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茯苓丸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功效,在《金匮要略》一文中主要用于癥病的治疗,发展至今,桂枝茯苓丸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凡疾病的病机与瘀血阻滞、气滞湿阻有关,都可选择性的进行配伍使用,临床常见的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流产后阴道出血、不孕症、痤疮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黄贵华教授学宗仲景,看病多从六经着眼,认为慢性脾胃病属三阴病,以太阴、少阴病多见。临床常见脾胃虚寒挟湿、脾寒胃热、脾肾阳虚及脾胃气虚证。治疗慢性脾胃病多从虚、寒论治,临证善用经方,常用桂枝汤、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六君子汤加减,慢性脾胃病大多表现为虚证、寒证,常选用补法、温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开卷有益》2017,(9):4-4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了最新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新药业乐仁堂胃肠安丸作为常用药被收录其中,为胃肠安丸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胃肠安分别于2011年被纳入《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和《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作为呕吐病(急性胃炎)的治疗用药;2015年被纳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感染性疾病分册》,作为感染性腹泻一一湿热泻的推荐用药;在同年,被《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一脾胃病分册》收入为湿热蕴肠证泄泻的治疗用药;于2016年被纳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疾病分册》,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急性肠炎及慢性腹泻的治疗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4.
《脾胃论》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后世医家及临床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其在《脾胃论》中具体遣方用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从擅用风药,升降结合、散中有收,顺应四时调整用药,重视食养、药食同用的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东垣的遣药特点,得出东垣治疗疾病擅从脾胃出发,重视脾胃对气机作用,以及其立法严谨,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结论,以助于进一步研究东垣关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胃气为本”的学术思想,为现今治疗脾胃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脾胃,如李东垣说:“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病证中常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在治疗疾病时,顾护胃气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脾胃病为临床常见之疾病,不论内伤,还是外感都累及脾胃。脾胃病证候复杂,治法繁多,但遵《内经》及李东垣脾胃学说之理论,结合本人多年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对脾胃病的治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联合方组是门氏流派创始人门纯德教授自创的一种特殊的用方用药形式。针对一些慢性疾病,联合方组采用两方或者更多的方剂轮流使用,具有标本同治的特点,既拓宽了方药的使用范围,防止单一用方的偏性;又避免大杂烩方。门九章教授在继承其父亲用药的基础上,常两方轮流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动态观察,总结有效经验。门教授在使用联合方组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重视人体功能状态,注重脾胃,尤重胃气,两方中必有一方以治脾胃为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祖雄老中医,治学严谨,上溯《内》、《难》之训,下参仲景、守真、东垣、天士各家所论,博采众方,尤重视调理脾胃,形成了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临床治病多效,现将王老治慢性唇炎一例医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膏方源流考     
中医丸、丹、膏、散、酒、汤、露、锭八种剂型里包含中药膏方。膏方既可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又可滋补大病过后的虚弱病体,是兼顾治病与补虚双重作用的良剂。膏方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我国发现的最古老医方《五十二病方》中亦有膏剂三十余方;《黄帝内经》对膏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也有描述,有马膏、豕膏等记载;《金匮要略》记载了用大乌头煎煮熬制成膏体来治疗寒疝腹痛病,是将膏方作为内服用途的最早的记录;唐宋时期膏方不仅从制备和使用方法上有了新发展,也扩大了膏方临床适用范围,膏方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明清时期膏方制剂工艺早已成熟,命名更加明确;近现代,在上海、江浙及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膏方使用广泛,尤以上海最为出名。现代膏方注重发挥脾胃的作用,重视膏方炮制与治疗作用,将膏方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李杲所著《脾胃论》内容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其应用早已超越脾胃疾病本身,对临床心系、脑系、妇科、血液肿瘤,及五官、皮肤、骨伤等疾病的诊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脾胃论》治未病思想,认清《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方法,探讨调补脾胃进行慢性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气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中焦脾胃又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古到今,虽然有多少医者谈到中气的重要性,但直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才比较完整的从理论到临床使脾胃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脾胃对正常人体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疾病防治中更不可忽视。不少医生在临证治疗中,治一伤一,或治其标而伤其本,使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旧病不愈,新病又起等。笔者据此谈谈临床中误伤中气出现的变证。并就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