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379-382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t考验与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同成份的影响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中学生生活质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质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以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l21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儿童少年生长环境诸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生活质量呈正性影响,拒绝否认教养方式则有明显的负性影响;父母化程度、学业成绩等因素均会对中学生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春玉  张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77-4778,478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沈阳市两所高中和两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各抽取4个班.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定研究对象的父母教养方式,采用特质焦虑问卷对研究对象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焦虑组与高焦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影响中学生焦虑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便为中学生抑郁问题的理论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抑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整体抑郁水平较低,但有32.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男女生在抑郁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在中学生抑郁上表现十分明显,高中生的抑郁状况要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内外向、学习压力、退避、神经质、父理解型教养方式。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EMBU和SCL-90对太原市某中学655名高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两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太原市某中学高中生父母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和低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良好的教养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与之呈正相关;性别和学习成绩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SCL-90量表测量385名中学生及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中学生与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全国常模差,中学生与父母的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结论 父母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市高中生学业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指导学生解压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各一所.选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SSA)、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46名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结果 不同年级、学校类别、监护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方面,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3.8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轻度50.35%,中度12.53%,重度0.95%.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学生学业压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SA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结论 中学生学业压力受年级、照料人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业压力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家庭及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精神卫生调查表(SCL-90)调查105名高三年级理科班学生,比较平时高考前2天的焦虑水平,结合学业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除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外,其余被试在高考前焦虑水平增高明显。成绩中等者尤为显著,平时成绩较好而高考成绩偏差者焦虑水平严重。[结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考虑焦虑,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贫血现况,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提供依据。方法整理该区2008—2010年学校贫血监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浦东新区中小学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1),小学低年级发病率较高,贫血发生率在10%左右上下浮动;女生贫血发生率高于男生,男女学生之间贫血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1)。结论不断促进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并提高家长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低年级和青春期学生不良饮食习惯,使贫血发生率持续保持在低位。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school connectedness acts as a buffer against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uicidalit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on these link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SES and parental educ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MethodsData were gathered from 4955 participants within the 2013 cycle of the Ontario Students Drug Use and Health Survey, a province-wide repeated school-based survey of students in grade 7 to 12 across Ontario, Canada.Results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subjective SE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Subjective SES is also a significant moderator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ut not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suicidal ideation or attempts. At low subjective S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isk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etween students with high and low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However, at higher subjective SES, stud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have lower odd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an those with low level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each of th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did not significantly vary with parental education.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y be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adolescents' status beliefs rather than parental education.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subjective SES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7城市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控制吸烟项目组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杭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相关内容调查。结果学业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最大;女生的心理压力较男生大;母亲心理状态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家庭过分严格的管教方式是男生心理压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以及母亲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Breakfast skipping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concer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breakfast skipping among primary sixth-grade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d the impact of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attitudes on breakfast skipping. METHODS: A total of 426 students aged 10-14 years in 4 local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dapted from an earlier study in Queensland. Breakfast skipping was defined as having missed any food or beverage (except water) between waking and the commencement of morning school classes at least 1 school day during the past week.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breakfast skipping. RESULTS: Of the 426 students, 130 (30.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6.1-34.9) reported skipping breakfast for at least 1 day in a school week.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breakfast skipping was associated with lack of perceived parental emphasis on breakfast (odds ratio [OR] = 3.67, 95% CI: 1.75-7.68) and not believing that breakfast consumption could help concentration in class (OR = 3.82, 95% CI: 1.86-7.87).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breakfast consumption habits could stem from the students'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Thus, working with students, parents, and schools to build up positive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breakfast consumption might be useful.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了解医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 ] 对 15 5 0名医学生测试SCL -90和16PF ,并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调查。  [结果 ] 女生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 ,而男生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过分干涉 ;独生子女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 ,过分干涉和保护。  [结论 ] 父母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黄柳倩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22-1624
目的调查玉林师范学院19—22岁汉族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法利用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玉林师范学院19~22岁汉族学生体质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比较和分析。结果该学院汉族学生身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学生的胸围出现负增长趋势;心肺功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肢爆发力明显下降。结论该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上出现滑坡现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增加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理工类大学生自我和谐状态,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王登蜂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理工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状况的变异量.[结论]自我和谐程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