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G-菌)与革兰阳性菌(G+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腹膜透析,为预防G-菌腹膜炎的发生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G-菌与G+菌感染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作比较。结果: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57例次为细菌性腹膜炎,其中G-菌腹膜炎(G-菌组)20例次(占35.1%),G+菌腹膜炎(G+菌组)37例次(占64.9%),G-菌组治愈率低(65%vs 89%,P<0.05)。两组间血清钾、C反应蛋白、透析龄、透析液有核细胞数及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糖尿病比例、血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血钠、氯、磷、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8例,40%)、肺炎克雷伯菌(4例,20%),阴沟肠杆菌(3例,15%),弗劳地柠檬酸杆菌(3例,15%),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5%;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G-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较G+菌炎症反应重,治愈率低,丁胺卡那可作为初始治疗方案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腹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62例(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结果84例次致病菌中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84.5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9例次,革兰氏阴性菌18例次,混合菌感染2例次,真菌感染2例;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占51.85%,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占50.00%;真菌感染2例次,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例及光滑念珠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41.67%,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5.56%、16.67%。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头孢唑啉因为耐药率高已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用药,推荐万古霉素代替头孢唑啉,并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为腹膜炎的初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操作的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的影响、以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探讨新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正在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90名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检查,分析他们操作不规范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及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及质量控制,追踪培训及观察2年.统计分析再培训2年中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并与本腹膜透析中心过去3年中的资料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致病菌谱的影响.结果 2年中本中心的腹膜炎发生率为原来的27.8病人月上升到31.2个病人月.致病菌谱由原来的头三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转变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通过加强操作再培训、明显地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因患者操作因素减少,故致病菌谱发生了变化,由G+阳性菌为主,变为G-阴性菌为主.说明了再培训的重要性,可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腹膜炎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将患者分成低浓度组(<15 μg/mL)和高浓度组(≥15 μg/mL),分析2组患者性别、发病特征、年龄、透析龄、各项常规生化检测指标,以及尿量、腹膜透析退出率、体质指数、住院日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因素.结果:近3年共发生10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0.19次/风险年.透出液致病菌培养阳性共72例次(67.92%),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54.17%),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且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万古霉素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间体质指数、尿量、住院日存在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密度脂蛋白(OR=2.240,P=0.038)、体质指数(OR=1.981,P<0.001)、尿量(OR=1 3.749,P=0.010)是影响万古霉素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为腹膜炎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腹膜炎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将患者分成低浓度组(<15 μg/mL)和高浓度组(≥15 μg/mL),分析2组患者性别、发病特征、年龄、透析龄、各项常规生化检测指标,以及尿量、腹膜透析退出率、体质指数、住院日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因素.结果:近3年共发生10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0.19次/风险年.透出液致病菌培养阳性共72例次(67.92%),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54.17%),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且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万古霉素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间体质指数、尿量、住院日存在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密度脂蛋白(OR=2.240,P=0.038)、体质指数(OR=1.981,P<0.001)、尿量(OR=1 3.749,P=0.010)是影响万古霉素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为腹膜炎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3年收治的PDAP患者资料,分析该中心PDAP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根据致病菌是否为MDR菌分为MDR组及非MDR组,比较两组资料,分析发生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结果 PDAP患者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MDR组透出液中最常见的分离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占60.6%(43/71),非MDR组为链球菌,占42.0%(21/50)。多因素分析显示,PDAP发病前3个月内使用广谱抗生素5 d以上(OR=3.634,P=0.033)、革兰阳性菌感染(OR=3.741,P=0.031)、较高的脂蛋白(a)水平(OR=1.003,P=0.003)、较高的血小板/白蛋白比值(OR=1.198,P=0.038)是PDAP患者发生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组难治性腹膜炎发生率(29.6%)高于非MDR组(12.0%)(χ2=5.229,P=0.022);重现性腹膜炎发生率(16.9%)也高于非MDR组(4.0%)(χ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1例次(46例),回顾性分析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耐药情况、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61例次腹膜炎患者中42例次透析流出液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67.85%,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次(54.8%),革兰阴性菌16例次(38.1%),真菌3例次(7.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100%敏感;对莫西沙星无耐药,但有3例次(13.0%)不很敏感;对头孢唑啉、苯唑西林、氯洁霉素耐药30.4%;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17.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3.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50%以上;对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18.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头孢唑啉、头孢替坦耐药12.5%。3例真菌为假丝酵母菌。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培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本中心针对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革兰阳性菌可选择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革兰阴性菌可选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反复发作腹膜炎患者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腹透中心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简称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初始治疗药物选择,病情的转归及预后,从而为基层腹膜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腹膜透析中心住院的50例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腹膜炎致病菌分布、诊治及预后。结果: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34例,阳性率为6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0例(40%)革兰氏阴性菌12例(24%),真菌2例(4%)。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50例初始药物选用第1代头孢+氨基糖甙类治愈29例次(58%),革兰氏阳性20例,初始药物治愈率7%;革兰氏阴性12例,初始药物治疗率75%;培养阴性 16 例,初始治愈率75%。