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并以单纯针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牵引、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针刺组单纯应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单纯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颈项不适等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针刺组颈性眩晕症状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84%,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7.89%,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针刺组与药物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对于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55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加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分别按《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评价分值,并统计两种疗法的显愈率。结果:综合组和药物组均能改善眩晕的量值,综合组优于单纯药物组P〈0.01,两组愈显率也有比较显著差异(P〈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型眩晕患者120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能针对病因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评价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推拿治疗颈性眩晕80例为治疗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80例为药物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药物对照组为73.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医手法“四步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四步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算机处理。根据各项数据结果探讨“四步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控显率80%,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控显率64%,总有效率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程度、频度及伴随症状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一“四步法”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进行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确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作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对42例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发作期护理、中药热敷护理、颈部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数6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对接受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颈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164例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对1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为主要症状进行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有效.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状和体征,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林 《中医临床研究》2013,(10):104-105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中药对患者颈部进行塌渍治疗。结果: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证明,采用中药塌渍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生颈源性眩晕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通过对36例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牵引推拿治疗。结果:36例经3~9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颈椎牵引结合推拿治疗学生颈源性眩晕是针时病因来改善颈肌的功能状态、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纠正小关节紊乱、解除对椎动脉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彻底消除颈椎病变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的眩晕等症状,该疗法治疗过程舒适无痛苦,病人容易接受,也无不良反应且疗效可靠,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法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凯 《光明中医》2008,23(6):748-749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同时,配合手法及穴位注射疗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均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半夏白术汤加减,对照组加用西药桂利嗪片,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椎一基底动脉血流超声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及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联合半夏白术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能改善患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及不适症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扳法能够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能够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患者经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百会穴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灸治疗对比。方法:将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颈性眩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温针灸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各50例,观察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并行两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百会穴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用药物治疗外,针刺取穴、操作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59%,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率为47.06%,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9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颈椎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药物加颈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X线摄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检查变化。结果:近期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3.6%、96.4%;对照组为14.3%、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2疗程时VA、BA的VS、VD、Vm、PI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X线摄片上寰枢关节紊乱改善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43.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2.1%;对照组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寰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点伸引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分析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具体操作过程。方法 采用定点伸引手法对42例确诊颈性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每4-6天治疗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疗效治愈21例,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16例,眩晕症状基本消失。无效5例,眩晕症状无变化,或近期症状反复。优良率为88.1%,优良均在1-3次治疗后得效果。结论:定点伸引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功能评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为(39.98±2.95)分,对照组为(30.14±2.27)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2,P<0.05);治疗组的改善指数为(0.41±0.04),小于对照组(0.23±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1,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P<0.05)。结论中药配合五步调颈手法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颈性眩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药”并用治疗组(A组)与针灸理疗治疗组(B组)各600例,观察比较两组眩晕、颈肩痛等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及眩晕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程度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改善颈肩痛优于B组;随访(1~3)个月,A组复发6例(10%),B组复发18例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传统的针灸理疗,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