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放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策略,而骨髓抑制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放化疗的足量按时进行及疗效、预后。中医药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优势明显。中医虽无骨髓抑制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血虚""虚劳""虚损"等范畴,认为本病的病位在骨髓,与脾、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脾肾两虚,根据中医"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理论,常采用健脾补肾、益气生血等治法。文章对近5年中医对骨髓抑制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及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成药、针刺、艾灸等防治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证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 ,主要特征是骨髓 (bonemarrow ,BM)出现病态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属中医之“虚劳”、“血证”、“内伤发热”、“瘀证”范畴。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就本病的辨病与辨证论治及西医药治疗的不同阶段的中医药运用问题 ,总结如下。1 关于辨病MDS的辨病应以西医的诊断标准为主 ,即患者有贫血、兼有发热或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外周血 (blood ,BL)全血细胞减少 ,或…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结合古代文献及临床研究,从文献记载和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论述抑郁症与郁证的差异及共性.认为中医"郁证"本身含有两层含义,一为以病机而立病名,二为情志之病,中医有关抑郁症的描述只见于后者,而且有关抑郁症的描述也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状群中出现,因此抑郁症与郁证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并提出抑郁症中医辨证应以虚证为纲,结合临床观察,以益肾补虚为大法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余绍源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认为本病是"虚""瘀""毒"的相互作用所导致,且"虚""瘀""毒"三者间存在彼此顺接传化的发展过程;由虚致瘀,由瘀酿毒,彼此环环相扣。故余老在此病机的基础上,创用萎胃复元汤,针对本病虚之根本,并进一步由虚致瘀,由瘀酿毒的过程进行精妙的加减,临证常取得良好疗效。余教授从虚、瘀、毒三个方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脉痹""股肿""瘀血""瘀血流注"等范畴。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报道如下。1内治法1.1辨证施治临床医家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脉道湿热、瘀血脉络、气血虚(脾虚、阳虚)湿阻3种证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现代医学病名,无明确之中医病名。现代医学认为,其由于腰椎间盘变性,从而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骨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应隶属"腰痛""腰腿痛"及"腰痹"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以肝肾亏虚(主要为肾虚)为本,同时与脾胃、气血、外伤、瘀血以及外邪等其他诸多因素亦密切相关。系统整理历代文献对此病的记载论述,梳理其中医学之病因病机及其相应治疗原则,从而为现代临床防治此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阅古代相关中医文献,查找"手足口病"相关病名,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从《黄帝内经》至清代古代文献,以主要临床表现与相似发病特点和病机为检索要点,对相关病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古代文献中"温病""时疫""疫疹""湿温"等在不同角度与手足口病相关。结论:对上述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风湿免疫学的发展,该病的中西医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分别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阐述中西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近况,发现AIH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环境污染、药物疫苗、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机制主要与T细胞的失调有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为先天禀赋异常,标为"湿""热""瘀""毒",日久又可致阴阳气血诸不足。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等多见。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或与硫唑嘌呤联合仍然作为治疗AIH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部分患者仍然无法耐受或实现完全的生化反应,联合中医药对于AIH的治疗及远期预后具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息肉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积聚"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胃息肉、防止胃息肉术后复发及杜绝胃息肉向胃癌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结合最新的文献期刊从胃息肉的病名溯源、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和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本病中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前提下为胃息肉的防治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发病之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或风寒外袭,或下虚上实,或肠胃失司,致经气冲逆,上干于清道,不得运行,壅遏作痛。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最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临证以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肝肾亏虚4型最为常见。治疗以祛邪与补虚为主,但总以缓急止痛为原则。临证采用传统中药汤剂、自拟方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或治以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今后应在结合国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兼顾中医特色,使中医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中医临床经验表明,中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确切,但由于病情复杂,对疾病发病本质的认识尚存分歧,治疗原则及治法不统一。故综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结果,将主要的中医治法总结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化瘀、补益脾肾;健脾补肾、解毒化瘀;益气扶正、解毒化瘀;补肾益髓、健脾疏肝、清热解毒化瘀;温肾益髓,健脾补肾,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2.
震颤麻痹 (Parkinson's Disease简称 PD)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运动迟缓,肌强直及振颤.属于祖国医学的"内风""颤震""震抖""痉病"等范畴.虽然本病病程较长,病证复杂,但病理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主病在肝,病久涉及脾胃.其病位在脑髓、筋脉,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脑髓、筋脉失养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阻络是基本病理.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并发症,故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方便同行了解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研究情况,特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运动神经元病是指只累及脊髓和脑部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一组缓慢进行性变性疾病,属于中医"痿证"、"喑痱证"范畴。本病以虚为主,涉及到肝、脾、肾三脏,治疗上往往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为主,然本病病情变化多端,在疾病的各期又兼夹不同的标证,痰、湿、瘀、毒、风、滞并存,寒热错杂,故临床上应注重祛邪之法在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代文献无抑郁症这一病名,但与抑郁症临床表现相类似的记载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等病中。基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文献统计分析,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肝失疏泄、思伤脾,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证型主要为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以阳明胃热为标,脾气亏虚为本,同时与肝的疏泄条达密切相关。故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有①以清热治标行"霸道",直折其热。②以健脾补虚为"王道",缓图治本,同时配合化湿利湿之品。③调肝之用,斡旋枢机。④根据症状,随证加减:气滞明显者可加厚朴、延胡索、救必应、郁金、香附等;嗳气频、气逆不降者可加赭石、法半夏以降逆和胃;气滞热重、大便不通者可加虎杖、茵陈、火麻仁、郁李仁等;若气滞致血瘀者可加丹参、田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并概括近几年来众多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及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名、证型及内外治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多样、有效、系统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统计学方法,概括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证型分类、中医内治法中经方使用情况、内外治法用药规律及综合治法分类进行频率统计。[结果]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机多以湿热、寒凝、血瘀等相互结合,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等,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手法。中药内服治疗重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为主,经方常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等,中药种类常用赤芍、延胡索、丹参等。外敷方中以赤芍、当归、没药使用最为频繁,灌肠方中以败酱草、红藤、丹参最为常用。[结论]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中西医统一病名,中医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治疗形式多样,具有明确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缺少统一、规范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9,(4):717-719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以阳明胃热为标,脾气亏虚为本,同时与肝的疏泄条达密切相关。故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有①以清热治标行"霸道",直折其热。②以健脾补虚为"王道",缓图治本,同时配合化湿利湿之品。③调肝之用,斡旋枢机。④根据症状,随证加减:气滞明显者可加厚朴、延胡索、救必应、郁金、香附等;嗳气频、气逆不降者可加赭石、法半夏以降逆和胃;气滞热重、大便不通者可加虎杖、茵陈、火麻仁、郁李仁等;若气滞致血瘀者可加丹参、田七。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提出了本病病名应为“症结”,病因饮食不节,精神抑郁,外邪诱发和脾胃虚弱,病查是虚中挟实,寒热错杂,气滞血瘀,可分为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四型,并对该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常继发于感冒、麻疹、痄腮、泄泻等病之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相当于中医心悸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证候特征以虚为主,虚实相兼,故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而护理则应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辨证施护,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述评。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虽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水平,缺少大宗案例的总结,对本病尚无统一的病名。建议尽快确立中医的诊断病名及病型标准,建立统一的量化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