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前、干预7 d、14 d后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差异,进行胫骨结节下10 cm小腿周径测量。结果:对照组干预7d的DVT发生率为18.18%,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4 d的DVT发生率为25%,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14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4 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14 d与干预前的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且能改善患侧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轻患侧下肢肿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偏瘫脑梗死1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各5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股静脉血流情况对比(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的实施,能使偏瘫脑梗死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提高其运动功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8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及下肢血液状态及流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选取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状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组内运动与神经功能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区别不具可比性(P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血流锋速度与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上调,DVT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预防下肢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护理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Fugl-Mryer评分、股静脉血流指标及血流峰速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7.5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ugl-Mr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脑梗患者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肌力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患者NIHSS评分较低,肌力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兵  温莹莹  牛珊珊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53-1254
目的:观察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比较两组依从率、下肢DVT发生率、护理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下肢DVT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8.18%(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其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降低下肢DVT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偏瘫脑梗塞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8例偏瘫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配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偏瘫脑梗塞患者的DVT发生率、NIHSS评分及股静脉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1.85%)明显比对照组低(11.11%),P0.05。护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血流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其血流平均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在偏瘫脑梗塞患者预防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股静脉血流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马萍 《中外医疗》2016,(16):162-164
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脑梗塞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所用不同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护理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运动护理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股静脉血流及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Fugl-Meyer评分和血流峰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68.86±23.80)分比对照组(38.80±22.70)分优,血流峰速度(25.98±4.50)m/s比对照组(23.82±4.20)m/s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7%﹑7.69%与1.92%均比对照组34.21%﹑39.47%与26.32%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脑梗塞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股静脉血流,促进运动功能提高,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增高更为显著(P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 05)。观察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5. 88%(P0. 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塔戈运动联合奥瑞姆自理理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奥塔戈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2、3个月后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2、3个月后观察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联合奥瑞姆自理理论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记录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16.00%(8/50);χ~2=4.706,P=0.030]。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股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升高,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86.00%(43/50);χ~2=4.891,P=0.027]。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脑梗死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 将15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7天时间内给与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5 d的DVT发生率为1.3%(1/78),对照组11.5%(9/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48例DVT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DVT介入治疗中配合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96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日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下肢DVT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a 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均下降(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专科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观察组有4例(8.33%),对照组有16例(33.33%)(P0.05);护理干预满意度:观察组(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预防下肢DVT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DVT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踝泵运动联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踝泵运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同程度的肿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87%)(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踝泵运动联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下肢DVT,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压力抗栓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小腿围周径差值、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DVT的护理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01至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恢复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0.05)。结论早期全面护理能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