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与非气腹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产科ASAⅠ~Ⅱ级子宫肌瘤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气腹压力组(P组,n=30),非气腹压力组(NP组,n=30)。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_0)、全麻后5 min(T_1)、气腹或悬腹后10 min(T_2)、30 min(T_3)、气腹结束或放下腹壁后20 min(T_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气道压力(Paw)、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眼内压(IOP),并进行比较。结果与T_0比较,P组T_2、T_3时点P_(ET)CO_2、PaCO_2、Paw、MAP、HR和IO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组仅IOP显著升高,而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NP组比较,P组T_0、T_1、T_4时点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点P_(ET)CO_2、PaCO_2、Paw、MAP、HR和IO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_2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功能和眼内压有一定的影响,而非气腹腹腔镜手术虽然对眼压有一定的影响,但较气腹腹腔镜手术大幅减小,且可避免CO_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9):830-832
目的使用Flo Trac/Vigileu系统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在CO_2气腹下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6-03—2017-02间收治的87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Ⅰ组亮氨酸氨基肽酶(1eucineaminopeptidase,LAP)取8 mm Hg,Ⅱ组LAP取12 mm Hg,Ⅲ组LAP取15 mm Hg,采用Flo Trac/Vigileo系统对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别记录麻醉后5 min、气腹后1 min、气腹后5 min改变体位、气腹后15 min、气腹结束体位恢复1 min和5 min不同时间点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心输出量(CO)值,时间分别表示为T_1、T_2、T_3、T_4、T_5、T_6。统计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T_1,三组患者的HR、MAP以及SVR均在T_2-T_4时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分别在T_2-T_4、T_3和T_4时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患者的CO_2在T_2-T_4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的HR在T_2-T_4时显著快于Ⅰ组、Ⅱ组,MAP、SVR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CO_2在T_2-T_4时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同时Ⅱ组显著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Flo Trac/Vigileo系统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监测,发现CO_2气腹内压控制为12mm Hg较为合适,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调控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老年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及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60岁以上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P_(ET)CO_2组(L组)与轻度高P_(ET)CO_2组(H组),各100例。L组患者术中通过调控呼吸参数控制P_(ET)CO_2在35~44 mm Hg;H组患者术中控制P_(ET)CO_2在45~55 mm Hg。通过调控潮气量(V_T)、呼吸频率(RR)等通气参数,分析麻醉期间维持不同值P_(ET)CO_2对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效果。结果:两组T_0时间段的V_T、RR、Ppeak、P_(ET)CO_2以及不同时间段的SP、DP、H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T_1、T_2、T_3、T_4、T_5、T_6时间段的V_T、RR、Ppeak、P_(ET)CO_2均明显高于T_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_1、T_2、T_3、T_4、T_5、T_6时间段的V_T、RR、Ppeak、P_(ET)CO_2均高于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3、7 d的MMSE量表得分下降值≥20%者均少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3 d单词辩认度、MMSE得分与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采取适当提高P_(ET)CO_2手段,可有效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陈向芸  韩雪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62-4065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肥胖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120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QG组),各60例。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对G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QG组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入室后(T_0)、麻醉诱导时(T_1)、气腹建立后10 min(T_2)、关闭气腹后(T_3)及拔管后(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及气道压(Paw)。比较两组术后4 h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苏醒时、术后4 h、术后24 h警觉与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_0、T_1时刻,QG组与G组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T_3、T_4时刻,QG组HR和MAP均低于G组(均P<0.05)。T_1时刻,QG组Paw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刻,QG组Paw低于G组(均P<0.05)。两组术中P_(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G组术后4 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G组(P<0.05)。QG组苏醒时和术后4 h警觉与镇静评分均高于G组(均P<0.05)。与G组相比,QG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麻醉满意度较高(均P<0.05)。术后2、12、24 h,Q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G组(均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57-1460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监测下妇科腔镜手术不同角度头低脚高位血流动力学及灌注指数(PI)的变化。方法:将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1)、C组(n=21),分别倾斜10°、20°、30°的头低脚高位。利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气腹前(T_1)、气腹后1 min(T_2)、改变体位时(T_3)、气腹结束后1 min(T_4)及气腹结束后5 min恢复体位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血氧监测仪监测末梢灌注指数(TPI),并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T_1时刻比较,各组T_2~T_3时刻HR、MAP均明显升高(P<0.05),C组T_3时刻CO、SV均较T_2时刻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刻比较,各组T_2~T_3时刻TPI均下降(P<0.05),C组T_3时刻TPI明显低于T_2时刻,且低于A组、B组(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CO、SV在T_2~T_3时刻明显升高(P<0.05)。