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伟智 《当代医学》2021,27(4):108-11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薄膜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以及C反应蛋白、血尿酸情况。结果从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都达到90%以上,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都有明显的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效果显著,与丹红注射液相比可更好的降低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65岁)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7.
彭相存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47-144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叶县人民医院88例UAP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给予单一组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给予联合组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单一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低于单一组,持续时间短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UAP可减少心绞痛发生频次,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中使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择期行PCI的1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1)。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对照组增加服用氯吡格雷,联合使用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和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出血分级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常规及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降低了出血风险及优化了生理指标,更加有利于保障择期行PCI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择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研究组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指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炎症反应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d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及14d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衡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B 1组(观察组)与B 2组(对照组)(n=92)。在B 2组的92例患者中,对其按照常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而针对B 1组患者除了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之外,配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滴治疗,对患者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完成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以及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结果 B 1组与B 2组患者在入院时,ACB(白蛋白钴离子结合值)有所降低,在住院之后的2 h下降至最低程度,之后有所上升,在12 h有效恢复。对比2组患者ACB的情况发现,B 1组患者高于B 2组患者非常明显,并且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的时点等诸多的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疗效确切,并且利用ACB(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IMA(缺血修饰白蛋白)含量的测定,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持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次数,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14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692例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高[OR=4.7,95%CI为(3.03~7.29),P〈O.01],心电图缺血有效率改善[OR=2.95,95%CI为(1.98~4.38),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应用于接受 PCI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治疗随访至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h、7d、1个月的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物酶(MPO)的变化,术后半年时进行 CAG 及 IVUS 检查,了解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有效及无效比例分别是35、6、4例,好于对照组比例(24、6、10例)。观察患者的 CRP、IL-6、MPO 低于对照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出血、呼吸困难未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更好的抑制炎症的效果,ISR 的发生率也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83.3%;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77.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用曲美他嗪相比,可明显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丹红注射液)和B组(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和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B组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和血清细胞因子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并成功完成PCI的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替格瑞洛治疗组20例,检测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24小时的CK-MB、cTnI及术后1周内再发心绞痛发生例数。结果: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术前CK-MB水平、cTnI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⑵替格瑞洛组术后24小时CK-MB水平、cTnI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⑶替格瑞洛组术后未发生再发心绞痛,而氯比格雷组发生1例再发心绞痛。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硝酸甘油静脉持续泵入、β-受体阻滞剂、口服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 5%葡萄糖液250 mL,1次/d静点,疗程均为2周;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d),评价临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LVEF、LVESd、LVEDd、LADd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