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患者术后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哈尔滨某三甲医院成功接受PCI手术患者270例,术后6个月、1年分别进行随访,分析其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可变危险因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一年随访资料完整者203例;术前有36.5%的患者吸烟,术后6个月、1年吸烟的患者数分别为35例、26例;高血压病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血压较术前呈明显降低,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术后6个月、1年空腹血糖控制不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较术前降低,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24患者的术后1年平均BMI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的可改变危险因素控制尚不理想,应加强PCI术后患者的长期健康教育与二级预防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遵医行为,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61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服药情况、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情况作调查。结果97.2%患者能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但服用ACEI和他汀类药的依从性较差,53.7%患者坚持合理饮食,39.1%患者坚持适量运动,90.9%患者戒烟酒,48.7%患者坚持复查,42.4%患者能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结论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遵医行为较差,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71例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及167例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B组)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并将B组分列为有冠脉狭窄组(B1组,118例)和无冠脉狭窄组(B2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冠心病患者(A组和B1组)明显高于无冠脉狭窄组(B2组)(P〈0.01);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组(B组)血清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在疾病诊断、评估、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多数情况下造影剂肾病是可逆的,但任其发展会增加肾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减少高危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成为现阶段心血管介入诊疗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热点。结合2018年欧洲心脏协会血运重建指南中造影剂肾病的防治推荐,本文对当前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早期损伤标志物、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的CTO患者40例,分析介入治疗过程的特点以及操作成功率。结果:40例患者闭塞时间为3~56个月,均为首次介入治疗失败者,J-CTO评分均≥3分,术前均行冠状动脉CT检查,双侧造影使用率为100%。通过前向技术成功开通血管23例,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正向钢丝技术及平行导引钢丝技术为术者最常采用的正向技术,其中5例患者采用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4例获得成功;逆向导丝通过法成功完成介入治疗14例,使用Reverse CART技术10例。术中使用平均钢丝数为5.07根,术者最常用软导丝是Sion系列钢丝35例(82.5%),其次为Runthrough钢丝22例(55%),再次为锥形导丝Fielder系列钢丝15例(37.5%),成功通过病变5例(12.5%)。使用硬导引钢丝通过病变32例(80%),通过CTO病变术者最常使用的硬导引钢丝为Gaia系列钢丝23例(57.5%),其次为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19例(47.5%),再者为Pilot系列钢丝18例(45.0%)。术中微导管使用率为100%,其中Cosair导管最常使用(33例,82.5%)。操作中IVUS使用22例(55%),主要用于判断导丝远端是否位于真腔、植入支架时管腔直径判断及寻找闭塞血管入口。40例患者平均球囊使用3.24个,平均植入支架2.53个,均为药物洗脱支架,PCI成功37例,未成功3例,PCI成功率达9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2017年CTOCC病例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目前国内外CTO介入治疗的平均成功率;这得益于术者经验丰富、术前充分阅片、冠脉CT使用率高、术中IVUS充分使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导丝、器械及合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损伤后常出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慢性肾脏病表现,甚至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发病机制包括小管上皮细胞适应不良性修复、免疫炎症过度反应、毛细血管稀疏、氧化应激等。随着人们对急性肾损伤后慢性化转归机制的深入认识,近年来相关的干预新靶点和新策略相继问世,展示了人类攻克急性肾损伤预后不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CI-AK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术前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均正常;Ⅱ组高UA,CO2-CP正常;Ⅲ组UA正常,CO2-CP异常(22.0 mmol/L);Ⅳ组高UA,CO2-CP22.0 mmol/L。前瞻性的观察4组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结果 208患者中12例发生CI-AKI(5.8%),其中Ⅳ组7例(3.4%),Ⅱ组3例(1.4%),Ⅲ组2例(1.0%),Ⅰ组为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045,95%CI:1.007~1.092,P=0.019)、术后低血压(OR=1.892,95%CI:1.229~2.751,P=0.001)、慢性心功能不全(OR=1.681,95%CI:1.227~2.298,P=0.001)、e GFR60 ml·min-1·1.73 m-2(OR=1.708,95%CI:1.168-2.495,P=0.005)、高尿酸(OR=1.896,95%CI:1.269~2.830,P=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OR=1.695,95%CI:1.231-2.333,P=0.001)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 ≥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P<0.05).结论 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对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及其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9例PCI术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吸烟状况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随访.调查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酶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及硝酸酯类6类药物.对术后停药组、未停药组、吸烟组、未吸烟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8.92月,术后99.83%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应用时间为(7.89±4.96)月;阿司匹林、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CCB及硝酸酯的应用率分别为98.98%、41.94%、63.50%、83.02%、19.69%及46.52%,随访时降到94.4%、35.99%、55.86%、65.87%、17.49%及35.31%;有31例(5.26%)患者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19例(3.23%)停用所有的药物.术前吸烟率为54.16%,随访时为17.83%.停药组和术后吸烟组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9.68%、19.35%和4.76%、11.43%,与未停药组和戒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MACE的发生率1.08%、6.45%和0.83%、6.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对二级预防的依从性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术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及继续吸烟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PCI)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11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和循证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I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造影剂肾病(CIN)是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深入开展,CIN已成为PCI术后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预后。如何药物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CIN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心血管内科具有预防CIN作用的药物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CIN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n unmet clinical need. Proenkephalin (PENK) might improv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KI.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leven hospitalized CKD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graphic contrast procedures were enrolled. PENK was measured in a blinded fashion at baseline (before contrast media administration) and on day 1 (after contrast media administration). The potential of PENK levels to predict contrast‐induced AKI was the primary endpoint.

