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影响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 2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10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7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 2 h、下腹及盆腔手术、术中头高脚低位、术后卧床时间≥30 h、术后1 d、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均是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体位、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将其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按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别纳入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ICC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共3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1.57%;并发症以Ⅰ级、Ⅱ级为主,分别占42.42%、2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美国麻醉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中重度肝硬化、术中肝门阻断和中转开腹均为IC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C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ASA分级、术中肝门阻断、肝硬化程度、中转开腹等,应加强围术期管理、强调脏器功能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 d内有无下肢DVT发生分为血栓组(39例)和非血栓组(32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腰椎融合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腰椎融合术后下肢DVT有关(t/χ2=5.482~53.3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2.821,95%CI=4.403~37.366,P<0.05)、脑梗死病史(OR=11.366,95%CI=1.902~67.920,P<0.05)、手术时长延长(OR=1.020,95%CI=1.011~1.028,P<0.05)和术后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1.543,95%CI=7.188~64.56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27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感染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讨肝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7例肝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62%;24例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39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占58.97%(23/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有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3 h、Ⅲ类切口、术中出血量≥800 ml、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均为患者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碘伏冲洗伤口、术后48 h换药均是患者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重点防范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并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降低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3月东莞市茶山医院30例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且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随访3年,调查患者术后有无临床症状及是否行GnRH-a治疗,以及再干预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再干预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针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下肢不对称肿胀、病理分型、COPD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计数、心血管病病史、静脉曲张病史等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7%。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时间≥5天、下肢不对称肿胀≥1 cm、GOLD分级3~4级、TG水平≥1.7 mmol/L、D-二聚体水平≥500μg/L均为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和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3例经皮椎间孔镜术后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组的343例LDH患者中,术后共3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术中输血、凝血四项、D-二聚体、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家族史等因素有关(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卧床时间长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BMI≥28 kg/m2、凝血四项≥2项异常、卧床时间、D-二聚体异常、吸烟史是引发LDH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BMI、凝血...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在我国,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DVT最大的危害是其并发症,如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股青肿、股白肿以及肺栓塞。肺栓塞是临床上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股青肿和股白肿可导致截肢,故DVT的治疗是一个深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行肝切除术的9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52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5),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为88.49%(46/52)、71.15%(37/52),开腹组分别为97.5%(39/40)、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不仅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的优势,且长期疗效也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单侧TKA的18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发生DVT,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3例患者纳入DVT组,DVT总发生率为17.6%,血栓均位于小腿远端,26例(78.8%)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DVT组患者无一例出现肺栓塞和死亡,全部康复。DVT组中女性、年龄> 70岁、体质指数> 25.0 kg/m~2、凝血四项有2~4项异常、术前D-二聚体(D-dimer,D-D)水平> 1.5 mg/L、甘油三酯水平> 1.7 mmol/L、全身麻醉、手术时间> 1.5 h、骨水泥型假体、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 5 d的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非DVT组(P_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术前D-D水平> 1.5 mg/L、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均为老年患者TKA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高龄(> 70岁)患者TKA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术前D-D水平> 1.5 mg/L、骨水泥型假体置入是老年患者TKA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采用系统性回顾队列研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占FVC百分比(FEV1/FVC)、实测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理论MVV、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0例患者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共有63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6.25%,以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为主。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实测MVV/理论MVV<60%、FEV1/FEV<50%及手术时间≥2小时是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详细了解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行PICC化疗的537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537例肺腺癌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7例,发生率为6.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穿刺肢体以及是否使用预防剂量抗凝药物对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穿刺静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穿刺头静脉、FIB水平≥4 g/L及BMI≥25 kg/m2是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50岁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69%,显著高于35~50岁女性肺腺癌患者(5.15%)(P<0.05)。结论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高于男性肺腺癌患者,且年龄>50岁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临床操作中应尽量选择贵要静脉为穿刺点,改善肥胖体质并保持FIB水平<4 g/L,以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9例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断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59例患者中感染15例,4例为浅表感染,11例为深部感染;15例中1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切口距肛门距离、糖尿病病史、肿瘤最大直径>10 cm、术中术后直肠破裂、应用内固定物、术后脑脊液漏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其余因素与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区曾接受放疗、应用内固定物、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时间、糖尿病病史、术后脑脊液漏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骶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避免或减轻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减少患者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的120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与分期、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2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83%,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年龄、吸烟、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术中输血、病理分期、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350分钟、术中出血量>200 ml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是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仍有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明确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阻断肝门血流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观察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能够取得与全入肝血流阻断相同的控制入肝血流及降低出血量的效果,且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13例重症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患者入住ICU期间是否并发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128例)和非血栓组(48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并对血栓组患者入住ICU第一日Caprini评分与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血栓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外科疾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外科疾病患者入住ICU第一日Caprini评分显著高于内科疾病患者(P<0.001);男性患者Caprini评分低于女性患者(P>0.05)。血栓组患者Caprini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血栓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