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选取多b值不同肝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观察胆囊窝形态的变化,探讨该方法在早期诊断肝硬化并对其分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6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评分系统分为A、B、C三组,分别为30例,25例,21例,设定3组不同的b值,分别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对受试者行肝脏DWI扫描,在不同肝叶进行ADC值测量,分析不同b值下不同肝叶ADC值,同时观察有无胆囊窝扩大,综合评价ADC值和胆囊窝征象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b值下不同肝叶测得的ADC值与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b(0,400)肝左外叶ADC值是诊断是否存在肝硬化的最佳指标;b(0,600)测得的肝右叶ADC值是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最佳指标。结论多b值下各肝叶ADC值并结合胆囊窝扩大能更好地诊断早期肝硬化并对肝硬化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和DWI,分别测昔肿瘤的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结果:①低级胶质瘤(1~2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3~4级)组(P<0.01).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r=-0.767和-0.792).结论:ADC值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聚乙烯醇(PVA)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80例行PVA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DWI检查,评估其在患者治疗疗效中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稳定期以及进展期分别为35、45例;病情稳定组患者治疗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病情进展组治疗前后ADC值、肿瘤体积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组治疗后ADC值显著高于病情进展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病情进展组(P0.05);ADC值与肿瘤体积显示为负相关关系(r=-0.419,P0.05);ROC曲线显示ADC值评估患者疗效曲线下面积为0.85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3%和86.9%。结论 DWI测定ADC值与聚乙烯醇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肿瘤体积相关性较高,其用于评估患者疗效价值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评估不同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出血情况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所有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3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0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6例,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患者5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分别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电子胃镜检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测量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出血情况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P<0.05)。轻度静脉曲张、中度静脉曲张、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无静脉曲张患者(P<0.05);中度静脉曲张、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轻度静脉曲张患者(P<0.05);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中度静脉曲张患者(P<0.05)。单次出血、反复多次出血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无出血患者(P<0.05);反复多次出血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单次出血患者(P<0.05)。结论 Child-Pugh 分级越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出血情况越重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越高;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选取88例CHB患者为受试对象,均予以RTE和DWI检查。以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将88例患者分为S0组、S1~S2级组、S3-S4级组;比较三组RTE指标[弹性评分、剪切波速度(SWV)]、DWI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检测结果差异;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与弹性评分、SWV值、ADC值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弹性评分、SWV值均显示:S0级组S1-S2级组S3-S4级组(P均0.05);ADC值则显示:S0级组S1-S2级组S3-S4级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与弹性评分、SWV值均呈正相关,与ADC值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RTE的弹性评分、SWV值及DWI的ADC值均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分级关系密切,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1-50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对前列腺癌(PCa)诊断及恶性程度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52例PCa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记为PCa组和BPH组。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术前均接受DWI检查并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比较单独DWI和DWI+ADC值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BPH和PCa患者、不同Gleason分级PCa患者的ADC值差异,采用Pearman法分析PCa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ADC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3%(49/52)、91.43%(32/35)、93.10%(81/87),分别高于单独DWI诊断PCa的78.85%(41/52)、71.43%(25/35)、75.86%(6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4.629、9.864,P<0.05);根据Gleason评分<8分和≥8分将PCa组分为低中危组(n=31)和高危组(n=21),BPH组、低中危组PCa和高危组PCa患者的ADC值依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0,P<0.05),两两比较,低中危组ADC值低于BPH组,高危组ADC值低于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3、5.879,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80,P=0.008,P<0.05)。结论:DWI联合ADC值不仅对PCa的诊断价值较好,而且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对临床评估PCa患者病情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的诊断及分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DWI检查结果,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ADC值,分析胰腺不同组织之间ADC值结果。结果 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11例位于胰体尾部,8例位于胰头颈部,2例为多发病灶;17例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G1);4例伴肝或淋巴结转移,病理证实为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MR-DWI上均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其中3例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呈明显高信号,测得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分别为(1.321±0.049)×10-3mm2/s、(1.135±0.059)×10-3mm2/s、(0.987±0.064)×10-3mm2/s,且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两两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在DWI上扩散受限呈高信号,且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传统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评估DWI与DTI在诊断肝纤维化和炎症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DWI和DTI检查,采用弥散敏感度(b值)为0、800s/mm2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进行DWI和DTI检查。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按照肝活检评分系统Metavir评分表对肝实质纤维化和肝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MD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C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39、-0.682,P<0.01);ADC、MD值与炎症分级之间有负相关性(r分别为-0.721、-0.486,P<0.01)。结论 DWI在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炎炎症分级方面的诊断效能均优于DTI,ADC值可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肝炎活动的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5-98
目的探讨肝脾CT值比值和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相关性,以及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NAFLD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96例,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和重度组(32例),另选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健康受试者与NAFLD患者的ADC的差异,比较NAFLD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分析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LDL-C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ADC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的ADC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肝脾CT值比值、ADC值与血清LDL-C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NAFLD病变程度加重,肝脾CT值比值随之变小,而ADC值也相应降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作为一项无创、定量诊断方法,在NAFLD病变程度分级上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值(ADC)评估骨肉瘤(OS)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为OS的49例患者,OS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进行DWI扫描,DW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肿瘤实质区化疗前ADC值(*ADCpre)、肿瘤实质区化疗后ADC值(*ADCpost)、肿瘤实质区ADC值变化率(*ADC变化率)、肿瘤周围区化疗前ADC值(#ADCpre)、肿瘤周围区化疗后ADC值(#ADCpost)和肿瘤周围区ADC变化率(#ADC变化率);根据新辅助化疗反应分为反应组和反应不良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区域ADC值和ADC变化率组间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反应组和反应不良组的*ADCpre、*ADCpost、*ADC变化率、#ADCpost和#ADC变化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评估OS新辅助化疗反应最优单参数和联合...  相似文献   

12.
