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区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的炎症导致了种植体周围袋形成和骨吸收.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都是由口腔厌氧茵引起.本文着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规律的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ies,SPT)对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联合手工检索,查找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进行规律SP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8年10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与牙周健康组相比,在SPT条件下,有牙周炎病史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MD=0.33,95%CI(0.16,0.50),P=0.000 1]、种植体探诊深度[SMD=0.46,95% CI(0.14,0.78),P=0.005]均高于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于健康牙周组;但是种植体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的种植修复后进行SPT,种植体远期存留率高。同时应注意,有牙周炎的种植患者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行种植治疗前积极治疗牙周炎,同时重视SPT对种植体存留和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植入75枚种植体,另选择50例植入67枚种植体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探诊深度(PD);并检测两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2、IL‐8水平。结果研究组75枚种植体中有2枚自行脱落,种植体松动度0,种植体存留率为97.3%;对照组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松动度0,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098)。术后6个月研究组 mSBI 、PIS 、mPLI 、PD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研究组龈沟 IL‐2、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修复能够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4.
张飞 《中外医疗》2016,(5):32-34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结果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骨内牙种植体成为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目前已有理想的长期组织整合修复的临床报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但同时也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失败在临床上重要表现为种植体周围炎,本文就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骨内牙种植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义齿修复方式,但临床上也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的情况;而种植体周围炎则是影响种植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目前有关种植体周围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研究进展1.1致病菌感染致病菌感染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的致病菌相似。牙龈卟啉单胞菌(Pg)作为牙周炎的关键致病菌,同样也是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可产生脂多糖、牙龈蛋白酶、菌毛和胶原酶等多种毒力因子,并且这些毒力因子与巨噬细胞的极化密切相关。此外种植体的表面特征也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组织炎症破坏与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Pg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可以此为靶点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倩 《当代医学》2021,27(16):122-124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1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周炎发生情况分为牙周健康组(n=44)与牙周炎组(n=37).两组均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牙周健康组直接行修复术治疗,牙周炎组术前进行牙周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治疗后1、6个月,两组PLI、PD、SBI、PI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略高于牙周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近期种植体存留率较佳,且不影响牙周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与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各100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其临床资料,并对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吸烟、饮酒、糖尿病、牙周病史、种植体使用时间≥1年、不定期洁牙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后,受到吸烟、饮酒、糖尿病、牙周病史、种植体使用时间长、不定期洁牙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临床上需根据其发病影响因素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在牙周健康者龈沟液中、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袋内、种植体周围炎病人种植周围袋内的含量及其与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8名牙周健康者、6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56例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采用免疫荧光定量16S 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类杆菌的含量与分布。结果牙周健康者龈沟内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62%,平均Ct值为0.0122±0.0000;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1.67%,平均Ct值为0.0356±0.0018;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5.71%,平均Ct值为0.0563±0.002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福赛类杆菌的感染有相关性,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