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文皓  荣长仙 《重庆医学》2022,(18):3175-3179
目的 探究血清雌二醇、4D同型二聚体(SM4D)、骨钙素、铁调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09例PMO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并选取同期67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骨代谢、骨密度检查及雌二醇、SM4D、骨钙素、铁调素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分析雌二醇、SM4D、骨钙素、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MO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SM4D水平更高,L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25-(OH)D]、钙离子及雌二醇、铁调素、骨钙素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雌二醇、铁调素、骨钙素水平与PINP、N-MID、β-CTX水平呈负相关,与25-(OH)D、钙离子、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SM4D水平与PINP、N-MID、β-CTX水平呈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三项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对60岁以上原发性骨关节炎(OA)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的骨代谢及其骨密度(BMD)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组OA患者(60~70岁组,70岁组)血清骨代谢结果的差异。以骨密度为标准,OA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之间骨代谢结果的差异。结果在60~70岁组和70岁组的OA女性患者中,血清PINP、N-MID、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中,血清PINP、β-CTX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I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INP和β-CTX分别单独预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截断值(cut-off)分别为48.120 ng/mL、0.491 ng/mL。其中PINP检测灵敏度为57.3%,特异性为69.6%;β-CTX检测灵敏度为65.6%,特异性为69.9%;联合PINP、β-CTX检测灵敏度为68.8%,特异性为67.9%。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INP、β-CTX有助于对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预测和早期诊断,PINP、β-CTX联合检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β-specific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Ⅰ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3月~2016年7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腰椎骨折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水平。结果腰椎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骨折组血清β-CTx、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β-CTx和PINP呈正相关(P0.05)。β-CTx阈值为467.68 pg/m 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INP阈值为29.34 ng/m 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和PINP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I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骨密度分为3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及34例骨密度正常患者,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未达到肾病诊断标准者,分别测定钙、磷、碱性ALP、PTH、PINP和β-CTX以及25-OHD。结果: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ALP、PTH、PINP及β-CTX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25-OHD均明显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血磷、血钙测定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LP、PTH升高,PINP、β-CTX为骨质疏松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俞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38-1940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关系,并分析其骨密度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53例,糖尿病肾病组41例,调查2组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其骨密度(BMD),检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较2组差异;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骨代谢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病程、PTH、β-CTX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肾病组BMD、BGP、PINP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病程、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结果显示,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PTH、PINP、β-CTX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较绝经后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病程较长、BMD较低、骨代谢异常的特点,骨代谢指标PTH、PINP、β-CTX可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BMD情况,可以通过评价患者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水平,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D3]、雌二醇(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6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钙尔奇D片,对照组使用阿仑磷酸钠维D3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左归丸加味水煎剂,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25(OH)D3和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56.3%(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INP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归丸加味可以通过升高雌激素和25(OH)D3水平并抑制骨转换标志物β-CTX含量,改善肾阴虚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诊甲亢患者药物抗甲亢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例共32例为研究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体检者30名作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骨钙素(N-MID)、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以及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组患者血清ALP、钙、β-CTX、N-MID、PIN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血清ALP、钙、β-CTX、N-MID及PI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N-MID和PINP仍升高(P0.05)。甲亢组较正常对照组股骨颈BMD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MD明显升高(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亢组治疗后的BMD仍显著降低(P0.05)。PINP、β-CTX与FT3、N-MID与FT4均呈正相关,与TSH均呈负相关(P0.05);N-MID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积极抗甲亢治疗可有效降低骨形成和骨吸收标记物水平,预防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9-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β-specific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 年3 月~2016 年7 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 例作为腰椎骨折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 水平。结果 腰椎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骨折组血清β-CTx、PIN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β-CTx 和PINP 呈正相关(P<0.05)。β-CTx 阈值为467.68 p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INP 阈值为29.34 n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 和PINP 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INP 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I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血钙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103例绝经BPPV患者纳入BPPV组,根据1年复发情况,再将其分为复发组(n=18)与无复发组(n=85);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绝经女性纳入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3、血钙、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isomeris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β-CTX)和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女性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BPPV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BPPV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长期饮食不规律占比、PINP、N-MID、B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25(OH)D3、高PINP、高N-MID、高BALP均是绝经女性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P<0.05);复发组患者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无复发组(P<0.05),PINP、N-MID、B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5);25(OH)D3、PINP、N-MID、BALP及四项联合预测BPPV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3、0.654、0.697、0.782、0.910,四项联合预测的AUC最大,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97%、70.62%。