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无区别.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年龄分段,进行危险因素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吸烟史和饮酒史五个指标上的比例不同,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段心血管患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潮州市抽样人群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与膳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正常值呆作为潮州市成年人正常参考值;从潮州人膳食生活习惯分析对于我市人群实施均衡膳食、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从原发性预防的高度出发去防止与膳食相关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心血管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群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的普遍升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因此,确定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本文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1690名男性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与846名女性相应人群进行比较,探讨两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白细胞计数(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门诊8~15岁肥胖儿童111例,其中男84例,女27例。将WBCC分为WBCC1、WBCC2、WBCC3和WBCC4共4层,分别比较男孩、女孩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对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校正后采用偏相关分析不同性别儿童WBCC与糖脂代谢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WBCC水平的因素。结果:男孩WBCC、BMI、腰围(WC)及三酰甘油(TG)高于女孩,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OMA-IR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及女孩的WBCC4组WC及BMI均高于WBBC1组,男孩WBCC4组TG及AI高于WBCC1组,WBCC4组的HDL-C低于WBCC1、WBCC2组(P<0.05)。男孩WBCC与BMI、WC、TG及AI呈正相关(P<0.05);女孩WBCC与BMI及WC呈正相关(P<0.05)。TG、WC、HDL-C为影响WBCC的因素。结论:WBCC与肥胖儿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及糖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早期检测WBCC水平并给予早期干预,可成为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简单、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受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及其预防工作提供临床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20例志愿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烟酒嗜好、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临床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提前预防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近3年来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与2013年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各300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诱发冠心病的7个危险因素。结果与2011年比较,2013年因冠心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在男、女性中分别提高了8.0%、5.0%(P均>0.05),男性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下降2.7 mm Hg与3.9 mm Hg(P均<0.05);血脂异常在男、女性中分别上升11.0%与7.0%(P均<0.05),其中TC分别下降0.8 mmol/L(P<0.05)与0.5 mmol/L(P>0.05),TG均上升0.2 mmol/L(P>0.05),HDL-C在男性中下降0.1 mmol/L(P<0.05);糖尿病在男、女性中分别上升10.0%与18.0%(P均<0.05),空腹血糖水平在男性中下降0.2 mmol/L(P>0.05);心血管家族史比例分别上升12.0%与13.0%(P均<0.05)。结论较之于2011年,2013年冠心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女性患者危险因素水平控制情况明显不及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2019年和2020-2021年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控制状况。方法 :选择2019-2021年参加社区老年人年度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019年体检者组和2020-2021年体检者组,两组的人数分别为9 125人和9 668人,平均年龄(71.0±6.40)岁。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CVD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2020-2021年组男性的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的升高率高于2019年组,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升高率高于2019年组,男、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率均低2019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020-2021年组男性、女性的ST-T段水平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201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2020-2021年社区老年人的CVD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呈现下降趋势,应加强社区老年人CVD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口服,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4周后未达目标血压者加用1片,治疗时间均为50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脉钙化积分LN以及Framingham危险量表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和LN均显著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ramingham危险评分降低幅度为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对合并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和降脂效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血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对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就诊的56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越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越高。结论对可控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4月22~23日,首届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共计1000多人对心血管疾病开展研讨,共商防治心血管疾病大计。大会主席曾春雨教授介绍,本次大会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某社区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访形式对所选患者进行体检、采集血样、测量血压以及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伴随年龄增长,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体质指数异常、吸烟率、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为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者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血尿酸、肥胖、超重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正常指标,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前期患者存在多种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会出现代谢异常,具有较高的患病概率,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和早期筛查,并及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医药》2008,29(11)
现在的医疗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然而人要保持健康可以很简单、很节约、很容易,那就是积极的预防。以心脏病为例,我国26%的人存在心血管病高危风险,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为250万至300万,每年心血管疾病花费约为3098亿元。可见,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心血管病治疗负担,仍然挽不回众多患者的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辽宁农村地区主要心脑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现状,为实施CVD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辽宁阜新县农村地区≥35岁29 97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6.22%,超重率为27.65%,肥胖率为4.62%,吸烟率为42.11%,高血脂、糖尿病自述患病率分别为4.05%、0.49%;64.38%的村民至少存在一种CVD因素,同时具有4个主要危险因素的占0.15%;老年人(年龄≥60岁)中,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高于对应年龄段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肥胖率、高血脂及糖尿病自述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积极加强对农村地区主要CVD危险因素的整合管理。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干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吸烟、饮酒、高Na+饮食等行为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具体的干预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岚 《北方药学》2013,(2):86-87
目的:研究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闵行区各个社区医疗服务点,随机抽取40岁以上高血压的病人共170例,随机抽取40岁以上无高血压的人群共17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进行有关的基本情况(婚姻、文化、职业、经济收入等)、行为习惯情况(饮酒、吸烟、家族史、饮食口味、体重等)、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饮酒、吸烟是导致高血压的高危因素(P〈0.001);统计发现,高血压病人中50%以上有家族史,故认为与遗传有关;超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P〈0.001);食盐过多(〉5g/d)者患高血压的比例大;凡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或工作环境刺激较大均易患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态度差于正常人。结论:在社区中实施健康宣教,调整居民饮食和行为习惯,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这些对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卫生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得到了延长。但是,在每年的死亡的人数之中,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死的仍居各种死因之首。因此,人们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人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我院对138例3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有关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作一分析,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文健 《华夏医药》2009,(4):264-273
中心性肥胖的病理意义,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中心性肥胖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巫慧钧  蔡映云 《上海医药》2004,25(10):465-465
如今,每当我们提起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时,就会冒出“代谢综合征”这个新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