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利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0):523-523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疾病 ,我院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治疗 90例 (14 2耳 )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0例中男 5 4例 ,女36例 ;年龄 3.5~ 71岁 ;成人 5 9例 (90耳 ) ,14岁以下儿童 31例 (5 2耳 ) ;病程 2周~ 2年。声导抗检查均为B型曲线 ,声反射不能引出 ,电测听示不同程度传导性听力下降 ,2 9耳经鼓膜穿刺后复发。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常规消毒外耳道 ,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切开鼓膜 ,对中耳分泌物粘稠者或反复发作者则采用“U”型切口 ,吸净中耳腔积液。术后行咽鼓管吹张术 ,1次 /日持续 2周…  相似文献   

2.
孙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1-12
目的观察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87例(104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50耳),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54耳),给予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为(32.4±4.9)d,纯音测听听力提高为(18.5±4.8)dB,对照组分别为(39.5±5.7)d和(13.3±3.6)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一般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多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也有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效果有时差强人意。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使用鼻内镜下弯头吸引管吹张咽鼓管来配合治疗,随访6~12个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李次梅 《中原医刊》1995,22(9):26-27
作者自1991年~1994年对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双孔式鼓膜切开,充分引流中耳积液,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多被认为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冲洗或置管治疗。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门诊18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进行药物冲洗和置管治疗造成鼓膜穿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切开药物灌洗治疗组(切开组)与穿刺药物灌洗治疗组(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鼓膜颜色恢复时间、气导阈值和治愈率。结果切开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和鼓膜颜色恢复时间均早于穿刺组患者(P〈0.01),前者的气导阈值亦比后者小(P〈0.01);鼓膜切开组的显效率高于穿刺治疗组(P〈0.05)。结论经耳内镜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耳内镜鼓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电耳镜直视下穿刺,缓慢抽吸鼓室内积液再注入地塞米松2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入和氨溴索30mg的混合液冲洗,3d后复查,若鼓室内积液再现,可经原鼓膜穿刺点再次穿刺抽液注药,方法同前。结果2组患者随访8个月~2年,平均(1.22±0.62)个月;观察组优35例,良8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优27例,良10例,差8例,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直视下行鼓室镜鼓膜穿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清洗治疗,效果满意,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红 《安徽医学》2016,37(9):1141-1142
目的 对比鼓膜置管与鼓膜穿刺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81例(101耳)NPC放疗后SOM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40例,52耳)和对照组(41例,49耳)。试验组行鼓膜置管治疗,对照组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NPC放疗后SOM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切开术治疗,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9.23%,对照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4.41%,观察组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术与鼓膜留置术各有优劣,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方式选择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病史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36例(30例为单耳,6例为双耳),42耳,男20例(24耳),女16例(18耳),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8天~2年,所有病人多有耳内发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选择的病人均经鼓膜穿刺抽液证实为中耳积液。治疗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及耳廓,用1%的卡因相片置鼓股表面麻醉3~5分钟,取出棉片后,病人取坐位,固定好头部,病人持一块消毒敷料覆于耳下,以防药液流入预部,以sml注射器连接5号针头,针头斜面磨成60度,于鼓膜紧张部后下方刺入鼓膜,刺入时用力不要过大,有落空感即可,抽出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13.
超声雾化法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并与臌膜穿刺加口服抗生素及激素组34例比较。结果表明,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372例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改进传统的方法采用二孔鼓膜穿刺抽液、灌药治疗.结果:1周内治愈366例,占98.4%,2周后达100%.随访1-3月,无1例复发.结论:鼓膜穿刺是分泌性中耳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二孔穿刺灌药方法比单孔穿刺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鼓膜穿刺注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主要症状改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玲  张日 《河北医学》2014,(5):828-830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灌洗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个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将零度耳内镜置入外耳道,充分暴露鼓膜,取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为穿刺点将针刺入鼓室,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5mg,然后进行负压吸引至干净,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注入药物冲洗,观察组实施对照组相同的鼓室穿刺术注入地塞米松针5mg的同时注入氨溴索30mg混合液冲洗,其他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结果: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5.67&#177;6.45)月;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15例、16例、9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更好地控制分泌性中耳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氧气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与传统导管吹张法比较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同时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巾耳炎97例,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结果 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肯定,治疗简单,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确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宗瑾  朱明  程伟  刘强  陈广造  余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20-1720,1736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48耳)采用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42例(47耳)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另外两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7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疗程结束后的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48.9%;第2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59.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3.959,均P〈0.05)。治疗期间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鼓膜穿刺负压治疗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6%,高于对照组的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鼓膜穿刺负压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治疗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