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基因分型和E6/E7 mRNA检测技术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PCR?反向点杂交方法对29 081名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 基因分型检测,对高危型阳性率、亚型分布统计分析;用Aptima mRNA逆转录扩增法对22 562名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危型感染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和不同年龄段高危型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在接受HPV DNA基因分型检测的29 081例标本中,HPV阳性率为29.57%(8 602/29 081);高危型HPV感染前5名依次为HPV52、HPV16、HPV53、HPV58、HPV51;高危型阳性率最高峰出现在<25岁年龄段。在接受HPV E6/E7 mRNA检测的22 562例标本中,高危型阳性率为12.59%(2 840/22 562),高危型阳性率排名前二的分别是≥65岁年龄段、55~64岁年龄段。除55~64岁年龄段、≥65岁年龄段外,其余年龄段两种检测方法之间HPV16、HPV18/45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可有效减少“假阳性”结果,提高筛查效率。应重视≥55岁女性的HPV筛查,在该年龄段的女性中,两种HPV检测方法的筛查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蛋白诱导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E7mRNA检测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DNA阳性人群分流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7月因宫颈疾病在温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HPV-DNA阳性患者共970例,随机选取336例,均行HPVE6/E7mRNA及宫颈细胞学(TCT)检测,并追踪其病理学结果 。分析HPVE6/E7mRNA拷贝数与病理分级及宫颈细胞学结果 的关系,预测其对CINⅡ+的诊断价值。结果 鳞癌(squamouscell cancer,SCC)组拷贝数最高,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dion or malignancy,NILM)组拷贝数最低,宫颈癌组HPVE6/E7mRNA阳性率及拷贝数最高,宫颈炎性改变组阳性率及拷贝数最低。不同细胞学诊断级别间HPVE6/E7mRNA水平比较,细胞学异常组(包括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ISL,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ISL,SCC)的表达水平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9,P<0.01),不同宫颈组织病变程度级别间HPVE6/E7mRNA水平比较,CINⅡ+(histological dysplasia or cancer)的表达水平高于CIN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54,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提示宫颈细胞学诊断级别及宫颈病理级别同HPVE6/E7mRNA拷贝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8,P<0.01;r=0.699,P<0.01)。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E6/E7mRNA拷贝数逐渐增加,对宫颈HPV-DNA阳性患者的分流有一定的意义,对宫颈癌有一定的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东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E6E7基因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 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准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E6E7基因,将其重组入pALTER-1载体,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构建了含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重组质粒,命名为HPV16E6E7-SD。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HPV DNA及其E6/E7mR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有无差异,评估mRNA拷贝数大小与病变等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对101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炎症组29例,低级别组29例,高级别组43例)进行HPV分型及高危 HPV E6/E7 mRNA拷贝数的检测。结果高危HPV DNA及其E6/E7mRNA在炎症组与低级别组、炎症组与高级别组中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拷贝数的均值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上升而明显增加。结论高危HPV的感染及其E6/E7mRNA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E6/E7 mRNA拷贝数的大小影响宫颈病变的程度。两者结合将更有利于对宫颈病变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 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普通PCR扩增.结果 电泳切胶回收获得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改组结果较为成功.结论 DNA改组在HPV16E7改组中的应用并成功,有利于从HPV16E7基因突变题库中筛选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型别,并为进一步构建HP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75名行宫颈癌筛查并获得病理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均行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分析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中HPVE6/E7mRNA与HPV-DN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HPV E6/E7mRNA、HPV-DNA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上皮细胞内瘤变(CIN)≥Ⅰ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HPVE6/E7mRNA、HPV-DNA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对≥CINⅠ的诊断,HPVE6/E7mRN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高于HPV-DNA检测(P<0.05);敏感性低于HPV-DNA检测(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均有指导价值,HPVE6/E7mRNA检测辅助H...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病毒癌基因E6、E7的表达是致癌的关键,当病毒基因整合进入宿主基因后,E6、E7基因过度表达,最终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文章对E6、E7基因转录产物E6/E7m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和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和HR-HPV E6/E7 mRNA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表达和差异,探讨二者的关联及其在宫颈癌变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依病理组织学诊断分为宫颈癌和CINⅠ、CINⅡ、CINⅢ共4组,分别采用PCR荧光法、支链DNA技术定量检测宫颈刷检物中的HPV-DNA和HPV E6/E7 mRNA,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R-HPV DNA和HR-HPV E6/E7 mRN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2)不同等级的宫颈病变中,HR-HPV DNA和HR-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除CINⅡ组两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患者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的总体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HPV E6/E7 mRNA在CINⅢ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3,P=0.311),其余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 DNA在CINⅠ和CINⅡ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6,P=0.169),CINⅢ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1,P=0.322),其余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间存在相关性(r=0.533,P<0.05),不同级别病变表现为在CINⅠ、CINⅡ呈明显正相关(r=0.412,0.804,均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无相关性(P>0.05);(5)随着病毒载量的提高,高级别CIN和宫颈癌在宫颈病变整体构成的占比上升。