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威廉姆斯创造性人格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之间不具有显著性;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r=0.40,P〈0.01)、挑战性(r=0.37,P〈0.01)和好奇性(r=0.25,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具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随机抽样选择145名大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三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性别和生源地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稳定性(r=0.44,P<0.01),恃强性(r=0.34,P<0.01),兴奋性(r=0.19,P<0.05)等人格因子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忧虑性(t=-2.49,P<0.05)、紧张性(t=-2.76,P<0.01)、恃强性(t=2.95,P<0.01)、稳定性(t=2.05,P<0.05)4种人格特质比其它人格特质更能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论大三学生的人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心理》2019,(2)
探讨青少年坚毅人格、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选取某县城中学普通班学生348名,使用简版坚毅量表(Grit-S)、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MSC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使用Bootstrap法对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青少年Grit-S得分、MSCAQ及其分维度得分、GSE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16~0.63,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以情绪自控为中介的效应为[0.07,95%CI(0.02,0.14)];以行为自控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23,95%CI(0.14,0.33)];以思维自控为中介的效应为[0.22,95%CI (0.14,0.32)],坚毅对自我效能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38,95%CI (0.25,0.50)、0.22,95%CI (0.10,0.34)和0.23,95%CI(0.11,0.36)]。高坚毅得分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较高,且情绪自控、行为自控、思维自控分别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济危机下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刻板性与不和谐性皆高于常模(t=8.891,7.04;P<0.01),灵活性低于常模(t=-3.87,P<0.01)。独生子女在和谐总分、不和谐性和刻板性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366,2.075,0.374;P<0.05)。不同年级学生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常模(t=3.448,P<0.01)且高于女生(t=3.572,P<0.01)。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在和谐总分、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67,-3.673;P<0.01);③和谐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结论①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唐山大学生内在一致性不高;非独生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②男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更高;③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效能感越高。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6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在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中有18.7%的人进入高分组;不同性别在自我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2.58,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2.96,P0.01;t=-2.21,P0.05);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校4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性别、专业的被试在移凇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校4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性别、专业的被试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其原因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压力量表对云南省南涧一中2009级高三学生进行学习压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评定。结果 1高三学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t=2.764,P=0.007)、班内名次(F=4.390,P=0.003)等统计学差异,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无性别(t=-0.009,P=0.993)、班级(t=0.958,P=0.340)、城乡(t=1.183,P=0.239)、班内排名(F=0.842,P=0.502)等统计学差异;215.3%的高三同学认为学习压力非常大,38.7%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较大,38.7%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一般,3.6%的同学认为没有学习压力,3.6%的同学对学习压力持不确定态度,学习压力无性别(t=-0.343,P=0.732)、城乡(t=0.956,P=0.341)、班内不同名次段(F=1.199,P=0.315)、班级(t=0.384,P=0.702)统计学差异;3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r=-0.340,P=0.000),学习压力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0.012,P=0.904);4当学习压力量表评分均分小于2时,学业自我效能感达到最佳水平(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M=3.5),班级排名中下的学生学习压力最大(学习压力得分M=3.1)。结论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有显著负相关,老师、父母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应通过正确归因、奖励、情感支持等方式疏导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1896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人格特质的数据资料,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对主观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103、-0.355和0.199),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074、-0.327和0.124)。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点中学生性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点中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表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537名高中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女性P分(精神质)和N分(神经质)明显高于男性,L分(掩饰)低于男生,自我评价高的学生性格外向,P分(精神质)与N分(神经质)低,抑郁分高的学生性格内向P分与N分高,提示自我评价与性格有关,并会引起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调查472名农村初中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显示SAQ总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P<0.01;F=4.443,P<0.05),一般自我效能在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P<0.01;t=-3.083,P<0.01),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43~0.593,P<0.01),自我评价能较好地预测农村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的特点及其关系,运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编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对5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职业决策总分及职业知识、职业信念、自我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3.438,P=0.001;t=5.237,P=0.000;t=3.790,P=0.000;t=4.682,P=0.000);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总分及发展因素与职业决策存在相关(P<0.01)。