结论 绝经女性BPPV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25(OH)D3水平降低,PINP、N-MID与BALP水平升高均是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且可用于BPPV复发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组服药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作对比,观察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壮骨颗粒+迪巧,对照组只服用迪巧。结果壮骨颗粒组治疗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腰椎(L2-L4)BMD提高(P<0.05);壮骨颗粒能改善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迪巧组。结论壮骨颗粒是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强骨膏方对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2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7.67±2.86)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强骨膏方组(60例)和阿仑膦酸钠组(60例),均干预1年。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量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等骨转换指标水平。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采用SF-36量表(中文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分量表由36个详细条目组成。 结果 共108例患者完成研究,强骨膏方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52例。治疗1年后,2组组内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组间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其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组内治疗前后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治疗后组间腰椎(P<0.001)、髋部(P=0.022)骨密度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强骨膏方组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前,强骨膏方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患者的SF-36评分分别为(112.38±2.13)分、(111.79±2.06)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于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强骨膏方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阿仑膦酸钠组。 结论 采用强骨膏方治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血清骨转换水平改善腰椎、髋部骨密度,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了解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评价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前SLE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76例绝经前SL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BGP、PINP及β-CTX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绝经前SLE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少的发生率28.9%,OP发生率9.21%.绝经前SLE患者的血清BGP、PIN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SLE患者较同龄健康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OP,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和PINP对早期预测绝经前SLE患者合并OP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针对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骨质疏松组: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9例,平均年龄28-80岁;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平均年龄31-79岁.入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股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四项,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腰椎骨密度、股骨骨密度、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VitD),骨钙素(BGP)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及对引起股骨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股骨骨密度下降明显,伴有PINP与BGP的升高(P=0.015、0.011、0.042).骨质疏松组中股骨骨密度下降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0.002、0.009);与糖化血红蛋白,β-CTX、PINP、VitD、BGP无显著相关(P值>0.05).结论 T2DM患者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与骨质疏松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277-28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DEXA骨密度测量结果与血清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股骨颈骨密度DEXA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量3组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采集血清并测定骨代谢指标、细胞因子以及胰岛素的含量。结果: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股骨粗隆、Ward's区以及第2~4腰椎的骨密度测量值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股骨粗隆、Ward's区以及第2~4腰椎的骨密度测量值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N-MID、PINP、BG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β-CTX、TRACP5b、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N-MID、PINP、BG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β-CTX、TRACP5b、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血清中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与N-MID、PINP、BGP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血清中β-CTX、TRACP5b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体内过多合成的炎性因子以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进而造成全身多个部位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IGF-1及相关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力  蔡德鸿  汤灵丽 《广东医学》2005,26(5):624-62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IGF-1水平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的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性骨折将92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无骨折组(OP1)和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各组受试者IGF-1水平及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血清IGF-1水平下降,OP1及OP2组低于NOP组,OP2组的IGF-1水平低于OP1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和甲状旁腺素(PTH)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IGF-1水平下降,其血清水平与骨丢失、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望成为一种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预测骨质疏松发病和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绝经早期女性骨代谢状况、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及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探讨血清铁蛋白在绝经早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36例50-55岁绝经早期女性行骨密度检查,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血清Fer、ALP、β-CTX(β胶原降解物)、BGP(骨钙素)、PTH(甲状旁腺激素)、25-OHD(25羟维生素D)及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骨量组比较,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BGP和β-CTX呈正相关。骨质疏松组干预治疗6月后仅β-CTX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β-CTX、BGP呈正相关,铁稳态失衡、铁超载参与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与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我院的绝经后iBPPV妇女作为iBPPV病例组,选取30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绝经妇女作为骨质疏松病例组,选取28例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个观察组分别检测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以最低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同时检测三个观察组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Ca、P、碱性磷酸酶(ALP)、骨合成标志物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iBPPV病例组、骨质疏松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Ca、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1NP和β-CT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值与iBBPV的发生有关(P0.05),其余因素(Ca、P、ALP、P1NP和β-CTX)与iBBPV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但未发现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性,提示绝经妇女iBPPV的发病与骨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
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
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
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
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
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 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
BMD及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
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
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
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