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既往头孢唑林/阿米卡星联合治疗作为腹膜炎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初始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的万古霉素/阿米卡星联合治疗方案,提高基层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正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related peritonitis,CAPDrp)是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腹膜透析中心住院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0例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范围、初始方案选择、后期治疗,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谱及致病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内科收治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722例,分析PDAP患者临床数据及致病菌谱、耐药性情况;以同期未发生PDA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PDAP的致病因素。结果发生PDAP454例次,其中革兰阳性菌267例次(58.8%),革兰阴性菌83例次(18.3%),真菌5例次(1.1%),培养阴性99例次(21.8%)。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5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7.3%)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G耐药率77.8%,头孢唑林钠耐药率47.6%,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未发现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中环丙沙星耐药率92.7%,头孢三代类耐药率32.8%,碳青霉烯类耐药率26.4%-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蛋白血症(OR=0.959,95%CI0.925~0.995,P=0.026)、高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OR=1.001,95%CI1.000~1.002,P=0.007)是腹膜透析患者PDAP的主要危险因素。真菌性腹膜炎患者均拔管转为永久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PDAP以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低蛋白血症、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结果:在78例次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52例次,阳性率为66.67%。共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培养出2种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58.18%;革兰阴性菌18株,占32.72%;真菌5株,占9.0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低的分别为利奈唑胺(0)、替考拉宁(3.13%)、万古霉素(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3.33%。78例次患者共有4例死亡,其中2例为真菌感染,1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死亡率5.13%);11例拔管改行血液透析,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总拔管率14.1%);其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率80.77%)。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头孢唑林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伟  廖蕴华  薛超  杨桢华  黄燕林 《广东医学》2007,28(8):1292-1294
目的 探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 腹透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28患者(0.5次/患者/年),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71.4%)及庆大霉素(44.4%)耐药率较高.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有关,加强透析患者管理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大部分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8例)与正常组(222例)。对两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15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将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心脏病史、糖尿病、慢性肾炎、低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钙磷乘积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进行腹膜透析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未发生组(104例)和发生组(84例),确诊后24 h内,无菌留取透析液进行致病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8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61.4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4株(36.06%),真菌3株(2.46%)。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90 g/L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84例发生组中治愈78例,治愈率为92.86%(78/84),退出腹膜透析治疗6例,发生率为7.14%(6/84),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3例合并真菌感染。结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低、贫血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革兰阴性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应根据患者致病菌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次培养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透出液致病菌、药敏结果,并按初始治疗方案组合分为4组: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碳氢霉烯类+万古霉素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组、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透出液WBC变化及转归。结果本组革兰阳性球菌76例,革兰阴性杆菌29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仅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4%。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组治疗后透出液WBC数下降显著,症状控制快,与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耐药性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性用药。腹腔应用碳氢霉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腹膜炎症状缓解快且明显,治愈率高,因此推荐两者联合应用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次培养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透出液致病菌、药敏结果,并按初始治疗方案组合分为4组: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碳氢霉烯类+万古霉素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组、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透出液WBC变化及转归.结果 本组革兰阳性球菌76例,革兰阴性杆菌29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仅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4%.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组治疗后透出液WBC数下降显著,症状控制快,与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耐药性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性用药.腹腔应用碳氢霉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腹膜炎症状缓解快且明显,治愈率高,因此推荐两者联合应用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8.
王天生 《吉林医学》2014,(26):5835-5836
目的:比较患者腹膜透析(PD)≥4年与4年内死亡或改为血液透析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不同。方法:收集腹膜透析有关的感染和转归的病历资料,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CCPD)为4年或以上患者组(43例,简称≥4年组)与进行CAPD、CCPD不到4年死亡或改为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比较(213例,简称<4年组)。主要观察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两组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炎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4年组腹膜透析患者与≥4年组患者相比,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2次/年与0.8次/年(P<0.001),由于表皮葡萄球菌导致<4年组与≥4年组腹膜炎感染差异为0.32次/年与0.20次/年(P=0.0001),由于除外铜绿假单胞菌的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4年组与≥4年组腹膜炎感染差异为0.15次/年与0.06次/年(P<0.001)。42%的≥4年组患者后继转为血液透析,最常见原因是感染,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结论:感染率在≥4年及以上腹膜透析患者较低,但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占的比重较高,临床需要改良透析技术预防感染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谱、耐药性及转归。结果 188例次CAPD引流液培养中,130例次(69.15%)培养阳性,共培养病原菌131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85株(64.89%);革兰阴性菌33株(25.19%);真菌13株(9.71%)。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87.06%,对万古霉素(2.35%)、亚胺培南(9.64%)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69.70%,对亚胺培南(3.03%)耐药率较低,对庆大霉素(36.36%)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188例次患者治愈率82.98%。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致病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