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各组CRP值均有升高,病情加重及预后恶化者其值升高幅度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结果测定不同严重程度、预后组的CRP连续变化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各组CRP值均有升高,病情加重及预后恶化者其值升高幅度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通过对CRP的动态观察可及时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中度重症及重症AP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准确识别对其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简便的预测指标。目的 探讨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的早期动态变化及其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3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P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年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AP组,轻症AP)和非轻症组(non-MAP组,包括中度重症及重症AP)。通过查阅病例收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8 h内的SIRI值(SIRI 0 h、SIRI 48 h)和C反应蛋白(CRP)(CRP 0 h、CRP 48 h)。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SIRI预测non-MAP的价值并与临床常用炎症指标CRP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共纳入221例AP患者,其中MAP组102例,non-MAP组119例。non-MAP组患者SIRI0 h、SIRI 48 h均高于MAP组(P<0.001)。ROC曲线显示,SIRI 0 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来源于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符合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先调查SIRS在本组患者的发病率,继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了解SIRS与临床结局的关联。统计模型采用Pearson分析模型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研究数据集。数据经清理和标准化后进行分析。发现: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68.6%,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入院时GCS评分、有无脑干伤、入院时ISS≥26分有关,各组间比较P<0.05;②将出院时GOS作为结局指标分为死亡组(GOS 1分)、预后不良组(GOS 2~3分)、预后良好组(4~5分),统计发现发生SIRS后将增加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率,3组间比较P<0.05;③为消除混杂偏倚,按照GOS对入院临床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ISS≥26分、有无脑干伤交互效应明显,多元回归ISS≥26分对SIRS效应值OR值3.73(P=0.032),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易发生SIRS,与病情轻重有关;SIRS的出现将影响预后;ISS≥26分时,易发SIRS且SIRS将成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湖南株洲地区近10年来严重颅脑损伤病人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株洲地区严重颅脑损伤资料完整的病例284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诊断方法、就诊和死亡时间、脑疝形成及其时间、治疗方式、治疗结果,并提出影响预后指标。结果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类型;严重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16~48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81.3%病人通过头颅CT确诊;伤后2h是病人就诊的高峰期,也是死亡的高峰期;死亡率12.89%。结论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监护措施,提高黄金时间内的急救效应,实施规范化救治,重视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进行分析,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归入SIRS(+)组,否则归入SIRS(-)组。采用构成比描述轻、中、重度患者SIRS的发生率,比较差别;对两组病例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SIRS(+)组86例,SIRS(-)组52例。SIRS的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轻度患者15.0%,中度71.2%,重度93.5%,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与发生SIRS统计学分析Pearson’s R=-0.631,具有较密切相关性,即GCS评分越低,SIRS发生率越高。SIRS(+)组的死亡率(30.2%)明显高于SIRS(-)组死亡率(3.8%)(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SIRS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SIRS的发生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apelin-13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9例)和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6例)救治的共115例sTBI患者以及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115例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护理措施,本人以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81例为对象实施相应护理,保证了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68-70+74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5例,按照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重度组PT为(16.24±2.73)s、APTT为(45.67±2.39)s、TT为(16.15±1.22)s,长于中度组[(15.55±2.52)s、(38.55±2.82)s、(15.65±0.82)s]和轻度组[(11.61±2.13)s、(31.12±1.54)s、(15.35±0.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FIB水平为(1.17±0.33) g/L,低于重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GCS评分为(10.62±1.72)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4.21±1.93)分、(12.70±1.63)分],重度组ADL评分为(65.31±2.83)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91.25±3.21)分、(82.62±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出现继发脑损伤14例,明显高于中度组的9例和轻度组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可依据PT和APTT水平进行判定,凝血功能异常程度越大患者颅脑损伤的预后能力越差,借助凝血功能障碍来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方绍明 《中国医刊》2001,36(12):9-12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死亡率中颅脑损伤占 70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胸腹部外伤 ,病情较重、复杂、多变 ,如何提高其抢救治疗水平 ,是当今医学中的一大课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和监护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1 重视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脑损伤包括轻型 (脑震荡 ) ,中型 (脑挫裂伤、颅骨线状骨折或凹陷性骨折 ) ,重型 (原发性脑干损伤 ,广泛颅骨骨折 ,广泛脑挫裂伤 )。继发性颅脑损伤包括脑水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颅内血肿和严重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静脉采血,血凝仪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过程中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发展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增高,其在入院前、入院后5d、入院后7d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40±0.09)、(2.20±0.38)、(3.50±0.72)mg.L-1,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早期干预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以及防止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型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该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膨出症状予以分型分析并采取治疗,对比以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GOS评分情况。结果其中对侧血肿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较好,其死亡率仅为10.00%,弥漫性脑肿胀型预后较差,其死亡率高达80.00%,明显较对侧血肿型重型颅脑损伤高,该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分型辩证,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9例严重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同期组与分期组,同期组4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结合早期修补术,分期组44例VPS后2~3个月行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格拉斯哥预后及昏迷评分(GOS、GCS)、脑积水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同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分期组(75.00%)(P<0.05);术后1d同期组GOS评分、GCS评分高于分期组(P<0.05);术后1d两组脑积水程度均降低,同期组低于分期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分期组(20.45%)(P<0.05).结论:与VPS术后2~3个月行修补术相比,VPS联合早期修补术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脑积水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7例急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行低能量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ILIB).观察治疗前后神志恢复时间、神经功能、血沉、红细胞比容等的变化,与对照组对比,研究发现ILIB早期应用能明显促进神志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发生率,提示早期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对改善颅脑外伤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动态cT改变及迟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机理,探讨CT复查的适当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外院115例急性颅脑损伤动态CT改变及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h之内首次CT结果与再次复查结果比较44.2%有变化,伤后6~24h首次CT结果与再次复查结果比较20.4%有变化,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T复查,35.2%的病人出现颅内迟发性损伤。结论外伤6h之后的CT较6h以内CT结果更能反映损伤程度和范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即时进行动态CT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赵向南 《河北医学》2014,20(2):292-294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5例,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脑脊液NT含量,并设同期腰麻的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脑脊液NT水平在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N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病情越严重,NT含量升高越明显,NT水平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NT水平增高可能是继发性病理损害的重要因素,脑脊液NT动态含量,可用作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预后不良。结论:血糖水平动态监测可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同时根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及GC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轻型、中型、重型组及对照组入院时凝血功能、空腹血糖(FP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PT、aPTT、Fbg、D-D水平,并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GCS评分、FPG及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PT、aPTT、FPG、D-D水平: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而Fbg、PLT随病情加重降低(P0.05),即重度组中型组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PT、aPTT较预后不良组短(P0.05),预后良好组的FPG、DD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PT、aPTT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与FPG、D-D呈正相关(P均0.05),Fbg则与GCS呈正相关(P0.05),与FPG、D-D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与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可将其作为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何二宁  甘伟耀  辜春霖 《河北医学》2011,(10):1301-1303
目的:分析丙泊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体内活性氧的消除作用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及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血内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分析丙泊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体内活性氧的清除作用及效果.结果:除开颅去骨瓣2 h一氧化碳检测均值外,开颅手术去骨辩2h及4h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无手术指征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受伤后24h内,对照组即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腰穿放血性脑脊液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并随证加减。在治疗第3、7、14d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d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4d的治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