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3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30%。右半结肠息肉(OR=1.83,95%CI:1.26~2.71)、直肠息肉(OR=1.58,95%CI:1.24~1.67)、息肉≥1cm(OR=3.78,95%CI:2.351~5.692)、术中出血(OR=4.37,95%CI:3.192~7.342)、手术方式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OR=1.73,95%CI:1.09~2.21)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OR=2.87,95%CI:1.86~3.14)、患有高血压(OR=4.72,95%CI:2.63~7.27)或高脂血症(OR=2.26,95%CI:1.305~3.524)等基础疾病是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息肉≥1cm、术中出血、息肉位置在直肠或右半结肠、患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基础疾病、手术方式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导致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ESD治疗EGC,并描述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文章,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于最终纳入的文献中提取相关指标的病例数据。通过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6 150例,发生ESD术后迟发性出血4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3 cm(OR=2.22, 95%CI=1.78~2.76)、病变深度位于黏膜下层(OR=7.60, 95%CI=2.89~19.99)、病灶位于胃中下1/3(OR=4.55, 95%CI=2.65~7.81)、术中明显出血(OR=6.38, 95%CI=2.84~14.30)、年龄≥60岁(OR=3.14, 95%CI=1.30~7.59)、术前活检次数≥2次(OR=6.81, 95%CI=3.05~15.22)、抗血栓类药物服用史(OR=4.65, 9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结直肠肿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12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等相关危险因素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关系。结果有7例(5.6%)患者发生了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时间在术后1~4 d,均在内镜下运用止血夹成功止血,无一例需要紧急手术与输血。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患者中位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了21.3 g/L。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与肿瘤位置位于盲肠、黏膜下层浸润腺癌深度≥1000μm(术前经超声内镜诊断明确)、ESD术中出血等因素有关( P<0.05)。结论肿瘤位置位于盲肠、侵袭深度≥1000μm黏膜下浸润癌、ESD术中出血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需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并进行内镜下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病灶大小、位置、病变形态、术后病理深度、手术时间、整块切除、术中明显出血等因素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19例中8例(6.7%)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病灶位于盲肠、术中出现明显出血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明显相关(P<0.05)。结论:病变位于盲肠、术中显性出血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治疗的296例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GC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且根据评分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结果: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OR=12.163,95%CI:2.735~54.102)、切除标本直径>4 cm(OR=19.091,95%CI:3.726~97.819)、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OR=5.334,95%CI:1.013~28.088)是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为1分,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为2分,切除标本直径>4 cm为2分。根据评分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其AUC值为0.85(95%CI:0.753~0.94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分,以评分0~1分定义为低危组,评分2~5分定义为高危组,评分为低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3%(2/194),评分为高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6.67%(17/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08,P<0.001)。结论: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切除标本直径大于4 cm、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识别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86例行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ESD治疗,观察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并统计病人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ESD治疗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6例经ESD治疗病人中,16例病人发生出血(18.60%);70例病人未出血,占8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OR=3.714,95%CI=1.252~10.909)、肿瘤大小≥3 cm(OR=3.802,95%CI=1.538~9.646)、病理类型为早期癌(OR=2.746,95%CI=1.133~6.867)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经ESD治疗出血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肿瘤越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和早期胃癌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评估内镜下止血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对止血夹止血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2例,占5.97%,均予以内镜下止血夹成功止血。出血与未出血患者性别、年龄、息肉数量、使用钛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与未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压、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均为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切除方式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迟发性出血予以止血夹止血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应用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期间发生不完整切除和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14年2月至2021年11月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结直肠肿瘤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采取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ESD不完整切除和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33例患者进行分析。顺利完成ESD治疗的患者占98.8%(428/433),平均手术时长为(67.91±64.28)min。不完整切除率为20.56%(88/428),其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超过4 cm(P=0.001,OR=3.017,95%CI: 1.536~5.924),伴有严重纤维化(P<0.001,OR=5.825,95%CI: 2.540~13.355)和注射后抬举不良(P=0.025,OR=2.831,95%CI:1.141~7.025)。手术时间延长的患者占15.7%(67/428),其危险因素为女性(P=0.044,OR=1.832,95%CI: 1.017~3.300),肿瘤直径超过4 cm(P<0.001,OR=10.276,95% CI: 5.340~19.774)。 结论 大直径肿瘤、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肿瘤伴严重纤维化以及抬举征阳性为不完整切除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以及大直径肿瘤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8-1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与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7月行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125例。所有纳入的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复发组(n=52)和非复发组(n=73)。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结直肠腺瘤的复发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胆囊息肉患者49例,无胆囊息肉患者76例。平均随访(29.97±12.90)个月,结直肠腺瘤复发率为41.6%(52/1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胆囊息肉(OR=7.30,95%CI:3.56~15.00)、糖尿病(OR=3.48,95%CI:1.72~7.03)、非酒精性脂肪肝(OR=2.49,95%CI:1.34~4.63)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胆囊结石不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95%CI:0.47~2.82)。胆囊息肉≥5 mm(OR=9.84,95%CI:4.72~20.52)和多发性胆囊息肉(OR=8.57,95%CI:4.20~17.52)为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如合并胆囊息肉,特别是胆囊息肉≥5 mm和多发性胆囊息肉时,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明显升高。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可缩短结直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0.
蒋宝玲  刘娟  申妮 《海南医学》2023,(8):1110-1113
目的 探讨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效果,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冷切除组(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热切除组(内镜下热圈套切除术),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及迟发性出血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冷切除组与热切除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切除组患者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热切除组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息肉位置、息肉形态、术中出血情况、切除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位于直肠、息肉有蒂、热切除是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史怀泽敬畏生命的理论对于协调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一理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其并不能作为医学伦理学的生命观。但可借鉴、吸取其尊重生命的成份,丰富和完善医学伦理学关爱生命、护卫生命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Helmets for bicyclists--another first for Victo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发展医疗、教育与科学,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根本要素.医疗水平影响医学教育发展,教育科研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医疗是医院的今天,教育是医院的明天",教育在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中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共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