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气腹时间、手术时间随之缩短(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可实时监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头低脚高位20°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相对理想的倾斜角度,既能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还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TPI稳定,缩短气腹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正反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卧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组)术中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女性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30例(B组)术中取特伦德伦伯格卧位,监测气腹前、气腹后、体位改变前、体位改变后15、30 min、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时的MAP、HR、SpO2、肺胸顺应性(Comp)、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PETCO2。结果气腹及体位改变后两组患者MAP、HR、SpO2、Paw、Ppeak、PETCO2明显升高,Comp降低,组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A组Paw、Ppeak、PETCO2明显高于B组,Com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B组HR、MAP明显高于A组。结论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循环动力学发生改变,通气功能下降,其中以特伦德伦伯格卧位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曹宇飞  易斌  鲁开智  卢孙山  姚晓燕 《安徽医学》2019,40(12):1346-1349
目的探究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每组65例。七氟醚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丙泊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采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泵注+维库溴铵间断应用。比较两组麻醉前、气腹后5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均低于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患者HR、MAP均低于丙泊酚组,SpO_2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压(Paw)及呼吸膜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均高于麻醉前,胸肺顺应性(Compl)及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时,两组患者间P_(ET)CO_2、Compl、Paw、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间P_(ET)CO_2、Com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指标: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血糖、皮质醇均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腹后5 min,七氟醚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皮质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七氟醚组血糖、皮质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性麻醉相对于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CV-VG组40例,VCV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10 min(T_1)、气腹低头位后60 min(T_2)、气腹解除平卧位后10 min(T_3)、清醒拔管后5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和计算T_1、T_2、T_3时的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平台压(P_(plat))、气道峰压(P_(peak))。结果:两组患者PaO_2在T_2时间点低于T_1、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时Cdyn低于T_1、T_3,而P_(plat)、P_(peak)高于T_1、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VG组T_2时Cdyn高于VCV组,而P_(plat)、P_(peak)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V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改善氧合,从而降低机械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85-118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不同二氧化碳(CO_2)气腹压对血气、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CO_2气腹压10.0 mmHg)、B组(CO_2气腹压12.0mmHg)、C组(CO_2气腹压14.0mmHg)各24例,监测并比较三组患儿气腹前、气腹时、气腹15min的血气、循环指标。结果:气腹前,A、B、C三组的MAP、HR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min,A、B两组患儿的MAP、HR值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A、B、C三组的SpO_2、PETCO_2、pH值、PaCO_2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min,A、B两组患儿的PETCO_2、PaCO_2值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 min,A、B两组患儿的SpO_2、pH值值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采用CO_2气腹压12.0 mmHg气腹,既能保证术中视野需要,同时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CO_2气腹下不同腹内压下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最适合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腹内压。方法:将收集到的12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在8、12和15 mm Hg腹内压下进行CO_2气腹充气,统计对比三组的手术情况、不同时间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术中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B、C两组的手术和气腹时间比A组短(P0.05);A、B、C三组T_1、T_2和T_3时期的HR、SVR、MAP与T0、T4和T5时期相比有显著的上升(P0.05);B、C两组在T_1、T_2、T_3时期的CO指标与T0、T4和T5时期相比有明显的下降(P0.05);A组在T_1、T_2、T_3时期和B组在T_2、T_3时期的CVP与各自其他时期的数据对比有明显的上升(P0.05),而C组在T_1时期的CVP数据与其他时期相比发生了明显的降低(P0.05);B组产生不良症状的患者比例最低,C组最高(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CO_2气腹下腹内压12 mmHg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和气腹时间,对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且术中产生不良症状的患者比例最低,是理想的CO_2气腹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40~65周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5mg·kg~(-1),随后以1.5mg·kg~(-1)·h~(-1)的速度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容量0.9%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取截石位,建立CO_2气腹,压力设定12~15mm Hg。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即刻(T_1)、气腹后60min(T_2)、气腹后120min(T_3)、气管拔管前(T_4),记录5个时间点的HR、MAP、PETCO_2、气道峰压(Ppeak),同时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时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2组患者在T_1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PETCO_2及Ppeak在T_(1-3)均持续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2组患者T_(1-3)时OI升高,RI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_(2-4)时OI升高,RI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利多卡因麻醉可有效改善气腹后肺通气功能,平稳呼吸力学,提高肺换气及弥散功能,从而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手术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及撤除气腹并恢复体位10min (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进行比较。