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Ang)Ⅱ对人肾成纤维细胞(KFB)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为完善Ang Ⅱ致肾纤维化机理提供新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人胎肾成纤维细胞,经鉴定后分别采用MTT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AngⅡ对KFB增殖及分泌IL-6的影响。结果 10^-6mol/L Ang Ⅱ作用于KFB后48及72小时,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无AngⅡ刺激时,体外培养的正常人KFB可分泌微量的IL-6,且呈时间依赖性,10^-7-10^-6mol/L Ang Ⅱ作用于细胞6小时,即可迅速而显著地刺激细胞分泌IL-6,10^-6mol/L AngⅡ作用24-48小时,均可显著增加细胞IL-6的分泌。结论 不同浓度的Ang Ⅱ(10^-7-10^-6mol/L)作用于人KFB后,可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对IL-6的分泌量。推测这可能是在各种肾脏疾病进展时,AngⅡ 参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促进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杰  屈燧林  王剑勤 《四川医学》2002,23(11):1114-1117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人肾成纤维细胞(KFB)增殖、胶原表达等的抑制效应。方法:用^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化学技术观察了AngⅡ1对KFB增殖,细胞周期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以及大黄素对AngⅡ作用于KFB的保护效应。结果:①AngⅡ10^-10mol/L至10^-6mol/L增加KFB^3H-TdR掺入率,第1、3天呈计量依赖关系(r1=0.709,P<0.01;r3=0.806,P<0.01);不同浓度的大黄素(30-100μg/ml)第1、3和5抑制了AngⅡ10^-6mol/L诱导的KFB^3H-TdR掺入率,呈剂量依赖性特点。②AngⅡ在10^-6mol/L明显促进KFBG1向S期转化(P<0.01);大黄素在100μg/ml抑制了KFBG1向S期转化(P<0.01)。③AngⅡ在10^-6mol/L增加了KFBI型胶原表达(P<0.05),大黄素明显降低了AngⅡ诱导的I型胶原表达(P<0.05)。结论:大黄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KFB增殖,I型胶原表达,在预防肾间质纤维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Ang) 对人肾成纤维细胞 (KFB)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IL ) - 6的影响 ,为完善 Ang 致肾纤维化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人胎肾成纤维细胞 ,经鉴定后分别采用MTT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检测 Ang 对 KFB增殖及分泌 IL - 6的影响。结果  10 - 6 mol/ L Ang 作用于人KFB后 48及 72小时 ,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无 Ang 刺激时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 KFB可分泌微量的 IL - 6,且呈时间依赖性 ,10 - 7~ 10 - 6 mol/ L Ang 作用于细胞 6小时 ,即可迅速而显著地刺激细胞分泌 IL - 6,10 - 6 mol/ L Ang 作用 2 4~ 48小时 ,均可显著增加细胞 IL - 6的分泌。结论 不同浓度的 Ang (10 - 7~ 10 - 6 mol/ L )作用于人 KFB后 ,可促进细胞增殖 ,提高细胞对 IL - 6的分泌量。推测这可能是在各种肾脏疾病进展时 ,Ang 参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促进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VSMCs随机分为对照(正常VSMCs)组、AngⅡ(10^-6moL/L)模型组、普伐他汀高剂量(10^-5mol/L+AngⅡ10^-6mol/L)、中剂量(10^-6mol/L+AxeⅡ10^-6mol/L)、低剂量(10^-7mol/L+AngⅡ10-6mol/L)组、溶剂(体积分数0.1%的DMSO+AngⅡ10^-6moL/L)组,分别测定活细胞数量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比。观察普伐他汀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AngⅡ(10^-6mol/L)作用24h能使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使VSMCs的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大。与AngⅡ模型组比,普伐他汀组活细胞数减少,G0/G1期的细胞构成比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减少。结论:AngⅡ对VSMCs有促增殖作用,能被普伐他汀所拮抗。  相似文献   

5.
