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05-2206
目的:探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性融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踝-后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骨性融合率高、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单侧踝融合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性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对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统计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21%(25/29),与对照组的82.76%(2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5%(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疗效相当,但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80.84±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可提高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AOFAS踝-后足优良率和术后1年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患者为例,患者均选择自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研究共选取人数100人,将其根据自身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和常规开放性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和开放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80.00%和30.00%,微创组效果更好,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骨性融合率均得到100%。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其统计学结果为P 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微创组患者的AOFAS踝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评分,其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存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提高对此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进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2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盲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16)采取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n=16)采取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和踝-后足评分。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骨性融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研究组的踝-后足评分(72.15±2.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43±1.48)分(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纠正畸形的踝关节,骨性融合率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马延辉  王磊  张杰  董喆 《西部医学》2018,30(3):395-399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组)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踝关节置换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56±3.42)个月,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14±3.26)个月,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78±4.57)个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踝 后足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活动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但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3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AOFAS踝 后足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AOFAS踝 后足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AOFAS踝 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3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创伤性踝关节炎术后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连、假体松动、浅深部感染、对位对线不良等,踝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比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更好,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踝关节融合术联合对踝关节创伤患者术后足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踝关节创伤患者79例,按治疗方式分实验组(n=40)、参照组(n=39)。参照组予以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实验组予以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融合率,术前、术后4周、12周足踝功能(Kofoe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骨融合率92. 50%(37/40)较参照组的71. 79%(28/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周、12周实验组Kofoed、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恢复更迅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踝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踝关节创伤更利于骨融合,且并发症少,能显著恢复足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44-104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1 a 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 <0. 01)。112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优良78例(69. 64%),踝关节功能不良34例(30. 36%);术后发生伤口愈合延迟5例,切口感染3例,腓骨肌腱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 a,17例患者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麻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是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否取出内固定物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有关(P <0. 05),而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骨折原因、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分型、是否开放损伤、是否跟骨牵引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无关(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P <0. 05),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并坚持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关节炎患者9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应用关节镜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刮除胫距关节表面软骨及硬化骨质,并在透视机监视下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踝关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其中11例融合良好,1例融合欠佳,临床处理后骨性融合。术后患者恢复行走,踝关节无肿胀及疼痛,VAS评分及Kofoe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苏忠良  阮国模  杨杰  郑元波  鲁建作 《浙江医学》2015,37(19):1588-159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患者20例。观察手术时间、踝关节的融合时间、关节融合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3±7.4)个月。手术时间(109.4±22.6)min,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0.3±2.1)周。仅1例患者发生1枚螺钉断裂,给予石膏固定后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5.80±1.67)、(1.7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分别为(54.55±7.02)、(78.95±5.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融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踝部无严重畸形的患者,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9-1360
目的:探讨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法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踝关节疾病患者,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4例,距骨坏死3例。病程1~8年,平均5.2年。术前进行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5.6±9.3分,采用内外侧入路利用三柱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4月。2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皮缘坏死,2例患者术后3周伤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9~16周X线片提示达到骨性融合,平均12.3±0.8周。无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2.3±4.5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河北医学》2014,(7):1108-1110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止痛熏洗剂结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踝关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15 d开始采用活血止痛熏洗剂结合功能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对照组术后单纯采用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康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30、45 d 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肿胀消退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AOFAS 踝-后足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5d AO-FAS 踝-后足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第30、45天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止痛熏洗剂结合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枰稀  黄焱星  张廷玖  庾明  王进 《四川医学》2013,(11):1663-1665
目的 评价经外踝截骨philos钢板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炎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获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随访患者X片证实踝关节术后平均16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踝-后足评分为(82.4±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1,P〈0.01).结论 采用经外踝截骨philos钢板固定行踝关节融台术显露充分,融合率高,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融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在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炎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 于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收的治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病损患者 (n=19) 为研究对象, 行Ilizarov外固定架踝关节融合术,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价、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AOFAS) 的踝与后足评分.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得830个月 (平均14.7个月) 随访, 术中患者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踝部疼痛明显缓解、畸形得到改善, X线提示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融合, 融合时间1116个周, 平均14.7周.术前静息、负重VAS评分平均分别为4.9分、7.9分, 术后分别为1.2分、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AOFAS术前评分 (58.74±4.00) 分, 术后末次随访为 (93.21±4.47)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在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炎融合术中疗效满意, 具有持续提供轴向压应力, 软组织创伤小, 融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袁学峰  任珩  刘雅静  杨益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28-1630, 1633
目的研究关节镜术联合补肾坚骨汤对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病人行关节镜术治疗,观察组病人以此为基础,结合口服补肾坚骨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术后随访1年,对比改良McGuire、Mazur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91%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观察组病人的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随访1年后,2组改良McGuire、Mazur及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观察组病人改良McGuire、Mazur及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关节镜术联合补肾坚骨汤对于中老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增快踝关节功能恢复,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7例,均行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4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主观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患足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提高,分别从术前的58.5±16.2分提高至79.8±17.2分(P<0.01);主观疗效优良率81.1%。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病变程度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1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病变并处理。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2年,患者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按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21例患者由术前平均58.9±7.6分提高至术后86.7±8.9分(P<0.05)。结论:踝关节镜技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86例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微创术式)45例和对照组(常规术式)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疾病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1月结石治疗的52例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lizarov外固定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以及胫距角。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胫距角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改善胫距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78例,对所有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2.3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或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案例,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98.71%,且患者的踝-后足评分为(78.65±2.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30.23±4.1)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