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ICC患者(腹腔镜组)和3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ICC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镇痛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镇痛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χ~2=5.27,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瘤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6月~2016年1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和肿瘤清除率。结果腹腔镜组肿瘤清除率与开腹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血管瘤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肿瘤,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操作时间,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可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阻断肝门血流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观察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能够取得与全入肝血流阻断相同的控制入肝血流及降低出血量的效果,且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分析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常规肝切除组(对照组)40例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组(观察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T、AST、ALB及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ALB及TBIL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结论与腹腔镜常规肝切除术比较,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操作精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肝脏,减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传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3%)明显低于对照组(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本地区的3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2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及餐前、餐后的胃肠激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餐前及餐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开腹手术,且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也明显好于开腹手术,因此认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44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综合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以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方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子宫腺肌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痛经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痛经改善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根治术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结肠癌手术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近、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肠梗阻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以及切口感染、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比,腹腔镜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排尿疼痛,切口疝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后恢复。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同时远期预后较传统开腹手术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27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感染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讨肝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7例肝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62%;24例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39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占58.97%(23/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有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3 h、Ⅲ类切口、术中出血量≥800 ml、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均为患者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碘伏冲洗伤口、术后48 h换药均是患者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重点防范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并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降低肝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行规则性肝切除治疗的2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手术范围及临床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4.2±15.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4.7±19.9)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均一期切除病变肝脏,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术后病理无恶性病变病例。术后2例患者并发胆漏,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无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6~48个月,无结石复发病例。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够去除结石及病灶,切除病变肝脏,防止结石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