关静  阳红艳  张媛 《四川医学》2012,33(9):1513-1515
目的分析患者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估肝癌的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分析观察肝癌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并计算病灶的ADC值与对应的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DWI成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b=800s/mm2时均数ADC值(mm2/s)是: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正常肝实质约为(1.29±0.42)×10-3。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明显强化,其内液化坏死组织未见明显强化,肝癌组织的ADC值与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分析肝癌组织成分的平均ADC值,发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能更好地显示出肝癌经过临床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或复发组织与坏死液化组织成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反映出经过临床抗肿瘤治疗后肝癌的肿瘤残余或复发组织的血供情况以及细胞的活性。由此可见,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结合ADC值可以作为肝癌的临床抗肿瘤治疗疗效及预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对49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10例无肝脏病史、无肝功能异常的受试者行磁共振DWI检查,在弥散敏感系数b分别取100、200、400、600、800 s/mm2的情况下,测定肝脏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肝脏穿刺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采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度指数积分系统进行慢性肝炎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比较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肝炎患者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所有受试者肝右叶的ADC值小于左叶.当b=400、600、800 s/mm2时,纤维化患者(n=36)的ADC值显著小于无纤维化者(n=23,包括10名正常受试者)(P<0.01).当b=800 s/mm2时,不同炎症活动度组及不同肝纤维化组间的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DWI技术能评价活体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监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清瘦素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N)的水平,并做肝脏病理活检.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和HA、Ⅳ-C、L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瘦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有关(P<0.01),和HA、Ⅳ-C、LN呈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血清瘦素水平亦明显升高,其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评价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DWI检查,测量b=100、500和1 000 s/mm2时的ADC值。 结果 b=100 s/mm2时,不同纤维化分期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500和1 000 s/mm2时,不同纤维化分期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期越高,ADC值越低。b=100、500、1 000 s/mm2时,纤维化分期和肝脏ADC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100、500、1 000 s/mm2时DWI诊断肝纤维化≥3期(严重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4、0.89±0.06、0.82±0.05,灵敏度分别为76.1%、87.7%、75.6%,特异度分别为58.4%、82.0%、83.6%。b=100 s/mm2时,不同炎症分级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和1 000 s/mm2时,不同炎症分级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分级越高,ADC值越低。b=500、1 000 s/mm2时,炎症分级和肝脏ADC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磁共振DWI检查ADC值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98-101
目的对肝纤维化分级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ic imaging,SWE)技术的效果进行比照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MRI扩散加权成像以及SWE检查,同时检测ADC值与Emean值,通过方差分析与LSD组间对比,分析肝纤维化的程度与ADC值、Emean值间的关系,通过ROC对ADC值、Emean值效能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加重,其ADC值随之降低,而Emean值随之增大(P0.05);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ADC值呈负相关(r=-0.845),与Emean值呈正相关(r=0.897)。ADC值与Emean值在不同等级的肝纤维化诊断上具较高效能,同时Emean值在诊断应用方面更具有优势。结论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获得的Emean值与ADC值对于不同等级的肝纤维化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且其中超声SWE计数的应用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eADC值。结果12例Ⅲ、Ⅳ级胶质瘤中,6例肿瘤实质部分于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5例Ⅰ、Ⅱ级胶质瘤中,3例肿瘤实质部分于DWI表现为高信号,5例为等信号,7例为低或稍低信号。胶质瘤的ADC值和eADC值均与正常的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eADC值分别较Ⅰ~Ⅱ级胶质瘤瘤体低和高(P<0.05);其瘤周水肿区的ADC值(eADC值)明显低于(高于)Ⅰ~Ⅱ级胶质瘤(P<0.05)。结论ADC值(eA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H1-波谱(H1-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DWI和H1-MRS,分别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坏死囊变区、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同时测量脑胶质瘤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低级胶质瘤(Ⅰ~Ⅱ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Ⅲ~Ⅳ级)组(P<0.01).(2)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67和-0.792,均P<0.01);(3)高级别、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与对侧正常脑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脑胶质瘤的NAA/Cho、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和-0.712;Cho/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06.结论 ADC值和H1-MRS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脾CT值比值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包括正常对照组(n=20)、轻度脂肪肝组(n=20)、中度脂肪肝组(n=20)及重度脂肪肝组(n=20)。通过分析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及比较四组样本的ADC值间的差异来评估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肝脾的CT值比值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54,P0.05);肝实质的平均A D C值:正常肝实质(1.451±0.123)×10~(-3)mm~2/sec,轻度脂肪肝(1.341±0.014)×10~(-3)mm~2/sec,中度脂肪肝(1.206±0.007)×10~(-3)mm~2/sec,重度脂肪肝(1.040±0.017)×10~(-3)mm~2/se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ADC值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癌病理分级与MR DWI的ADC间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12月内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93例女性患者,并对其在术前行乳腺磁共振(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Ⅰ级、Ⅱ级以及Ⅲ级三个组,测量肿块ADC值并制表分析三组数据。 结果 Ⅰ级组患者ADC值和Ⅱ级组对比,Ⅱ级组患者ADC值和Ⅲ级组对比,Ⅲ级组患者ADC值和Ⅰ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分级Ⅰ到Ⅲ级对应ADC平均值为1.093±0.121、0.593±0.061和0.203±0.059表明乳腺癌病理分级与MR DWI的ADC值均呈负相关。 结论 乳腺癌病理分级与ADC值具有相关性,可能为负相关性,DWI和MRI有利于在术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应乳腺癌初步的治疗方案和乳腺癌预后进行无创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