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对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3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修复,并行早期康复治疗,在手术完成后按照康复要求,严格执行相应功能锻炼。术后2年内进行随访,对效果进行Arner-Lindholm评定。结果本组患者32例,均完成术后随访,依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较为理想,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需根据患者的病损程度和机体病理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并于术后进行科学、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以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腓肠肌腱膜瓣和带线铆钉联合应用治疗马尾状断裂跟腱的疗效。方法对17例跟腱断端撕裂呈马尾状患者进行腓肠肌腱瓣膜和铆钉联合手术,术后随访10个月~2年。结果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腓肠肌腱膜瓣和带线铆钉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 V-Y 延长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 方法 对 2010 年 2 月至 2014 年 2 月收治的 21 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KuwadaⅢ型 15 例、KuwadaⅣ型 6 例)进行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 V-Y 延长术重 建跟腱,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系统、Leppilahti 跟腱修复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对所有术后患者 随访 18~36 个月,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等并发症。AOFAS 踝 - 后足评分 由术前(52.44±12.75)分明显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91.02±6.85)分(P<0.01),Leppilahti 跟腱修复评分由术前(34.33±12.92)分 明显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90.95±5.10)分(P<0.01)。 结论 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 V-Y 延长术治疗 KuwadaⅢ型、部分 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能明显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5cm以上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跟腱缺损5cm以上患者14例,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患者术后末次随访 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则明显低于术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 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可减少对踇趾功能的影响,避免小腿三头肌进一步萎缩,提高了跟腱修复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腓肠肌腱膜翻转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6例跟腱断裂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改良腓肠肌腱膜翻转修复断裂的跟腱,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平均18个月.根据Amer-Lindbolm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评价结果:优41例,良4例,差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三头肌腱倒V-Y延长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和体会。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收治的2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应用小腿三头肌腱倒V-Y延长成形术修复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均经1~3年(平均18月)的随访,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判定,优6例,良12例,差3例。1例因伤口感染,迁延不愈,换药一个半月后局部出现瘢痕愈合,影响功能;1例因个体因素术后功能锻炼不配合预后不佳;1例于术后4个半月因意外再次断裂二次手术。优良率为85.7%。结论:应用小腿三头肌腱倒V-Y延长成形术术式简单、有效、可靠,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之一。术后精心、严格的管理和功能锻炼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小切口腓肠肌腱翻瓣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其中男4例,女1例,28~67岁.左足3例,右足2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腓肠肌腱翻瓣术治疗.术后予短腿石膏固定踝跖屈20°位,4周后拆除石膏穿跟腱靴行走4周,在此期间逐渐降低足跟高度.术后... 相似文献
11.
12.
外踝上皮瓣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方法 应用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同侧跟腱处皮肤缺损16例.皮瓣最大面积13cm×8cm,最小面积8cm×4cm.结果 经6个月~4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此皮瓣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及神经,血管位置恒定,解剖容易,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处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MRI在跟腱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包括部分撕裂、完全撕裂。方法分析25例有急性外伤病史的踝关节,经手术证实跟腱完全撕裂的14例,将其手术结果与MRI表现对照,手术结果与MRI表现一致。结果 25例患者MRI均有异常表现,18例诊断跟腱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表现为跟腱内信号增高、增粗、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治疗闭合性跟腱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V Y腱成形术治疗 12例 13足闭合性跟腱损伤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 2~ 5年 ,平均 3年。结果 :V Y腱成形术疗效优良率 84 .6 % ,再断率低。结论 :Abra hamV Y腱成形术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对收治的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应用Bosworth腓肠肌腱瓣翻转法、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修复法、Abraham倒“V~Y”肌腱瓣修补法修复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均经6个月~2年(平均1.2年)的随访,按Amer—Lindholm标准判定,优8例(66.7%),良4例(33.3%,其中2例术前均已有腓肠肌轻度萎缩),优良率100%。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运动伤,易误(漏)诊。Bosworth法、Lindholm法、Abraham法结合术后合理康复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根据跟腱的组织学资料,在统计物理学的正则系综一维链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跟腱张力表式,该式表明,细胞间基质与胶原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跟腱张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提出胶原分子能量耗散的概念,解释了跟腱断裂的物理机制,并与临床上关于跟腱断裂病因的讨论在间接创伤和血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