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错误率由21.28%降低至6.15%,降幅为71.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QCC)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肺结核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58.1%降至23.8%,达标率为103.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血液透析室6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通过大家投票最终以净化圈票数最多,命名为净化圈,并全体圈员参与选定活动主题,通过头脑风暴选定为"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这期的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过程中5.1%较活动前(9.17%)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6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确定以“降低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比较活动前后患者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结果:患者24 h 尿标本缺陷率由改善前28.9%降低到改善后的7.1%,缺陷率明显下降(P <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24 h 尿标本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按照其步骤进行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24 h尿留取的准确率。结果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由活动前的67.9%提高到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是改善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ICU患者常见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进行调查,通过鱼骨图和柏拉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圈员自评设定目标值,用头脑风暴法拟定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活动前的5.8%降低至1.8%。结论:正确应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普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完善引流管SAFE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增强责任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留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错误率降到27.8%,较活动前(65.6%)明显提高(37.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发放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科室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本病区9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各种QC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健康教育部分满意度有了明显增加,由改善前的80分提高到改善后的94分,活动前后圈员沟通能力等无形成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圈员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品管圈活动前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对入院宣教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由科室11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对住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的入院宣教知晓率由72.55%上升到91.57%。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对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的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对入院宣教的知晓率,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去污区工作人员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去污区工作人员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行调查,找出防护用具穿戴合格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将改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改善前不合格率为29.9%,改善后不合格率降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率,提高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并使圈成员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1日-2017年3月31日间在我院开展以"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以提高自主咳痰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并与活动实施前的痰标本送检数以及送检合格率相对比。结果痰标本不合格因素主要有痰标本量不足、痰标本污染以及送检时间过长等,品管圈活动中改善前痰检不合格率为40.7%,改善后为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传染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率低的原因。方法由九名护士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率为活动主题。收集活动前痰标本留取率低的原因,并设计各种查检表,进行现状分析,采取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患者痰培养标本未留取率较活动前的34.8%下降至16.5%改善幅度达到了18.3%;结论品管圈活动期间也培养了护士们的沟通能力,使医护、护患、医患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使得工作流程更顺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35-139+16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运用戴明循环和品管圈10大基本步骤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胸肿瘤外科、普外科、血液风湿免疫科5个科室住院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以2周为时间节点观察干预后静脉炎发生率、活动目标达成率、进步率及圈员的综合能力改善状况。结果通过干预,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20.00%逐渐降至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成率114.70%,进步率51.50%。圈员整体综合能力雷达图评分得到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并无形中提升圈员的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小组在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和检验科以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开展为期7个月的QC小组活动,运用关联图分析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活动后妇产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1.02%降至0.49%,儿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06%降至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而且提高QC小组成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制作静脉采血的操作视频和临床采血手册,提高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辛玲  伏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79-158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UEX)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导致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全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率从活动前的5%降低至活动后1.75%(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率,并且有助于提高圈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原因、找出真因、针对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如:针对不同疾病建立出院健康教育应知会知识库、开展沟通技巧讲座、优化出院流程等,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4%提高到100%,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4%提高到9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住院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增强圈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方法提高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交待率。方法 2015年3~7月,门诊药房的9名药师自动自发的组成品管圈(安心圈),应用头脑风暴法,以5、3、1评分法进行主题评价,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交待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88%,进步率为69.23%,目标达标率达105.8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交待率,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10个步骤的要求组织圈员讨论,选定主题为降低中药房调剂内差。对活动前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现差错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结果推行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配方调配差错率,目标达标率达到102.7%,实际目标改善率76%;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和谐度方面均为正向成长。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调配差错率,培养了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药师的集体凝聚力,确保中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讨论应用品管圈对于住院患者在检验以前尿标本发生不合格概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起我科品管圈的小组成立,对于住院患者尿液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的过程开展调查,用以分析使尿液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因素,并对比实行品管圈前后患者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发生的改变。结果实行品管圈以后,不但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且护士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品管圈开展能够对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出现不合格概率明显降低,在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保证了送检的尿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以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对院内老年科及神经科住院患者的跌倒事件进行现状调查,采用头脑风暴法及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将老年科及神经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降至0.51%,制定对策,组织实施,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71%(18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至0.47%(5例),两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