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炎性指标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90例肺癌初发初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术前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通过计算获得NLR和PLR进行分析。同时,收集研究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NLR、PLR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临界值(NLR=2.38,PLR=139.16)。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对肺癌早期的诊断价值,NLR检测的AUC为0.802,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75.8%;PLR检测的AUC为0.818,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3.7%;NLR、PLR联合检测的AUC为0.828,其诊断效能提高。分析NLR和PLR,鳞状细胞癌组高于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肺癌患者中,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年龄越高越容易患鳞癌,且女性更容易患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dio,PLR)与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病情进展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170例PC患者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进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等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进展至CRPC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PLR 对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排除14例失访及2例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剩余154例中44例纳入进展组,11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Gleason评分、T分期、N分期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组NLR和PLR高于稳定组(P < 0.05),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其最低值(PSA nadir)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到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NLR组(log-rank χ2 =5.094,P=0.024);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PLR组(log-rank χ2 =9.931,P=0.002);Gleason评分≥8分(OR=3.998,P=0.034)、PLR(OR=1.156,P<0.001)、NLR (OR=13.844,P < 0.001)、T4分期(OR=16.252,P=0.048)为进展至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预测PC患者1年内发生 CRP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5和0.86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基线NLR和PLR值与CRPC发生相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RP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关系, 并比较二者在预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338例首诊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临床资料,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PLR与NLR最佳界值; 比较不同水平PLR和NLR病人的临床特征, 分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以生存状态为依据PLR最佳界值为344.7, NLR的最佳界值为17.8。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 (Z=2.03, P <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 低PLR病人死亡风险是高PLR病人死亡风险的3.551倍(95%CI: 1.161~10.868);高NLR病人死亡风险是低NLR病人死亡风险的2.769倍(95%CI: 1.039~7.397)。结论PLR和NLR可能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预后相关。与NLR相比, PLR预测急性胰腺炎预后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2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08例)两组,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PLR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在T2DM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NLR和PLR均显著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在T2DM患者中,LVMI与NLR(r=0.369,P<0.001)和PLR(r=0.357,P<0.001)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收缩压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后,NLR(OR=2.694,95%CI:2.089-3.159,P=0.006)和PLR(OR=2.013,95%CI:1.574-2.533,P=0.011)仍然是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和PLR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结论 在T2DM患者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7例,按照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钙化组(42例)、中度钙化组(58例)以及重度钙化组(47例);取患者外周血清并进行血细胞分析,计算PLR及NLR,探讨各组间PLR及NLR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分析PLR、NLR与冠脉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冠脉钙化积分者外周血中PLR及NLR存在差异(P<0.05);此外,冠脉钙化积分与PLR及NLR之间呈正相关(r=0.664、r=0.673;P<0.05)。结论 PLR及NLR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异常增高,且与冠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可辅助临床冠心病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LR、PLR及血常规结果,并分析这些指标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中性粒细胞(NE)、NLR、PLR低于对照组[(3. 6±1. 7)×10~9/L比(4. 5±0. 9)×10~9/L、1. 0(0. 8,1,3)比1. 7(1. 5,2. 0),90. 4±42. 1比111. 6±45. 7](P <0. 05或P <0. 01),淋巴细胞(LY)高于对照组[(3. 4±1. 4)×10~9/L比(2. 6±0. 7)×10~9/L](P <0. 01)。NE、LY、PLR、NLR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09、0. 693、0. 670、0. 813。结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以NLR评估疾病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女性和子痫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PLR)的变化以及孕早期NLR 和PLR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485名孕妇(97例子痫前期、388例正常妊娠)及同期体检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其NLR和PLR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孕早期NLR和PLR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结果  在孕早、中、晚期,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的NLR、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非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NLR从孕早期开始升高,孕中期达到最大值,孕晚期下降;PLR从孕中期开始降低,孕晚期达到最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孕期,NLR和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均无关。孕前肥胖、高龄和初产因素的联合模型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孕早期NLR、孕早期PLR分别加入上述模型后的AUC均为0.85。  结论  NLR和PLR不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能提高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牛秋丽  张鑫  王晶  王长远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9):124-126,132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14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访30天,根据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115例。分别比较两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PLR、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比较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比较PLR、NLR和PCT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别。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死亡组PCT、NLR、PLR和APACHE Ⅱ评分均大于生存组(P<0.05);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均有相关性(r=0.334,0.248,P<0.01)。PLR预测死亡的AUC为0.705(95% CI:0.619~0.791),PCT的AUC为0.728(95% CI:0.634~0.822),NLR的AUC为0.716 (95%CI:0.620~0.811),NLR、PLR的AUC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0.726),NLR、PLR预测死亡的AUC均小于APACHE Ⅱ评分(P=0.006,0.001)。结论 PLR和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PLR和NLR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但预测价值仍小于APACHE Ⅱ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记录患者相关睡眠参数,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轻、中、重3组,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BC)、淋巴细胞计数(L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NLR、PLR、MPV等相关资料。比较各组上述指标之间有无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OSAS患者诊断的价值。 结果 各组间BMI、TC、TG、LDL、夜间平均心率、NLR、PDW、MPV、最低氧饱和度、平均氧饱和度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PDW、MPV与AH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均P<0.05),PLR与AH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NLR预测OS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最佳截断值为1.685,灵敏度为65.5%、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96.5%、阴性预测值为45.3%。 