结论 HR-HPV E6/E7 mRNA在CINⅠ阶段即开始表达,随着表达量激增,加速宫颈癌的发生,HR-HPV载量和HR-HPV E6/E7 mRNA存在显著相关性,病毒与宿主基因整合,干扰了HPV载量与病变严重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支链DNA技术(bDNA)对HPV-E6/E7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67例宫颈癌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同时采用bDNA技术检测HPV-E6/E7 mRNA?另从中随机选择43例患者[11例非典型磷状上皮细胞(ASCUS)?17例低度磷状上皮内病变(LSIL)?15例高度磷状上皮内病变(HSIL)]检测HPV-E6/E7 DNA?结果:①HPV-E6/E7 mRNA与HPV-E6/E7 DNA相关性分析显示:HPV-E6/E7 mRNA与HPV-E6/E7 DNA检测结果呈现显著正相关(r = 0.465,P = 0.002);②总体人群HPV-E6/E7 mRNA检出阳性率为43.1%,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E6/E7 mRNA阳性率(χ2 = 41.396,P < 0.001)和copies量(H = 39.350,P < 0.001)均呈现趋势性升高;③HPV-E6/E7 mRNA对LSIL+诊断的灵敏度为67.1%(95%CI:56.1%~78.1%)?特异性为74.2%(95%CI:65.5%~82.9%)?准确性为71.3%(95%CI:64.4%~78.1%)?阳性预测值为65.3%(95%CI:54.3%~76.3%)?阴性预测值为75.8%(95%CI:67.2%~84.4%)?结论:HPV-E6/E7 mRNA与宫颈细胞学类型相关,其对LSIL+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效率,可能更为适用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宫颈癌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基因变异的情况,为HPV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从大量样本中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180例,其中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宫颈炎症患者30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6/E7基因,然后对反应产物采用DNA测序法获得基因序列,在GeneBank进行经BLAST分析,寻找变异位点。结果宫颈癌患者中E6核苷酸变异率为82.00%(82/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宫颈癌HPV16E6最频繁的序列变异为T178G(60/100),其他常见变异为T350G、C335T/A442C、T178G/G39T,年轻宫颈癌组E6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两者T178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异(=0.000)。宫颈癌患者HPV16 E7核苷酸变异率为74.00%(74/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E7最频繁序列变异为A647G 32.00%(32/100),其他常见的变异为A647G/C749T/T843C/T846C、A647G/C749T/T846C、C749T/C790T、A647G/C749T;年轻宫颈癌组E7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A647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别(=0.03)。结论宫颈癌患者明显存在HPV16E6E7核苷酸变异,HPVE6 T178G、E7 A647G可能与宫颈癌年轻化密切相关,故对该人群的检测并及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 DNA 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4800例接受宫颈癌早期筛查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患者,并分为2组。甲组接受细胞学检查,90d 后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者接受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检查,阴性患者半年后在此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乙组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 DNA 检测,显示阳性患者接受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检查,阴性患者定期接受随访工作。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 DNA 检测检出率4.03%,明显优于多次细胞学检查(3.19%,P <0.05);其在负荷量方面,慢性炎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的对比(P <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 DNA 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病变较快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的负荷量和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7~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检测情况、检测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为60.00%(30/50),经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之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Ⅰ率为33.33%,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Ⅱ率为10.00%,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Ⅲ率为26.67%,宫颈癌率为30.00%,发现不同宫颈病变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亦有差异。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当中有重要意义与指导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妇女240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R-HPV与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CINⅢ级患者的感染率最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效果好,能够有效反映疾病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 bDNA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拟选取宫颈癌筛查中疑似宫颈疾病患者,对其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 bDNA检测和TCT检测以及宫颈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结果分为正常组、CIN1、CIN2、CIN3、宫颈癌共五组,对比HPV E6/E7mRNA bDNA、TCT两种检测方法在该五组中的准确度及假阳性率。结果: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 bDNA检测在对宫颈癌筛查中准确度较TCT检测方法均高(P<0.05),假阳性率亦低于TCT检测方法(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 bDNA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中较好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假阳性率亦低,可能更能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