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胃癌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9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将入选患者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0岁),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情况、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青年组男性胃癌患者占比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1);三组不同首发症状患者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首诊方式以B超/CT为主,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首诊方式均以胃镜为主,青年组不同首诊方式患者占比与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青年组患者误诊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1);青年组不同病理学分型患者占比与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青年组Borrmann分型和远处转移患者占比与中年组和老年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中年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与青年组和老年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中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似性。早期胃癌误诊率较高,低分化类型较为多见。青年胃癌患者具有女性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及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和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肺结核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8月医院门诊就诊的248例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120例)和老年组(1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及范围、合并症并发症情况。结果老年组的咳血、胸闷、厌食的发生率及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 0.05),发热的发生率低于青年组(P 0.05),病灶累及右肺下野、左肺下野、多肺野病灶及双肺均受累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 0.05);老年组影像征象多为结节状阴影、球形或肿块状阴影、空洞、一侧一致性高密度影、胸膜肥阜,而青年组影像学表现相对单一,多为云絮状阴影及胸腔积液,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较青年患者复杂,合并症并发症较多,需提高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实现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青年、中年、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且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组(年龄<40岁)130例,中年组(年龄40~59岁)150例,老年组(年龄≥60岁)150例,分别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影、MRI检查在不同分组中对肿物的检出率、准确率及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并计算上述3种影像学检查两两联合应用的准确率。结果①在判断肿物良恶性方面,MRI在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中均具有显著优势;青年组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摄影(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联合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查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中年组和老年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②在判断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方面,MRI在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中均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_均<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均优于钼靶X线摄影(P_均<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检查较单一检查均无显著优势(P_均>0.05)。结论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既能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年人和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成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结果青年组年龄、男女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且吸烟率较低,但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较长(P0.05);青年组多以腺癌为主(55.2%),TNM分期多为晚期(IIIb-IV期,60.5%),而老年组多以鳞癌为主(42.2%),TNM分期多为早中期(I-IIIa期,64.4%)。术后青年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相比老年肺癌患者,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治疗效果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26例)、中年组(45~59岁,47例)及老年组(≥60岁,66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24 items,HAMD-24)、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调查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east cancer module 23,QLQ-BR23)评估三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三组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三组患者术前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评分、HAMD-24总分、QLQ-BR23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标准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 0.05)。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评分及HAMD-24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_均<0.05),QLQ-BR23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标准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_均<0.05),青年组患者躯体性焦虑评分、QLQ-BR23功能维度标准分均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_均<0.05),精神性焦虑评分和QLQ-BR23症状维度标准分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_均<0.05),HAMD-24总分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_均<0.05)。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明显加重,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其中老年患者以精神性焦虑为主,应更加关注其不适症状;中青年患者以躯体性焦虑和抑郁为主,应更加关注其身体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131)Ⅰ治疗不同年龄段Grave's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年龄段不同,将99例Grave’s甲亢患者分成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各33例,对比三组治疗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标准化131I治疗不同年龄段Grave’s甲亢的效果均肯定,中老年甲亢患者需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痛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典型的尿酸盐结晶。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而关节滑液穿刺检查为有创性操作,急性期尤其不易被患者接受,操作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科临床上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临床上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6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22例患者给药0.5 mg/次,3次/d;中剂量组22例患者给药1.0 mg/次,3次/d;高剂量组22例患者给药1.5 mg/次,3次/d。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3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长于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17/22),中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20/22),低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21/22),中、高剂量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科临床上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中剂量(1.0 mg/次)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在青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临床效益。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40岁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40岁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急诊溶栓治疗,择期行介入诊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率,溶栓出血并发症,院内MACE发生率,靶血管需重建率。结果青年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与中老年组患者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MACE发生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溶栓出血并发症,靶血管需重建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 :溶栓治疗在青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安全有效,且可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注射对秋水仙碱初始治疗无效急性痛风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经口服秋水仙碱初始治疗无效的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继续口服秋水仙碱0.5 mg/次,每日2次,治疗组予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痛点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依托考昔治疗,60 mg/次,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天和第3天,治疗组镇痛疗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7天,镇痛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关节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关节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出现;(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血尿酸,血肌酐,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对单药初始治疗无效急性痛风发作抗炎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使用安全,廉价,依托考昔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