结论 NLR、PDW、MPV对OSAS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存在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TE的83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体温(T)、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指标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2组研究对象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年龄、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对PT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NLR、PLR与传统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间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E组WBC、NE、NLR、PLR显著增高,LY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合并肺部感染组与不合并感染组间,老龄PTE组与非老龄PTE组间T、WBC、NE、CRP、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组NLR与WBC、NE、CRP成正相关关系(r=0.531、r=0.674、r=0.408,均P<0.01);PLR与CRP成正相关关系,(r=0.472,P<0.01);PTE组NLR和PLR均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1和0.405,均P<0.05)。 结论 PTE组WBC、NE、NLR、PLR明显升高,炎症与PTE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NLR、PLR不能用于鉴别PTE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NLR、PLR与CRP、FIB间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监测PTE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小血管病1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n=67)和对照组(n=9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初诊为肺癌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及其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348例的肺癌EGFR突变阳性、阴性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观察炎性指标在不同EGFR突变状态、转移状态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能否作为鉴别EGFR突变及转移的临床指标。结果 在肺癌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未吸烟、腺癌分别占61.8%、75.1%、92.4%。与阴性比较,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LMR值明显升高,取界值为2.88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4.7%、为56.6%。与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比较,NLR值在EGFR突变的远处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当界值在2.14时,敏感度为74.7%,特异性为64.0%。NLR与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的TNM分期分别呈正相关,LMR则相反。NLR与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的骨转移、脑转移、肿瘤指标如CEA、CA12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癌EGFR突变常见于女性未吸烟腺癌特征,LMR、NLR在鉴别EGFR突变及远处转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炎症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炎症在多种途径调控肾脏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同时,加速了血管病变进展从而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CKD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尚不足以解释其高病死率。持续低度的炎症状态被认为是CKD患者CVD发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被公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炎性标志物。通过观察NLR数值的变化可间接了解患者病情,为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术后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8例行PCI术的ACS患者(ACS组),以同时段12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且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NLR对ACS以及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ACS组血肌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PLR、NLR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LVEF均低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PLR、NLR以及联合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22、0.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NLR均是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R、NLR单独预测发生MACE的AUC为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血管造影的23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根据病人的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分析NLR、PLR与狭窄程度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和无颈动脉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反映了体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一个新型的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冠状动脉内固定狭窄的治疗,多采用支架置入治疗,NLR有助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在术前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时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时均发现与NLR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NLR对于PCI术后出现并发症有预测价值。NLR是一种容易获得的炎症标志物,今后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痛风作为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生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而尿酸主要由肾脏排泄为主,目前评价尿酸经肾脏排泄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24 h尿尿酸、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尿酸排泄分数(FEUA)、尿尿酸/尿肌酐等,而FEUA是更能准确反应肾脏排泄功能的一个指标。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间歇期痛风患者及FEUA分期中的变化,分析其是否可为FEUA分期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9年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386例间歇期痛风患者,同时选择与痛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4例健康体检者。386例间歇期痛风患者有206例完成了24 h尿液检查作为痛风组,154例健康体检者中有39例完成24 h尿液检查作为对照组。根据FEUA对痛风患者进行分型,FEUA<7%为排泄减少型,FEUA 7%~12%为混合型,FEUA>12%为生成增多型[13];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24 h尿量、24 h尿尿酸、24 h尿肌酐、血尿酸(UA)、肌酐(Cr)、FEUA、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尿尿酸/尿肌酐、尿pH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首次就诊时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GR)、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不同分型痛风患者的受累关节数、痛风石、高原居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结石、痛风家族史情况。结果 痛风组BMI、吸烟史比例、饮酒史比例、24 h尿量、UA、GR、NLR高于对照组,FEUA、尿酸清除率、eGFR均低于对照组(P<0.05)。痛风患者NLR水平与FEUA呈正相关(rs=0.242,P<0.05),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s=-0.150,P<0.05)。206例痛风患者中尿酸排泄减少型183例(88.8%),混合型15例(7.3%),生成增多型8例(3.9%)。不同痛风分型患者饮酒史比例、肾结石比例、24 h尿量、血尿酸、肌酐、FEUA、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尿尿酸/尿肌酐、GR、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24 h尿量、血尿酸、FEUA、eGFR、NLR是痛风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NLR诊断痛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48(0.674,0.822),最佳截断值为1.76,灵敏度为78.16%,特异度为61.54%。NLR诊断排泄减少型痛风的AUC 95%CI为0.739(0.662,0.816),最佳截断值为1.76,灵敏度为77.60%,特异度为61.54%;NLR诊断混合型痛风的AUC 95%CI为0.758(0.601,0.915),最佳截断值为3.54,灵敏度为50.00%,特异度为100.00%;NLR诊断生成增多型痛风的AUC 95%CI为0.936(0.844,1.000),最佳截断值为4.07,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NLR与痛风发生密切相关,其在FEUA分期中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用药,针对性选择降尿酸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体检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正常女性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差异,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7年1~8月的绝经后体检女性125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量股骨颈和腰椎(L2~L4)所得到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中国人的平均值相比较,从而得到T值,其中T≥-1.0为正常组,T<-1.0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T值、Z值、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Logistic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的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显著上升(P<0.05)。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呈显著相关性,可以成为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的一种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7例,依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分为预后良好组318例(≤ 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根据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PLR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空腹血糖、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时NLR水平、入院时PLR水平、入院NIHSS评分、脑梗死病史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LYM计数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NEUT计数、PLT计数、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高水平NLR和PLR是AIS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37.47、3.92,敏感度分别为69.8%、64%,特异性分别为70.8%、82.7%,PLR和NLR联合预测敏感度为74.1%,特异性为75.2%。结论 入院时PLR、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高PLR、NLR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