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科病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对于女大学生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因为,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多半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的妇科疾病会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对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之时。但一些女大学生并不急着找工作,却把精力放到了“找对象”上,她们觉得这样可以避开就业难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上舒适的生活。这个群体就是校园中的“急嫁族”。  相似文献   

3.
刘蓉  聂加超 《校园心理》2017,(5):388-389
<正>良好的心态是当代大学生顺利学习知识技能的基本前提,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目前,综合性大学的"女生潮"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男女生比例失调在一些语言类和师范类高等院校中更是明显。女大学生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心理状态方面与男生存在诸多差异,她们的内心世界更细腻、更敏感,那么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笔者作为高等院校一线辅导员,在接触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发现处于大学一年级阶段的女生,不良心态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高泉  冯强  崔言红 《校园心理》2010,8(2):108-108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女研究生们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特殊消费群体已被诸多学者所重视,她们的消费心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尤其就医科大学女研究生而言,她们面临学业负担、就业压力、婚姻境况、经济消费等实际问题。因此,掌握女研究生们消费行为,分析、研究并培养她们的消费理念,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程利娜 《校园心理》2022,(4):251-255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外倾性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验证外倾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利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内外倾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测查了1 255名大学生。结果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外倾性对女大学生T1、T2时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外倾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起调节作用(β=-0.082,P<0.05;β=-0.086,P<0.05),但在男大学生群体中不起调节作用。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受到外倾性人格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上海在校女大学生与进食障碍相关的行为和人格特质。方法采用自编态度量表和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对206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检出率达到17%;有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个体的人格独立性较差;她们对自身形体的扭曲认知、低水平的自尊、对体重增加的恐惧心理和追随减肥热潮的盲目行为等因素综合导致了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结论当代女大学生普遍存在与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有关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建议学校及社会予以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肖玉青 《校园心理》2012,10(3):180-183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大众化趋势的到来,进入高等学校的女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人力资源[1]。然而,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传统与现实、自尊自强与自身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非典隔离期间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方法非典前和非期期间用同一组问卷对同一个群体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隔离在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和非典前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提高;与非典前相比,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支持的态度、感受和行为方式更积极,学生生活压力显著降低。结论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对改善大学生对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毕业女大学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择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相关。结论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择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南昌市278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 1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1,P0.05),与人际交往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2,P0.01);2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相关显著(r=0.152,P0.01);3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回归效果显著(F=60.736,P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朋友和其他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量表对1 353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结果 朋友和其他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6、0.06,P<0.05),且两种支持的调节效应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9、0.10,P<0.05);家庭支持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仅表现在女大学生群体中(中介效应值为-0.03,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抑郁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女大学生是我国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富有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然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针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辽宁省333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女大学生社会公平感水平较低(t=18.46,P<0.01);②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9,P<0.01);③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中求职经历、自身条件、职业期望3个维度对其社会公平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t=-3.262,P<0.001;t=-3.111,P<0.01;t=-2.393,P<0.05)。结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社会公平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应通过减少就业压力来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学生在非典隔离期间与非典前对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态度进行比较。方法非典前和非典期间用同一组问卷对同一个群体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隔离在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和非典前相比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提高;与非典前相比,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支持的态度、感受和行为方式更积极,学生生活压力显著降低。结论大学生主观上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并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越高越充分,那么他们与他人的关系越积极与亲密,越有能力选择和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生活目标更加明确,生活更富有意义,最终个人不断成长与充实。  相似文献   

15.
姚沂婕  安宏玉 《校园心理》2011,9(5):336-337
<正>网络表情符号的创造者一般是青年大学生,其作为一种表达情绪、动作的辅助方式在同龄群体中广泛扩散,成为了一种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深刻反映着大学校园文化的新变化。青年大学生既是表情符号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又是表情符号的受众。因此,关注大学生的这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求助情境以及钦佩感测量量表、群体关系量表和亲社会行为意愿量表,进行2(钦佩感:高和低)×2(群体关系:内群体和外群体)组间实验设计,随机选取326名大学生分配在4种助人情景下,测量被试的亲社会行为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钦佩感和群体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4.055,4.231;P0.05),二者之间交互项效应显著(F=4.231,P0.0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内群体关系下钦佩感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外群体关系下钦佩感可以显著促进亲社会行为(F=8.235,P0.05)。结论:钦佩感和群体关系均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且群体关系在钦佩感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结合理论探索其表现形式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47名就读于不同省份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形式的预先假设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47名受访者中,有46名报告了相关的排斥经历)。社会排斥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四种形式: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社会排斥引发的人际压力存在性别差异(t=2.94,P<0.01)。结论社会排斥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拒绝、忽视、孤立和否定四种形式,女生由社会排斥导致的人际压力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网络表情符号的创造者一般是青年大学生,其作为一种表达情绪、动作的辅助方式在同龄群体中广泛扩散,成为了一种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深刻反映着大学校园文化的新变化。青年大学生既是表情符号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又是表情符号的受众。因此,关注大学生的这种特殊的语言行为对我们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是我国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富有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然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择业教育,实现科学、理性、务实、灵活就业,这是社会各界、学生本人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中必需正视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点及其与网络使用动机、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上网基本情况调查表、网络依赖行为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17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者、网络依赖者以及正常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11.4%、15.4%和73.1%;②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依赖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③在网络使用动机方面,男大学生上网交友(t=2.69,P=0.008)和扮演动机(t=3.18,P=0.002)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④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家庭功能的角色(P<0.01)和情感介入(P<0.01)维度正相关极其显著。结论父母在家庭中建立积极地情感介入方式,给予子女情感支持,可以降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