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治疗,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在总有效率、组织学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肿瘤直径减小明显,但观察组减小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用CT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盆腔外照射治疗及化疗的基础上,采用CT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距离治疗计划的剂量参数在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与MIM系统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的43例妇科肿瘤患者近距离治疗计划,按照临床要求所有病例的靶区D90达到处方剂量。评估参数包括:靶区体积和D90,处方剂量总体积,靶区内的处方剂量体积以及危及器官包括:直肠,膀胱,小肠的D0.01cc,D1cc,D2cc。结果计划系统中的靶区体积和处方剂量值均明显小于MIM系统中相应的值(P<0.05),两系统显示出的处方体积相差不大。MIM系统中的靶区D90(676.74±54.82)cGy小于处方剂量,危及器官的受量则正好相反,即计划系统比MIM系统中相应的参数要小,其中直肠和膀胱的D0.01cc,D1cc,D2c,小肠的D0.01cc,D2cc的在两系统显示的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系统间传输相同的剂量和轮廓文件,DVH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系统对已勾画的各种器官轮廓计算体积存在算法上的不同。基于此,建议近距离计划在CT扫描时,尽量小的层厚可以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序号,按照此随机序号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每组各6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行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放疗前1 d给予紫杉醇150 mg/m~2、奈达铂75 mg/m~2;21 d为1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总体控制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 <0.05)。治疗后第1、2年,两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治疗后第3年,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 <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P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但能否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初次诊断为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总生存时间、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生存时间和无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SD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虽然治疗期间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患者仍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后,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治疗,27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4%和92.6%,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92.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更为显著,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择取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患者经双色球随机模式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加用新辅助化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组间在临床疗效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组间在肿瘤转移率及复发率上比较,观察组转移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在术后生存率上比较,观察组术后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促进疗效提升,降低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T-CT定位下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同步化疗,观察在PET-CT定位下调强放疗同步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和GTV计划参数。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反应、发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3.33%、1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TCT图像GTV平均体积为(105.32±5.96)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62±6.78)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定位下调强放疗同步化疗能提高靶区分布合理性,可提高靶区域照射剂量,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静脉诱导化疗联合放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CYFRA21-1)]变化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局部复发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g、SF以及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CCAg、SF以及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及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型放疗治疗局部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局部胃癌患者当中选取1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型放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化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三维适型放疗共同治疗局部胃癌,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能量代谢与内环境器官系统”是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系统教学过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凝练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与显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TBL+PBL、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思想,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建设为背景,简述了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的构建技术、基本框架和特点,并将本系统应用于实验考试中,有效提高了考试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血栓形成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它的作用就是机体在遭受创伤后能够有效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栓形成过程被限制在损伤的局部,一般发生在血管腔外。相对于生理性止血,病理性血栓形成发生在血管腔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需改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设计。在实验教学内容上通过引入生物化学前沿技术和应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通过引入综合性实验、思维导图模式以及应用"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理念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辨性;通过引入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互动性。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思辨性和互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存在的问题与护理风险。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来研究我院妇产科50起护理风险事件。结果在50起风险事件中,环境引起的事件为22起,占44%;产妇及其家属引起的事件为16起,占32%;护理人员水平引起的事件为8起,占16%;消毒引起的事件为4起,占8%。结论针对妇产科存在的风险因素与常见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法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4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我国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根基作用与深远影响。故当今之务是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本文依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列举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误解,并分析原因,秉承“专业知识与思政并行,协同育人”理念,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课程思政落地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专业课教师生成课程思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接受复合皮移植术患者42例,设为移植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42例,设为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3.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扩张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7.62%(41/42),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扩张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术后整形效果方面优于复合皮移植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整形后皮肤的色泽和质地,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CT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扫描的层厚为8 mm,CT扫描的层距为8 mm,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到肿块结束平面。对22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CT诊断在肝肾间隙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2例患者经CT诊断发现,其肿瘤平均大小为5.0 cm×7.0 cm×6.0 cm,CT扫描横断面上肝肾间隙均消失。结论 CT扫描对肝肾间隙占位病变能够做出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置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方向有助于CT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