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3例产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33例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与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39.39%(13/33);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34±2.0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6.84±1.57)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显著,自然分娩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对于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恩泽妇产医院院区妇产科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法,不做特殊干预,维持宫缩,出现产力减弱时给予催产素维持产力,按照顺产自然旋转分娩;观察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方法。比较2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35例(81.3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19例(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例数8例(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呼吸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头皮损伤)总发生率为23.26%,小于对照组的45.95%(P<0.0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行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难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纠正,对照组采用中向胎腹侧卧法方法纠正;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临床体会。结果全组孕产妇均安全度过围产期,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两组均发生数例产后出血和轻度新生儿窒息。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顺产的平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难产,能明显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了产科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科助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7.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求珍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40-141
目的观察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减少产程中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活跃期胎头位置异常、足月妊娠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富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枕前位,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使用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矫正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时B超确诊为枕横位且符合试产条件无胎膜早破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活跃期胎膜未破时予产程活动车自由行走,宫缩较强时卧床休息予胎背对侧卧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产妇自由选择卧位。分析2组产妇的胎头转正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产程中,试验组由枕横位胎头转到枕前位的有60例,对照组由枕横位胎头转枕前位有41例,试验组胎头转正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非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产妇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枕横位的孕妇实行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可以增加产妇胎头转正率、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的时间并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慧龄 《广西医学》2013,(4):479-481
目的观察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初产妇226例,按照产妇是否愿意镇痛分娩分为两组,每组113例.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条件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对照组在非镇痛的条件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4.42%(5/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34/113)(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分娩下行徒手旋转胎头能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缩短持续性枕横位的产程 ,降低持续性枕横位的剖宫产率。方法 :宫口开大 6~ 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 (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 ,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 (P >0 0 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 ,提高顺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枕横位是头位难产常见的胎方位之一,自然分娩率极低,为12%左右,可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的机会,易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从2005年1月开始,我院对持续性枕横位的产妇,采用侧俯卧位体位于预,取得良好效果,自然分娩率提高到88.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金花 《吉林医学》2010,31(29):5111-5112
目的:观察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率。方法:对223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产妇,随机分为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观察组嘱其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俯卧位同时加强宫缩的方法,可使胎头枕部绝大多数能向前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降低手术分娩率,以提高产科质量。对照组采取随意体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26%,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3.23%。结论:临产后尽早发现枕后位、枕横位并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壁协助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胎头位置异常者中的枕横位和枕后位在宫缩间歇期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并经腹壁协助旋转胎体。结果:本组3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经纠正后自然分娩29例,7例失败行剖宫产术,其中5例为持续性枕后位,2例为持续性枕横位,成功率为80.5%。结论:部分异常的胎头位置,可经徒手旋转并经腹壁协助纠正,从而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口开大6~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提高顺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寻找最佳处理方法,减少剖宫产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临产后确诊为枕后位产妇260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侧卧位纠正胎方位,对照组不予干预,充分试产,两组待宫口开全后若仍为枕后位,徒手旋转抬头,失败者选择剖宫产.结果 观察组胎头自行纠正47例(36.2%),徒手旋转抬头成功65例(50%);对照组自行纠正0例,徒手旋转抬头成功87例(6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后通过进行体位纠正及徒手旋转胎头术,使大多数难产转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志君 《现代医学》2004,32(3):171-172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方法 对 45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 ,并对产妇损伤情况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 ,41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 ,成功率达 91.1% ;1例产妇出现阴道水肿 ,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 ,对母婴损伤低于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宫口开大4-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分为二组,处理组采取手法旋转胎位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观察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可改善胎头俯屈,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降低难产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见效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枕横位是指胎头以枕横位入盆,临产后,不论在骨盆入口、中骨盆或盆底,经过充分试产直至在结束分娩时,胎头仍取枕横位者。持续性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的发生率仅次于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程度在头位异常中较轻,因骨盆出口平面横径短,前后径长,若枕横位下降,胎儿难以出口,故手术分娩率仍高达90%以上,其中阴道助产率较高。为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我院对第二产程枕横位产妇进行手法矫正以协助分娩。现将观察结果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廖冬菊  王利华 《中外医疗》2010,29(32):18-18,20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100例胎头位置异常经徒手旋转成功经阴道分娩78例,成功率78%。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纠正头位难产的措施,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