可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Study Objectives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hanging school start times on sleep for primary (elementary school: ES) and second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S/HS) students.MethodsStudents (grades 3–12) and parents (grades K-12) were surveyed annually, before and for 2 years after school start time changes (ES: 60 min earlier, MS: 40–60 min later; HS: 70 min later). Student sleep and daytime sleepiness were measured with school-administered student surveys and parent-proxy online surveys.ResultsApproximately 28,000 students annually completed surveys (~55% White, ~21% free/reduced lunch [FRL]). One-year post-change, weekday bedtimes and wake times were slightly earlier for ES students, with an 11-min decrease in sleep duration. MS and HS students reported slightly later weekday bedtimes, significantly later wake times, and significantly longer sleep duration (MS: 29 min; HS: 45 min). The percent of ES students reporting sufficient sleep duration, poor sleep quality, or daytime sleepiness did not change, but the percent of MS and HS students reporting sufficient sleep du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aytime sleepiness decreased. All results were maintained at the 2-year follow-up. Benefits of later start times were similar across racial and free/reduced lunch groups.ConclusionsThis is the first large scale, longitudinal, and representative study to concurrently examine the impact of changing school start times across students in primary/secondary school. Findings suggest a minimal impact of earlier start times on ES students’ sleep or daytime sleepiness, while further supporting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of delaying MS and HS start times on student sleep and daytime sleepiness. 相似文献
15.
《校园心理》2019,(1)
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个性人格问卷测试(EPQ)调查了西藏自治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林芝,拉萨,那曲+阿里)2 241名藏族中学生群体在性别,年级和海拔高度上的人格差异与特点。结果发现:①性别维度上,男性在内外向和神经质量表上得分高于女性,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低于女性。②海拔维度上,在精神质(P)量表上林芝和拉萨得分高于那曲+阿里的得分,神经质(N)量表上林芝和那曲+阿里的得分低于拉萨的得分,掩饰性(L)量表上,林芝和拉萨的得分低于那曲+阿里的得分。③海拔×年级交互作用上,神经质(N)量表上,就海拔地区而言,拉萨和那曲+阿里高中得分均高于初中的得分,就年级而言,林芝和那曲+阿里的初中得分高于拉萨地区得分,林芝高中阶段的得分高于那曲+阿里地区被试的得分。结论:高海拔群体人格差异特点受性别,海拔及海拔与年级交互作用3个方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运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某高职院校367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均值在量表中值3以上,学习倦怠的均值在量表中值3以下,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基本特点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提高其网络心理咨询行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在2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选取有心理咨询经历者310人(其中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32人,无面对面经历者278人).选用网络心理咨询态度问卷(OCAS,包含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和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两个维度)、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测查.结果: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较高,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较低.有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低于无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12.9±2.6)vs.(14.0±2.8),P<0.05].大一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低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17.8±3.0)vs.(18.7±2.6),(19.0±2.2),(19.1±1.7);均P<0.05],大一、大二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高于大三学生[(14.4±3.1),(14.2±2.5) vs.(13.3±2.8);均P<0.05].QZPS的外向性、善良、才干、情绪性和处世态度得分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网络能力感、行为努力感得分均与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呈正相关(r=0.11~0.29;均P<0.05);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与QZPS的外向性、处世态度得分呈负相关(r=-0.21、-0.16,均P<0.05),而与才干得分呈正相关(r=0.13,P<0.05).结论: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有较积极的态度,外向性低、高才干的个体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接纳性可能更低;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可能与其人格特征、网络自我效能感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柳州市市区与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的种类、原因、地点、学段、性别分布及其城乡差异,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市区伤害发生率为12.34%,低于乡村的3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1,Р〈0.01)。伤害类型顺位市区前四位为跌伤〉碰伤〉交通伤〉动物咬伤;乡村学生前四位为跌伤〉碰伤〉刀割伤〉交通伤。伤害原因市区学生前三位为玩耍(31.72%)、课间或课外活动(13.81%)、体育课(10.82%);乡村学生前三位为玩耍(24.94%)、做家务(12.47%)和体育课(12.47%)。结论可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学习阶段、性别、城乡差异等特点,以及目标人群中最易发生的与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5,自引:13,他引:165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