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面积烧伤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将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应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PLT PT INR APTT TT FIB 均趋于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0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ICU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床旁CRR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均治疗7 d。统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降钙素原(PC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7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PCT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CT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床旁CRRT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水平,并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CRP),同时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器官功能衰竭(Marshall)评分,并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ICU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21.05%(8/38),治疗组死亡7例,病死率17.50%(7/40)。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变化外,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白细胞(WBC)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28 d及90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抑制纤溶亢进,从而减轻凝血系统活化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16.7%)低于对照组患者(38.1%),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5.2±3.2)明显低于对照患者(20.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SAP患者(确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CRRT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CRRT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3/45)、4.44%(2/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CRRT疗法治疗SAP效果显著,有利于腹痛、腹胀缓解及体温恢复,有效改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0例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等一般指标,同时监测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5、1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D-二聚体定量(DD)的动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血必净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各项凝血指标入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 d血必净组PT、APTT、FIB、DD等指标明显恢复,而对照组却恢复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 d时除DD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危重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联合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免疫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且合并急性肾损伤2期或以上患者共73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血必净组23例及联合治疗组50例,血必净组依据《拯救脓毒症患者行动: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2012》给予治疗,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2次/d。联合治疗组在血必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 CRRT 连续5 d 以上,每天12 h 以上。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5天时以及健康对照组的 hs -CRP、TNF -α、HMGB1浓度,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计数、HLA -DR表达率,患者行 APACHEⅡ评分、MODS 评分,记录28 d 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hs -CRP、TNF -α、HMGB1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联合治疗组比血必净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HLA -DR、CD4+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CD8+无明显改变。联合治疗组较血必净组改变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 APACHEⅡ评分、MODS 评分均逐渐下降,第 5天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较血必净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组各脏器功能不全例数均有所减少(联合治疗组血液系统除外)。联合治疗组28 d 病死率(24.0%)与血必净组(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脓毒症患者 CRRT 联合血必净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炎性介质的浓度,改善免疫状态,减轻疾病严重程度,但对28 d 病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ICU后、治疗后第3天、5天、7天抽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第5、7天各项凝血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调节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HR)、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MAP大于对照组,HR、APACHEⅡ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循环功能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治疗对脓毒血症凝血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脓毒血症患者8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APTT、P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FIB、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IL-6、IL-8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合应用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全身炎性反应显著降低,对患者的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应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 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C RRT治疗,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B组采用全身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酸碱指标及临床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UN、Scr指标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B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HCO3-、pH值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滤器使用寿命较B组长,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ICU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CRRT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慧超 《当代医学》2021,27(33):119-120
目的 探讨血必净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CR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尿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MGB1和L-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MGB1、L-FABP水平分别为(416.35±59.75)ng/L、(52.14±5.39)Ug/(g?cr),低于对照组的(498.56±68.43)ng/L、(60.05±5.78)Ug/(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为(6.03±1.12)mmol/L、(90.33±7.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69±1.34)mmol/L、(98.62±8.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必净联合CRRT治疗可降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HMGB1和L-FABP水平,减轻肾功能损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症组46例、重症组34例。入院后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症组PT、APTT、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T、APTT、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 MODS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MODS组(P<0.05或P<0.01)。 FIB和D-D与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0.82,P<0.01)。结论轻症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而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FIB和D-D与患者病情指标APACHE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h 1次,共 7 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 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统计两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结果:治疗后 7 天,治疗组 APACHEⅡ评分、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PT、APTT及 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并有缩短ICU住院时 间、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趋势,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CRRT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48 h,n=50)和晚期组(>48 h,n=30),比较2组疗效指标[尿量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28 d死亡率。结果 早期组尿量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7.92±2.75)、(27.81±5.68)d,短于晚期组(10.04±3.66)、(34.76±9.10)d,MACE发生率(18.00%)低于晚期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3、4.21...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6,(2):175-178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儿童急性肾损伤病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3例急性肾损伤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1期组、2期组、3期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四组儿童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并分析急性肾损伤患儿Cys C水平与SCr、BUN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Cys C、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分期增加而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Cys C水平升高,研究组患儿SCr、BUN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级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肾损伤患儿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儿SCr、BUN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急性肾损伤患儿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梁志奇  吴晖  叶妍婕  邵丹  洪丽芬 《当代医学》2021,27(25):136-137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PLT、PT、APTT、FIB、D-Dime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LT、PT、APTT、FIB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能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指标,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血清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接受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8 d病死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PT、APTT、TT、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缩短,血浆FIB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研究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