS评分术前为(77.4±1.46)分,术后为(98.1±2.69)分(P<0.01),乙组患者平均HSS评分术前为(68.1±5.52)分,术后为(96.7±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合并骨关节炙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半月板撕裂患者,使用FasT-Fix进行半月板缝合有较高的临床愈合率,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恢复膝关节功能,且术前症状严重与否及膝关节功能好坏不影响术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0年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58例26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250例,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8例16膝;行髌骨置换16例16膝。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关节畸形包括膝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216例(224膝)成功随访,随访时间4月~10年。手术前、后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随访患者术后在疼痛、膝关节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疼痛缓解方面效果显著。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曲110°,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3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1.43分,优良率达95.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疗效佳,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