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年来,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免疫检查点已被证实不仅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显著改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预后。PD-1、PD-L1和CTLA-4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负向调控信号,进而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为泌尿肿瘤的治疗开创了新篇章,特别是在晚期膀胱癌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晚期泌尿肿瘤中取得成功,并且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获批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进展,在晚期膀胱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内分泌系统肿瘤,是当前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目前,针对ATC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招募、诱导TAM重编程以及恢复其吞噬功能;靶向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免疫逃逸检查点;基于溶瘤病毒和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以及过继免疫治疗。其中,以靶向阻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已初步证实对ATC患者有获益,尤其是分子靶向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由于ATC存在极大的异质性,针对ATC开展包括生物、免疫或细胞治疗等多种免疫治疗研究,并探索下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ATC的治疗潜力,有望为ATC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ATC的免疫治疗潜在靶点以及相关的免疫疗法进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免疫治疗通过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针对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策略之一.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晚期HCC治疗.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和信迪利单抗等同样在肝癌中也具有抗肿瘤疗效.该文将针对晚期HCC的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但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非常有限。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优势,其辅助免疫治疗可以弥补单独免疫治疗的不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文从肿瘤的免疫治疗出发,综述了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分析了联合治疗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同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肿瘤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在免疫治疗期间接受放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远隔效应。放疗可诱导或提高抗肿瘤免疫,使抗肿瘤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放疗还可引起免疫源性细胞死亡,并可促进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募集及其功能。放疗协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恢复了抗肿瘤T细胞的活性剂功能,该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使存在抗肿瘤免疫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也是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早期HCC临床症状不明显,50%的HC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系统全身治疗被推荐用于晚期HCC。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的发展,晚期HCC的系统全身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HCC患者生存获益仍然不大。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HCC治疗的格局,为HCC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展现出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联合疗法显著改善了HCC患者的生存预后,此外,过继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已成为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就HCC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治疗领域因其高度精准化和个性化的优势,已成为未来人类医学发展的热门方向。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近几年兴起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通过将嵌合抗原受体的特异性与T细胞的免疫作用相结合,再经过特异性识别对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杀伤。鉴于其潜力和优势,这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扩展到其它疾病领域的应用,即新兴治疗,本研究梳理了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背景及其结构组成和演变过程;主要概述了CAR-T细胞疗法新兴治疗应用进展,包括应用实体瘤新靶点的第2代CAR-T细胞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第3代CAR-T细胞疗法、第4代CAR-T细胞疗法和治疗非肿瘤疾病的CAR-T细胞疗法;探讨了CAR-T细胞疗法新兴治疗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敌对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抑制细胞、实体瘤异质性和免疫检查点;同时聚焦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策略:CAR-T细胞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解决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的问题,以及纳米颗粒药物涂覆CAR-T细胞膜的方...  相似文献   

8.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治愈性疾病,接受根治性手术或辅以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仍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将免疫治疗用于新辅助治疗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可使20%~85%的病例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优于既往新辅助化疗,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应用中非常具有潜力。本文针对免疫治疗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予以综述。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国家医保,新辅助免疫治疗必将为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崭新的治疗模式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 241例驱动基因阴性不可手术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化疗治疗, 1 241例患者中, 男1 066例, 女175例;年龄14~84岁, 中位年龄62岁。67例患者接受国产ICI单药治疗, 695例患者接受国产ICI联合化疗治疗;102例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药治疗, 377例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国产ICI和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ICI单药组中, 使用国产ICI和帕博利珠单抗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3.3%(29/67)和44.1%(45/102), 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1%(53/67)和84.3%(86/10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免疫联合化疗组中, 使用国产ICI和帕博利珠单抗的ORR分别为60.9%(423/695)和62.9%(237/377), DCR分别为92....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杂志》2022,(22):1691-1698
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但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应用时长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治疗有效的患者是用够一定的时长停止, 还是越长越好?病情进展的患者是否要立即停药, 还是可以继续应用?同时考虑到免疫治疗独特的不良反应、有限的有效率及较高的治疗费用等临床实际问题, 免疫治疗应用的合理时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免疫治疗的原理、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应用时长的研究数据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免疫治疗的起点-应用时机、终点-停药时机以及延长指征的分析, 探讨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时长, 以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和更多获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