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在儿童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作用.方法 针对儿童好动、留置针不易固定、容易脱落、贴膜卷边、打折等问题,我科自2016年8月起,对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先采用无菌贴膜固定,再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二次固定.结果 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结论 弹力绷带弹性较好,通透性好,局部无不适感,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3MTM医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之间静脉输液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穿刺部位局部红肿、套管脱出、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舒适、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彬彬  黄丽莹 《吉林医学》2010,31(18):2937-2937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透明贴膜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 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只有1例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注射;对照组则有10例胶布滑脱、有4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穿刺成功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加3 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导管,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固定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95例需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加3M纸质胶带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不易自行松脱,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在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48例使用留置针输液的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使用3M透明敷贴联合“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3M透明敷贴及普通胶布缠绕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固定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辅助固定可减少留置针意外脱出和患儿皮肤过敏,增加患儿舒适度以及节约了医疗成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冒维珍 《当代医学》2010,16(31):121-122
目的探讨自粘固定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门诊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3M自粘固定绷带。比较两组患儿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固定绷带留置针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用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张季云 《吉林医学》2014,(36):8180-8181
目的:研究自粘弹性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弹性绷带固定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当中,将使用康惠尔贴膜与使用3M透明贴膜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辽宁省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住院患儿100例为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00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膜,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分别对留置针进行固定,根据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使用康惠贴进行儿童留置针的固定,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3M透明贴。结论康惠尔贴膜留置针时间长和静脉炎及贴膜下皮肤感染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小儿留置针固定,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留置针在头皮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固定留置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弹力网帽进行外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故障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均分为A、B 2组,A组用透明膜固定,B组用透明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穿刺部位反应。结果 B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透明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的方法,可明显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保护患儿的血管,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谢红艳  田春霞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47-147,150
目的:探讨延长小儿手部留置针留置时间更佳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009年1~10月在我科住院穿刺手部留置针患儿分为两组,旧法组使用普通弹力绷带固定,新法组使用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并将两组患儿留置天数、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普通固定组,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法优于普通弹力绷带固定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家长满意度较高。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是儿科临床手部留置针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科学迅速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被广泛的应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减轻每日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方便用药,但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合作性差,天性好动,出汗多,皮肤娇嫩和睡觉时摩擦,留置针透明胶布容易卷边,甚至被揭起,从而导致留置针脱出,使留置失败。虽然可以使用胶布绕头一圈的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科使用弹力帽固定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年龄3个月至2岁,100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小胶贴固定针眼、导管座后再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帽固定的方法;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的方法,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l-2 d,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1-2 d,针头脱出,软管反折,对皮肤挤压的现象更少、不适反应少、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实验组的固定方法优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弹力网状绷带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其中73例使用常规固定静脉留置针,127例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强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留置针部位有无出现脱出、穿刺部位渗漏肿胀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即终止留置,并记录失败类型及留置时间。在终止留置前没有发生脱出、渗漏肿胀现象的,认定为有效,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常规固定组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患儿为53例(72.6%),加强固定组成功留置患儿为116例(9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常规固定组为(3.1±1.5)d,加强固定组为(4.6±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状绷带加强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2=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2=6.41,P〈0.05)。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更有效的留置针固定法方法。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柄然后用弹力绷带环形固定,对照组用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柄然后用弹力绷带八字形交叉固定。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平均时间3.6 d和家长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平均时间2.2 d和家长满意83%结论:弹力绷带八字形固定留置针方法保留时间长患者的满意度高,患者较舒适配合较好,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韦艳  刘霞 《吉林医学》2015,(3):536-537
目的:观察Y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BD密闭Y型24G留置针静脉输液,观察患儿的浅静脉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堵管情况。结果:Y型留置针穿刺160次,留置时间为3~10 d,平均6.8 d,其中留置时间≥5 d者56例,<5 d者104例;发生静脉炎20例,静脉炎发生率12.5%;发生堵管12例,堵管发生率7.5%。结论:Y型留置针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可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留置针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接受小儿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按照输注留置针的顺序编号,随机将单号纳入试验组和双号纳入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皮针贴,观察2组留置效果。结果:试验组留置针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保留天数也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改进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可延长静脉内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