朱金土  杨晓红  余土根  曹毅 《浙江医学》2009,31(3):292-294,297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及雷公藤甲素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以及10^-7mol/L雷公藤甲素对25ng/mlTGF—β^1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mol/L的雷公藤甲素和25ng/ml的TGF—β^1、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TGF—β^1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而雷公藤甲素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也呈浓度依赖性;10^-8mol/L的雷公藤甲素即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10^-7mol/L的雷公藤甲素基本达到最大的效应(P〈0.01)。10^-7mol/L雷公藤甲素可以显著抑制25ng/ml的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对ERK1/2促磷酸化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福辛普利为阳性对照,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福辛普利能降低血Scr、BUN、AngⅡ水平,抑制α-SMA、TGF-β1mRNA表达上调,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论福辛普利有早期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Losartan延缓肾纤维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Losartan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0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Losartan延缓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Cs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因素;②浓度为10^-5mol/L的AngⅡ组;③AngⅡ中加入10^-5mol/L的Losartan组。分别刺激MCs72小时后,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MCs CTGF mRNA水平变化。结果 Losartan干预72小时后,MCs CTGF mRNA表达水平较AngⅡ组下降25.1%,但仍高于对照,为对照组的1.95倍。结论 Losartan通过部分抑制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而有益于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这可能是Losartan延缓肾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AngⅡ(10^-5mol/L-10^-5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24h,将10^-6mol/L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3、6、12、24、36、48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LOX-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10^-5mol/L--10^-10mol/LAngⅡ作用24h,使内皮细胞LOX-1蛋白一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其中AngⅡ浓度为10^-5mol/L-10^-9mol/L时,LOX-1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10^-10mol/LAngⅡ的作用结果与10^-9mol/LAngⅡ的作用结果差异无显著性;10^-5mol/L-10^-8mol/LAngⅡ可以使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4.43、4.25、2.71和1.84倍。10^-9mol/L,10^-10mol/AngⅡ作用24h,LOX-1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用 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不同时间,发现共孵育3h后,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和LOX-1蛋白表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增加(P<0.001),随着时间延长,LOX-1mRNA的表达至24h左右达最高峰;LOX-1蛋白表达至24-36h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量逐渐减低,结论:AngⅡ能明显增加强HUVECs表达LOX-1,并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LOX-1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
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肠系膜动脉1—2级分支制备离体肠系膜血管环固定于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黄芪甲武对血管环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黄芪甲甙(30mg/L和100mg/L)孵育后,苯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或P〈0.01)。②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苯肾上腺素(2×10^-6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中高浓度的黄芪甲甙(10mg/L、30mg/L和100mg/L)对内皮完整组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组(P〈0.05或P〈0.01)。③累积浓度的黄芪甲甙对KCl预收缩的肠系膜动脉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④L-NAME(10^-4mol/L)预处理能显著减弱黄芪甲甙的舒血管作用(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甙具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且主要通过NO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OH)2D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起始过程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AngⅡ终浓度10-8mol/L)以及AngⅡ(10-8mol/L)+1,25(OH)2D3干预组[1,25(OH)2D3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10-7mol/L、10-8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ColⅠ和FN;Real-time 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8 h后,AngⅡ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ngⅡ+10-6mol/L1,25(OH)2D3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仅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随着1,25(OH)2D3浓度的降低(10-7mol/L,10-8mol/L),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也随之显著增高(P<0.05)。结论 1,25(OH)2VD3可以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和FN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阻断糜酶途径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Ang)Ⅱ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植块培养法获得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设立5组培养液并分组:对照组,AngⅠ组,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缬沙坦组。对照组中仅为空白DMEM培养液,其他各组均加入AngⅠ(浓度均为10^-8mol/L),此外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缬沙坦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干预药物(浓度均为10^-4mol/L)。作相应时间培养后测定各组细胞计数、细胞增殖指数及培养液中AngⅡ含量。结果本实验成功培养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细胞达95%以上。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及缬沙坦组细胞计数[(624±024)、(5.39±0.51)、(5.26±0.67)个]及刺激指数(1273±0.121、1175±0.098、1.128±0.038)均显著低于AngⅠ组[(7.43±0.33)个、1.424±0.168](均P〈0.01),而且糜酶抑素组较卡托普利组更低(P〈0.01),与缬沙坦组相当;糜酶抑素组AngⅡ含量[(59.0±75)pg/ml]较AngⅠ组、卡托普利组及缬沙坦组[(150.0±302)、(169.0±205)、(2200±29.0)pg/ml]更低(均P〈0.01),而缬沙坦组则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组(P〈0.01)。结论糜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AngⅡ生成及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传代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第2~5代hLECs,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RA对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R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R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RA对整合素β1表达阳性率和波形蛋白形态的影响。结果倒置显微镜下,10^-8~10^-6mol/L组上皮细胞增多,成纤维细胞减少,10^-5mol/L组2种细胞都减少;MTT法显示,10^-7~10^-5mol/L组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F检验,P〈0.05),抑制率在10.8%~32.0%。10^-6~10^-5mol/L组整合素β1表达明显增高(Х^2检验,P〈0.05),10^-7~10^-5mol/L组波形蛋白在细胞内铺展较均匀。结论RA具有抑制传代细胞增殖的作用,但表现为抑制成纤维细胞和促进上皮细胞二者作用的总和,只是抑制作用远远大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GF-β1/Smad2通路的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14、28d)处死动物,以Masson染色观察甘草酸二胺治疗前后梗阻侧。