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 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化疗、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是否内分泌治疗、处方剂量以及照射野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实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4.67%。筛选并确定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附七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引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肺癌常规放射治疗。结果:发生放射性肺炎7例,发生率为9.2%。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靶区剂量、照射面积为正比关系,二次放疗与化疗后再放疗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次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引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肺癌常规放射治疗。结果:发生放射性肺炎7例,发生率为9.2%(7/76)。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靶区剂量、照射面积为正比关系,二次放疗与化疗后再放疗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次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5.
赵继伟  李青山 《河北医学》2014,(8):1304-1307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患者192例,分别记录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KPS评分、放疗开始的时间及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时间,记录放疗总剂量及双肺的V5、V10、V20、V30及双肺的平均剂量,使用CTC AE4.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使用t检验及X2检验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其中3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16例(51.6%),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5例(48.4%)。各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V5≥56%、V10≥41%、V20≥27%、V30≥19%是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肺平均受量≥11.4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放疗总剂量达到56Gy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KPS评分与R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放疗总剂量、双肺的V5、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和CNKI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等方法,应用RevMan5.1软件对截止2012年2月发表的预测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5篇。暴露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性别、年龄、慢性肺疾病、肺功能、合并糖尿病)、肿瘤部位、治疗方案(放疗前有无手术、是否行联合放化疗及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性别0.97[0.82,1.15],年龄0.90[0.63,1.28],合并慢性肺疾病2.18[1.59,3.00],放疗前肺功能0.27[0.11,0.65],合并糖尿病2.46[1.33,4.58],左下肺部肿瘤0.71[0.57,0.90],放疗前肺部手术0.92[0.67,1.25],放化疗联合1.41[1.17,1.71],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2.38[1.79,3.16]。结论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有合并慢性肺疾病、放疗前肺功能、糖尿病、左下肺部肿瘤、放化疗联合以及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本项研究的结果认为肺功能较好且无慢性肺疾病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上肺肺癌患者,在单纯放疗的基础上加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可以降低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593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常规放疗345例,三维适形放疗248例,通过对常规放疗中不同范围的照射面积、照射剂量以及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不同范围的照射容积、照射剂量分割方法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100cm2发生率10.6%(25/235),>101cm2发生率30%(33/110),χ2=21.49,P<0.001,差异有显著性。照射剂量<70Gy发生率14.1%(45/320),>71Gy发生率68%(13/25),χ2=26.65,P<0.001,差异有显著性。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5Gy发生率7.8%(6/77),>6Gy发生率19.9%(34/171),χ2=4.88,P<0.05,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性肺炎多数是在定期随访检查时发现肺部影像学的异常,而出现症状就诊者为数较少。按SOMA分级,常规放疗1级27例,2级15例,3级以上13例,三维适形放疗1级19例,2级13例,3级以上6例。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和总剂量密切相关,与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大小密切相关。由于多数患者仅表现影像学异常,因此预见性的防治对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放疗和超分割放疗的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2月至2002年6月,303例肺癌患者入我科放疗,183例患者采用常规放疗,放射剂量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0—70 Gy。120例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剂量1.00--1.25 Gy/次,2次/d,间隔6h,5d/周,总剂量50--70 Gy。结果:共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10.9%。其中常规放疗的发生率10.4%,超分割放疗的发生率11.7%。经治疗,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缓解率分别为84.2%、85.7%。结论: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经合理治疗,2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提示治疗时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9.
罗立春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7+99-97,99
目的探讨和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进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因素以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和6个月后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28%。在6个月后对本组患者进行放射性肺损伤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1例4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一般因素上分析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无明显相关性,而同步治疗以及放射剂量则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对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采取相关的药物预防手段同样有着能够减轻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和减轻放疗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肺癌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1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观察性别、年龄、KPS评分、体质量有无减轻、吸烟史、病理分类、病理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V20、肺平均剂量、照射肿瘤位置、放化疗方案、紫杉醇有无等14个因素对放化疗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81例中32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发牛率为39.5%(32/81).发生时间多在放疗后1~4个月.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及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关.结论:化疗联合适形放疗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与分期、放疗靶体积及肿瘤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肺炎的CT和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CT和X线表现。方法:分析胸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CT和X线影像表现。结果:放射性肺炎可发生在放疗中、后,其发生与年龄、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照射剂量、照射野有关。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结论:对胸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放疗过程中常规行CT和X线检查,便于发现早期放射性肺炎,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韩淑华  方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34-2635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CT和X线表现.方法:分析胸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CT和X线影像表现.结果:放射性肺炎可发生在放疗中、后,其发生与年龄、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照射剂量、照射野有关.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结论:对胸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放疗过程中常规行CT和X线检查,便于发现早期放射性肺炎,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癌、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了解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60例肺癌、食管癌病人.采用直线加速器6~15 MV 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DT4600 CGy-7000CGy/23~35 F.照射野面积大于120 cm2185例.剂量大于5000 CGy的220例.结果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9.2%.照射野面积大于120cm2,剂量大于5000 CGy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3%和21.4%.结论 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照射野面积大,剂量高,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dose: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30例中1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5例发生于放疗中,6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分割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海军总医院放疗科和解放军第一О七医院自1998年12月至2002年6月,对120例肺癌患者进行超分割放疗,剂量为1.0~1.25Gy/次,2次/d,间隔6h,5d/周,总剂量为50~70Gy。结果: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14例,发生率为11.6%;照射55Gy以下、55~65Gu、65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7%、9.52%、16.60%;平均照射面积120cm^2以下、120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62%、13.20%。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5.71%(12/14)。结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超分割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生率不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常规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经合理治疗,症状和体征可得到明显的缓解,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术后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化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患者照射剂量≤50 Gy 57例,肺炎人数6例,发病率10.5%,照射剂量〉50 Gy 28例,肺炎人数15例,发病率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化疗63例,肺炎人数19例,发病率30.2%,治疗方式为单纯放疗22例,肺炎人数2例,发病率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ORT)并同步化疗治疗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评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本院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8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大于或等于2级的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软件采用8P8816.0软件包.结果 80名患者中.12名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2级9例,3级3例,无4级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是否正常(P=0.023)、V5、V10、V15、V20、V25、V30、V35,MLD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0、0.003、0.000、0.001、0.002、0.031、0.028、0.016).而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P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8).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时.要综合考虑V5-V35及MLD等计量学参数,合并放疗前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肺的受量,而V5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术后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化疗,以及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影像学改变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共21例,占22.8%,与年龄、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有关。结论高龄、高照射剂量和联合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润肺汤对肺部肿瘤放疗时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胸部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全程服用中药润肺汤,对照组未服药只进行单纯放疗。结果对照组放射性肺炎(≥2级)发生率36%,观察组为17.5%(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对照组发生率41.6%,观察组15%。结论中药润肺汤可以减少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183例肺癌患者于海军总医院和解放军第一○七医院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2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为50~70 Gy.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19例,发生率为10.4%;照射55 Gy以下、55~65 Gy、65 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0%、8.7%、15.6%;平均照射面积120 cm2以下、120 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5%、11.9%.本组肺炎经治疗缓解率为84.2%(16/19).结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常规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经合理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及体征,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