Results

Baseline creatinine and baseline PENK were similar in AKI and no‐AKI patients. In AKI patients, day 1 PENK (198 pmol/L vs 121 pmol/L, P < 0.0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no‐AKI patient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for the prediction of AKI by day 1 PENK was 0.79, 95% CI: 0.70‐0.87, similar to serum creatinine: 0.78, 95% CI: 0.61‐0.95. Delta PEN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KI compared to no‐AKI patients (53 pmol/L vs 1 pmol/L, P < 0.01). The AUC for the prediction of AKI by delta PENK was high (0.92, 95%CI 0.82‐1.00) and remained high for creatinine‐blind AKI (0.94, 95% CI: 0.87‐0.97).

Conclusion

Delta PENK levels improve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ontrast‐induced AKI in CKD patients over serial creatinine sampling. Delta PENK accelerates the detection of creatinine‐blind AKI by 24 hou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在基层医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年龄≥75岁的82例CAD患者行PC I治疗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PC I的成功率为95.0%,靶病变成功率为96.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对高龄老年CAD患者行PC I治疗成功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评估、权衡利弊及谨慎的操作和适应证的严格掌握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管理模式用于CKD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该院住院诊断为CKD伴高尿酸血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CKD管理组58例,对照组5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CKD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KD管理模式。观察患者尿酸控制水平、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CKD管理组尿酸控制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管理模式用于CKD伴高尿酸血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对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406例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和对照组198例。观察组应用专科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完成院内健康宣教,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进行4次电话回访,了解健康状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1%,8.17%,低于对照组的31.82%,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78,10.382;P<0.05)。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各维度得分中,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2.17±15.15),(89.05±2.25),(82.21±10.47),(77.05±18.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16.85),(75.50±9.10),(70.88±7.48),(64.62±1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5,5.873,9.312,12.311;P<0.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对PCI术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重要的保障及指导作用,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再住院率。使患者在生理健康、心脏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改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CI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和例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然后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 PCI患者术后的负性心理主要表现为抑郁.导致负性心理的因素包括家属因素和因出入人员较多导致的病房环境不如意.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尽量避免PCI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46例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PCI组,选取22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C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标本中以及PCI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中的MMP-9、IL-6水平和术后冠状动脉的校正的TIMI计帧数(c TFC)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PCI组患者使用造影剂量和术后c TFC均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后外周血标本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或术后的外周血标本(P0.05);PCI组患者的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的IL-6水平(r=0.589)、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MMP-9水平的差值(r=0.372)和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IL-6水平的差值(r=0.628)与患者的c TFC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I术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冠脉血流,局部PCI操作、血流再灌注等因素可引起病变局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其变化幅度较外周血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危险因素以及铁代谢指标与CAC相关性。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KD 3~5期患者16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铁蛋白>800μg/L和(或)TSAT>50%定义为铁超载。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CACs>10为钙化组。分析CAC危险因素及其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危险因素对CAC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CAC的患者92例,占56.8%。转铁蛋白、TIBC与CACs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3、-0.253,P值分别为<0.001、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50,95%CI:1.013~1.088,P=0.007)、糖尿病(OR=4.712,95%:CI:1.445~15.371,P=0.010)、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NLR)(OR=1.253,95%CI:1.025~1.533,P=0.028)、高血磷(OR=3.981,95%CI:1.791~8.849,P=0.001)以及转铁蛋白水平降低(OR=0.130,95%CI:0.044~0.378,P<0.001)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糖尿病、NLR、血磷、转铁蛋白联合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 0.766~0.891,P<0.001),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75.7%。结论CKD3~5期患者CAC发生率较高,高龄、糖尿病、高磷血症、高NLR和血转铁蛋白水平减低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对CAC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状况,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抽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并采用自行设计的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人口学资料表和疾病相关资料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21.4%发生了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最多的是局部渗血13.6%,其次是血肿4.9%、穿刺点周围皮下淤斑2.9%、前臂肿胀2.9%;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术前是否合并高脂血症、不同穿刺部位、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术中不同肝素用量、术中及术后不同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用量、术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量,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状况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穿刺部位、病变血管支数、术中肝素用量、术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PCI术后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非在婚、合并高脂血症、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经股动脉穿刺、病变血管支数多、前降支狭窄程度大、术中肝素用量大、术后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患者更易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把此类患者作为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