肾小管的损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β1(TGF—β1)、Smad2信号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呈时间依赖性(P〈0.01);TGF—β1、Smad2、FN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GF—β1与Smad2、Smad2与FN、TGF—β1与FN蛋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7,r=0.992,r=0.981,均P〈0.01)。②甘草酸二胺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Smad2、FN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减轻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激活,减少肾间质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减轻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体外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CF)的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CF,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加含5%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实验组根据不同浓度的LPA又分为10^-6μmol/L组、10^-7μmol/L组和10^-8μmol/L组。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胶原合成,分别观察不同浓度LPA对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①随着LPA浓度的升高,MTT比色法吸光度(A490)值呈上升趋势。在药物作用48h后,仅有10^-6μmol/L组A。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作用至72h后,10^-8μmol/L组、10^-7μmol/L组、10^-6μmol/L组A490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作用至96h后,各实验组A。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②随着L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CF分泌的胶原呈递增趋势。LPA作用48h仅10^-6μmol/L组胶原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作用至72h后,10^-7μmol/L组、10^-8μmol/L组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作用至96h,各实验组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10^-6μmol/L组与10^-7μmol/L组、10^-8μmol/L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PA具有促进SD新生大鼠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布麻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ng 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复制心肌纤维化模型,细胞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Ang Ⅱ组)、罗布麻提取物高剂量组(0.8mg.L-1,Ang Ⅱ+AVE1)、罗布麻提取物中剂量组(0.4mg.L-1,Ang Ⅱ+AVE1)、罗布麻提取物低剂量组(0.2mg.L-1,Ang Ⅱ+AVE1)及阳性药对照缬沙坦组(10-6mg.L-1,Ang Ⅱ+VL),给药48h后,通过MTT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及RT-PCR法检细胞上清及细胞中Ⅰ、Ⅲ型胶原、TGF-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模型中,罗布麻提取物可抑制ECM(Extracellularmatrix)胶原成分(Col Ⅰ和Col Ⅲ)的积聚;TGF-β在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中表达显著增加,罗布麻提取物可降低TGF-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罗布麻提取物可通过对降低TGF-β的表达延缓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长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化合物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胚胎小鼠前肢尺骨在BGJb培养基中培养48 h,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10^-6mol/L雌酚酮、1×10^-7-1×10^-4mol/L四个不同梯度浓度的蛇床子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长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结果】(1)经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处理后,胎鼠长骨骨总长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蛇床子素1×10^-7、1×10^-6、1×10^-5mol/L和雌酚酮1×10^-6mol/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蛇床子素1×10^-4mol/L组骨总长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组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当蛇床子素浓度由1×10^-7、1×10^-6、1×10^-5mol/L逐渐升高时,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升高,而1×10^-4mol/L组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降低。与雌酚酮组相比,蛇床子素组除1×10^-5mol/L组外,其他各组长骨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表达与雌酚酮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蛇床子素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2)培养基中加入蛇床子素可上调长骨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表达,提示可能与其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对人Ⅰ型胶原α2(Ⅰ)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采用MTF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gⅡ(10^-8mol/L、10^-7mol/L、10^-6mol/L)对VSMCs增殖的影响。②构建含人α2(Ⅰ)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4kb和-1.6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CAT—ELISA测定AngⅡ10^-7mol/L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①AngⅡ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②AngⅡ组的相对CAT表达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可促进VSMC增殖,并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人α2(Ⅰ)前胶原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B组)、UUO+红花黄色素治疗组(C组),各15只。C组红花黄色素5mg/kg·d,造模术前1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各组术后10d处死大鼠,处死后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B组、C组可见明显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c组与B组相比,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较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组与B组相比TGF-β、ColⅠ表达减少(P〈0.01)。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减少Ⅰ型胶原合成的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10^-5mol/L,10^-7mol/L,10^-9mol/L)干预一定时间(6h,12h,24h和4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收集贴壁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以RT-PCR法对EPCs的KDR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并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此的影响。结果AngⅡ呈浓度依赖方式诱导KDR mRNA的表达增加;10^-5mol/L的AngⅡ作用6h,EPCs的KDR mRNA表达即有显著增加(P〈0.01),随着时间延长,KDR mRNA表达逐渐增加,至48h达最高峰。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KDR mRNA的表达增加,使之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AngⅡ可显著增加EPCs的KDR mRNA表达,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作用可被AT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所阻断,提示AngⅡ通过AT1受体介导上调EPCs的KDR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mRNA的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36只雄性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随机分为6组(n=6):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Ang Ⅱ(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DMSO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5×10-6 mol/L)组, Ang Ⅱ(10-6 mol/L)+辛伐他汀(10×10-6 mol/L)组,利用RT-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 βmRNA的表达, ELISA法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IL-1β蛋白的分泌.结果 Ang Ⅱ(10-6 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β的mRNA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均明显升高(mRNA:P<0.05,蛋白:P<0.01),而辛伐他汀干预各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刺激的IL-1β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抑制Ang Ⅱ刺激的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因子IL-1β蛋白的分泌与抑制IL-1β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