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效果优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6例。对照组接受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观察两组不同时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NIHSS评分、血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血肿量均较术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血肿清除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预后恢复率为66.67%(26/39),观察组预后恢复率为87.18%(34/39),观察组患者预后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杨少峰  王宝华  王中 《河北医学》2016,(12):2034-2036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3×3cm)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常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n=30)行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但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月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出血时间≤7 h)、对照组(延期,出血时间>24 h),各45例。对照组行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柯胜蓝  蔡程  邱乃锡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57-1058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7月在彭湃纪念医院治疗的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大骨瓣开颅手术,30例)与观察组(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37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血肿吸收与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清除率分别为26.67%、80.00%,观察组分别为5.41%、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利于缩减血肿吸收时间,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效果优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  相似文献   

8.
谢勇 《四川医学》2015,(1):41-43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h血肿清除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S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0%,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骨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窗面积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均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GQOL-74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将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时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8月行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1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组,发病至手术时间≤6 h的59例患者为超早期组,7~72 h手术的64例患者为早期组,评价两组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24 h、72 h血肿清除率及术后苏醒时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49.15%,明显好于早期组(3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且远期预后较好,不会增加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收治的HCH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小骨窗组62例与开颅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术前、术后的神经损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手术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与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术后3、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开颅组,而BI评分均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Cor、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而术后3 d两组Cor、NE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小骨窗组术后1、3 d的Cor、NE水平均低于开颅组(P<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HCH患者血肿清除率同开颅手术清除率相当,但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减轻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58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清除术,实验组予以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术后NIHSS评分、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可降低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洪涛 《当代医学》2021,27(26):54-56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达到手术出血量标准,患者清醒、嗜睡、朦胧未达到昏迷,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低于对照组的79.5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MRS、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SSS评分、BD指数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 在HCH治疗中,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血肿穿刺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较低,具有脑损伤小、再出血风险低、责任血管不断流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9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颞中回入路,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并于术后3个月随访,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9/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NIHSS评分均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少,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林向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94-3295
目的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每组各30例。对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有3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有1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洪涛 《当代医学》2021,27(35):51-53
目的 探究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参照组行常规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实验组行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意识状况和神经功能、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术前,两组GC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手术,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金涛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94-1395
目的:探究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BG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P<0.05).结论:小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较为便捷,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2017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差异,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均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CSS、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义煤集团公司总医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术后引流管观察和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