结果 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AP、HR、Ppeak及PETCO2与T0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点MAP、Ppeak、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时点观察组MAP及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手术操作选择最为适宜的体位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roseal喉罩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通气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气管插管通气,观察组患儿使用Proseal喉罩通气。记录两组患儿第一次置入成功的比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或者气管导管即刻(T2)、置入后3 min(T3)、拔出喉罩或者气管导管即刻(T4)及拔出喉罩或者气管导管3 min(T5)时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及血压(MAP),并记录潮气量在10 mL/kg时置入后3 min、间歇正压通气10 min和气腹后10 min的气道平台压(Pplat)、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及气道峰压(Ppeak)。对比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出现误吸、反流、喉水肿、呛咳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第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5的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的HR均快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T2、T4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时间点的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患儿气腹后10 min的Pplat、Ppeak及P_(ET)CO_2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Pplat、Ppeak及P_(ET)C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误吸及反流的现象,在手术后,观察组患儿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seal喉罩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危结扎术后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儿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O_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52例,观察气腹前以及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血氧饱和度(SpO_2)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行CO_2气腹后5、15 min SpO_2值较气腹前降低,而P_(ET)CO_2、Ppeak较术前上升(P<0.05)。放气5 min后、拔管前,各项数值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52例患儿中1例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结论在行腹腔镜治疗时,CO_2气腹对小儿呼吸有一定影响,术中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合理用药,使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李锋  黄顺荣 《华夏医学》2007,20(6):1202-12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级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组),并选取同期ASA~级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中各时段测定有创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HR于气腹后120 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气腹后120 min MAP与气腹前和对照组同一时点相比明显升高(P<0.01),但放气后30min两组MAP比较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气腹后30min,60min,120min CVP明显高于组内气腹前,与对照组各相应时点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管理,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经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儿16例,全身麻醉后观察患儿气腹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分别于气腹不同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患儿气腹前后HR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MAP和CVP在气腹后升高(P<0.05);气腹各个时点Ppeak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PETCO2和PCO2于气腹后5min即开始升高并持续于整个气腹期(P<0.05);pH值在气腹及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术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MAP、CVP、PaCO2及PETCO2的升高,此与CO2气腹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人工腔隙与自然腔隙CO_2气腹在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对采取人工腔隙患者为A组,采取自然腔隙患者为B组,对比分析不同腔隙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的作用效果。结果建立气腹前、后相比较,2组PETCO_2、Pa CO_2、HR、MAP指标明显升高(P0.05),建立气腹后30 min,与A组比较,B组PETCO_2、Pa CO_2指标明显下降,有差异(P0.05),HR、MAP指标下降不明显,无差异(P0.05)。结论气腹建立方式对PETCO_2、Pa CO_2影响较大,与自然腔隙比较,人工腔隙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应用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②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喉罩即刻(T2)、插管/喉罩后5min(T3)、气腹即刻(T4)、气腹后10min(T5)、拔管/喉罩即刻(T6)、拔管/喉罩后5min(T7),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拔管/喉罩时间、苏醒时间及患者相关并发症.③结果 T2 、T6时T组的HR、MAP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HR、MAP在T2 、T6时明显高于T0时(P<0.05).T4 、T5时两组患者Ppeak明显高于T2时(P<0.05).T5时两组患者PETCO2明显高于T2时(P<0.05).T组患者拔管时呛咳及术后咽喉不适、咽痛明显多于S组(P<0.05).T组患者拔管/喉罩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④结论 SLIPA喉罩适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手术中降低CO2气腹压力对老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气腹压力14 mmHg;B组气腹压力11 mmHg.于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60 min(T2)、气腹结束后30 min(T3)记录HR、MAP、CVP、Ppeak,并测定pH值、PaCO2.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T0、T3以及术后24 h(T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结果 A组的CVP、Ppeak、PaCO2及pH值相比与B组在T1、T2和T3分别多出4.82%、16.67%和18.06%.A组vWF、TM、PS和DD在T3均明显升高,分别高出B组22.14%、25.22%、25.30%和92.78%(P<0.05).结论 后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11 mmHg比14 mmHg能有效减小对老年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气腹对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40例,ASAⅠ~Ⅱ,分为对照组(年龄〈65岁)及老年组(年龄〉65岁),每组20例.分别于CO2气腹前,气腹后30、60、120 min及术毕解除气腹后30、60 min监测记录患者CO、MAP、HR、CVP、SpO2、肺胸顺应性(Com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抽动脉血测PH、PaCO2值,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结果拔管时间和PICU停留时间年老年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变化不明显;CO、Comp、pH气腹后明显下降(P〈0.05),CVP、PETCO2、Ppeak、Raw、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其中各指标优以老年组变化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术中术后应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