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2种不同速度注射低分子肝素对出血率、皮下出血面积、疼痛度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主题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总共1239例患者.其中5篇为英文文献,3篇为中...  相似文献   

2.
马燕 《中外医疗》2010,29(22):86-86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主要是注射部位与按压时间的研究。方法将84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1例,选择不同注射部位及拔针后压迫不等的时间,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数。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部位及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避开脐周2cm左右两侧腹外侧壁交替注射,拔针后局部压迫5~10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式及局部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注射方法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皮下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14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以脐为中心划一垂直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腹部为观察组,右腹部为对照组,每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对照组:注射10 s,按压3 min,按压深度0.5~2 cm;观察组:注射10 s,按压0 min。于注射后12 h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硬结的情况,并测量皮下出血最大直径。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按压与观察组不按压所致患者皮下出血率、出血点直径大小和硬结发生率及硬结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是否按压对皮下出血及皮下硬结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建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采用推注10 s,不按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者100例,均为围手术期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改良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2min,共计700例次。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许晓娜  蓝梅研 《中外医疗》2011,30(29):13-13,15
目的比较3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例,分为3组后分别接受3种不同注射时间。然后观察皮下出血倒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30s以上及注射持续10s,但是停留10s后拔针都比注射10s明显减少瘀斑的数目和面积。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30s以上及注射持续10s是停留10s后拔针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敷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出血及疼痛反应的效果。方法 3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采取腹壁左右侧注射自身对照法,0.2ml:5 000U,2次/d。一次左侧、一次右侧,研究组采用注射前热敷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采用马克盖尔法评估疼痛情况,然后观察24小时后受试者注射局部皮下瘀斑的直径。结果 61例患者共接受皮下注射720例次,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0例次,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操作前按摩,注射前不排气,注射前后回抽,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注射部位规律轮换等方法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70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均<1 cm×1 cm,1例患者出现1.5 cm×2 cm,其余均无皮下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排气方法、注射部位的规律轮换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其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注射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抗凝作用、注射按压方法不当、同时应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协同作用以及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因素[2],极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皮下血肿,局部痛疼,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广大护理同行研究了许多方法预防及治疗皮下血肿,现综述如下。1预防措施1.1加强宣教,取得合作注射前认真解释药物的治疗作用、注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注射方法。方法:将31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13例。研究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结果: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注射方法.方法:将31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13例.研究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结果: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江霞  胡学捷 《吉林医学》2013,34(4):740-74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注射体位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分别使用平卧位(对照组)和仰卧屈膝位(试验组)接受注射,注射后即刻评估疼痛程度,12 h后评估皮下出血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体位所得结果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3%,对照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度疼痛发生例数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仰卧屈膝位较取平卧体位疼痛程度轻,而两种体位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锐  梁静 《四川医学》2010,31(11):1721-172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较为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失去溶栓机会而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38例,将每例患者5次皮下注射分为5组,每组的压迫时间随机定为1min、2min、3min、4min、5min,12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局部不同压迫时间皮下出血率比较,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min、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中、重度皮下出血率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min、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皮下出血率比较,3min组与1min、2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压迫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雪敏  戴晓光  张素莲 《吉林医学》2009,30(22):2909-2910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 lar we ight heapan in,LMWH)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出血不良反映发生率低于肝素,LMWH通过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对Ⅹa因子的灭活而起到抗凝作用,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通常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因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出血、  相似文献   

14.
申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169-17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对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共3 d.每例患者均交替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然后观察24 h后受试者注射局部皮下瘀斑的直径,比较改良注射法与常规注射法的止血效果。结果 98例患者共接受皮下注射588次,改良注射法和常规注射法各294次,使用改良注射法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注射法。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改良注射法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法,可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潘美成 《广西医学》2008,30(12):1950-1951
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良好,因其半衰期长,临床不需连续实验室监测而应用广泛.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抗凝药物,尤其是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原因,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文献报告,用垂直进针注射法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1].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注射部位采用不同压迫时间观察皮下出血情况,探讨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并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情况探讨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的关系,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注射按压时间,分为6min、8min、10min、12min、14min进行观察,对注射后不同时间按压情况下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压迫时间≥10min皮下出血15例次,<10min皮下出血26例次,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1)。结论:局部压迫时间≥10min即可有效降低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率,也就是按压时间≥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同样的注射方法,不同的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即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3分钟和6分钟两组,观察并记录6次注射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按压3分钟出血18例,占45%;压迫6分钟出血5例,占12.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后压迫3分钟以上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观察,找出一种更好的注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2101.5~2011.4,140例需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按压组和不按压组各70例,观察两组致皮下出血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不按压组皮下出血显著低于按压组,差异有显著性(X2=12.14,P<0.01).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不按压更能降低皮下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选用不同注射器对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80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选用普通1 ml注射器,Ⅱ组选用预灌针剂,在患者腹壁脐周5~10 cm范围内,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推药,注射完毕停留5s后拔针,用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穿刺点2~3 min,避免揉搓,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普通注射器相比,预灌针剂行腹壁皮下注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选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为了避免因注射造成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注射方法要正确,合适的注射器也很重要,通过本文,加深护理工作者对这一现状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4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0°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以及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