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行InterTan内固定术,2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疗效,PFNA内固定更适宜耐受力较差患者,InterTan内固定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罗耀超  郑永红  董方亮 《吉林医学》2013,(29):6001-600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PFNA内固定19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部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半年、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优于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式将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良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PFNA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并作对比。方法:选取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1)研究组临床治疗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后负重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术后髋关节活动的恢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比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为(4.21±1.4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1.8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5,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1)。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PFLP内固定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观察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术(DHS)。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生命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术后1年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采用PFNA术治疗65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设为PFNA组,将采用DHS术治疗的63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设为DHS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治疗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与时间等状况、术后住院与承重所需天数均明显较DHS组更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该评分差异较大,且PFNA组更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DHS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08%与14.29%。结论:将PFNA术应用于对具有不稳定性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具微创、疗效确切与并发症低等临床优势,该法深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DHS内固定和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微创DHS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微创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微创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LCP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接受PF-LCP术比较,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1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3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8)分,优良率为94.74%;均明显高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均明显少于PFNA内固定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短,H 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永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71-237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FNA组和对照组, PFNA组行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疗效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较高,安全性较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刘炳寅 《包头医学》2018,42(1):28-30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髋内翻、继发性骨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TNF-α、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操作方便,骨折稳定性好,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技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行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三个月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9个月两次随访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疗效优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拟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和髋关节置换组各40例.P 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内固定,髋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消肿以及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患侧肢体开始负重的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能够开始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PFNA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7.5%,明显高于PFNA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与PFNA组(27.5%)比较,髋关节置换组(1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好,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手术损伤大,应注意早期感染的及基础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其各自优势,需要对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后才能决定所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