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HR和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生理干扰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1s用力呼气容量(FEV1)、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FEV1、VC、MMF、MVV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周勤  谢敏  黄建新 《四川医学》2018,39(9):1040-104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即刻(T0)、术后12 h(T1)、术后24h(T2)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5); T0至T2时刻两组VAS评分、血清5-HT、PGE2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刻VAS评分、血清5-HT、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 T0至T2时刻两组血清MCP-1及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刻血清MCP-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5/50),低于对照组26. 00%(13/50)(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伍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87-2389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拔管前,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中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7-1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相近(P0.05);手术开始15min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T1)、肋骨撑开器置入(T2)、缝皮(T3)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后6、24及48 h的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追加次数。结果两组T0 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1和T2时,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术后6、24及48 h安静时与活动时VAS均要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能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给予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及予以全身麻醉(对照组)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各54例临床资料。比较2组麻醉前(T0)、胸腔镜安装5 min时(T1)、关闭胸腔时(T2)、术后6 h (T3)应激水平[皮质醇(Cor)]差异,并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24 h肺氧合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 O2)、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术后2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率。结果 2组各时间点血清Cor水平变化情况均为T0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4-117+1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组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方式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E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T组(P0.05)。E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略有增加(P0.05)。T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切皮时、腋窝清扫时E组较T组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较大(P0.05)。E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多于T组(P0.05)。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E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且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T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需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试验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行T_(6-7)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均采用全凭静脉喉罩全身麻醉。手术完成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布托非诺+托烷司琼自控静脉镇痛,若VAS评分超过4分则予以氟比洛芬酯镇痛。分别于术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行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控静脉(PCIA)泵的按压次数以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动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的PCIA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量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更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全身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法)、48 h内的镇痛满意度(HPOI量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的HPOI得分为(6.65±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镇痛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77-148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胫骨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5)与对照组(n=75),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39±0.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2±0.23)分,拔管后30 min的疼痛(VAS)评分为(1.85±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8±0.69)分(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7.90±2.13)min、拔管时间(10.38±2.62)min均早于对照组的(13.53±3.19)min、(17.55±3.82)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0时刻的血浆血糖(GLU)、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1~T_4时刻的GLU、IL-6、COR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GLU、IL-6、COR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全身麻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且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在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予以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即刻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低,而术后2h患者疼痛加剧,但在术后4h、12h疼痛减轻,在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取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魏敏  邓莹 《当代医学》2022,28(6):28-31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28例,两组患者接受麻醉的方式不同,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48h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48h,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血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道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定位精准,安全可靠,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T1)、手术2 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的应激反应指标(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身上腺素-NE)以及术后安静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T2和T3时间点E水平高于T3和T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T4时间点NE水平高于T1、T2和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间点DA水平低于其它时间点,观察组T4时间点DA水平高于其它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时间点E、NE和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所用麻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3、6、12、24 h VAS疼痛评分;麻醉诱导前、进胸时、关胸时、术后1 h和24 h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应激相关血清学指标浓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SBP、DBP、HR、SpO2变化稳定;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抑制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