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B组(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两组患者血清RBP4、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水平及血压等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RBP4、FPG、Hb Ac1、TG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劲动脉IMT显著大于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年龄、FPG、Hb A1c、TG、TC、LDL-C、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8,0.426,0.455,0.533,0.492,0.346,0.870)(P<0.05),与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FPG、Hb A1c、TG、TC、RBP4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344,0.449,0.382,0.397、0.870)(P<0.05),与HDL-C、LDL-C、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且血清RBP4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提示RBP4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来西城区白纸坊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患者共429例,并将其分成4组,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4例,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及健康人群107例。入选人群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并探测斑块,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化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及空腹血糖(Glucose,GLU)。结果单纯高血压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及血脂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社区临床诊疗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早期对血脂水平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亚临床炎症变化与颈动脉损害特点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老年科收治的17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为H型高血压,<10μmol/L为非H型高血压)和年龄(≥60岁为老年,≥40岁且<60岁为中年)将入选患者分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H1组,66例)、中年H型高血压组(H2组,48例)及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NH组,61例)。测定三组患者颈部血管的彩色超声及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H1组与H2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及脉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比例、收缩压(SBP)、血脂、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与NH组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而年龄、性别比例、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PS)均显著大于H2组和NH组(P<0.01,P<0.05),动脉扩张性系数(DC)、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僵硬度参数(CCA-mβ)均显著小于H2组(P<0.01),但与NH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H2组和NH组(P<0.01,P<0.05),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均高于H2组(P<0.05,P<0.01),与N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1组患者颈动脉IMT、PS、血清IL-6、IL-8、TNF-α、Cys C水平与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_(分别)=0.435、0.316、0.337、0.341、0.281、0.429,P<0.01)。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的动脉损害情况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尽早达到理想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在我院于2016年1月—2019年9月进行诊断治疗,并选择同期36例单纯急性脑梗死(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波动参数指标及NIHSS评分,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IHSS评分与各因素的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DL-C无显著变化(P 0.05),但是Hcy、HbAlc、IMT、TG、LDL-C、TC显著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BG、NIHSS、LAGE评分均显著升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LDL-C、Hcy、IMT、NIHSS评分和MAGE呈正相关,(r=0.632、0.859、0.735,P 0.05);LDL-C、Hcy、IMT、MAGE和NIHSS呈正相关,(r=0.603、0.814、0.903、0.955,均为P 0.05)。结论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第1周内,NIHSS评分升高,LDL-C、Hcy、IMT、MAGE和NIHSS呈正相关,Hcy、Hb Alc、IMT、TG、LDL-C、TC显著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胱抑素C(CysC)及D-二聚体(D-D)]检测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35例)、IMT增厚组(61例)以及斑块形成组(5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Hcy、CysC、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s-CRP、Hcy、CysC、D-D与IMT值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hs-CRP、Hcy、CysC及D-D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hs-CRP、Hcy、CysC及D-D水平均高于IMT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患者hs-CRP、Hcy、CysC、D-D水平均与IMT值呈正相关(r依次为0.846、0.941、0.853、0.802,均P 0.05);且ACI患者hs-CRP、Hcy、CysC、D-D水平两两之间也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Hcy、Cys C、D-D水平与IMT值均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57例T2DM合并NAFL患者和55例单纯T2DM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情况,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FIns、2 h 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LDL-C、FPG、2 h PG、Hb A1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与TG、HDL-C、HOMA-IR独立相关。结论:T2DM合并NAFL存在明显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态血压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60例)、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6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组Hcy、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与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水平、夜间脉压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Hcy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入院且完善Hcy检测的患者,根据其诊断将患者分为四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及无高血压冠心病组,通过对四组患者Hcy水平的比较,探讨冠心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Hcy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Hcy水平较无高血压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3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2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当Hcy10μmol/L时,随着Hcy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冠心病组Hcy水平较无高血压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分型与Hcy水平不完全一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Hcy水平较无高血压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cy水平的测定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其分为T2DM组(87例)和T2DM+NAFLD组(9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Vaspin水平,通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析Vaspin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FPG、FINS、HOMA-IR、Vaspin、ALT、AST、GGT、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_均<0.05)。T2DM组患者Vaspin水平与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6,P=0.050),与FPG及GGT水平均呈负相关(r=-0.222、-0.385,P=0.042、0.001)。T2DM+NAFLD组患者Vaspin水平与GGT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FPG、ALT、GGT及Vaspin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可能在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有颈动脉病变分为非颈动脉病变组(54例)与颈动脉病变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并分析三组研究对象MIF、TNF-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Α1c)、MIF、TNF-α、IMT水平及尿清蛋白/肌酐(Α/C)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非颈动脉病变组、颈动脉病变组患者FPG、HbΑ1c、MIF、TNF-α水平及Α/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病变组患者IM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F水平与IMT水平、Α/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399,P=0.000;r=0.547,P=0.000);TNF-α水平与IMT水平、Α/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01;r=0.383,P=0.000)。结论 MIF与TNF-α在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儿早期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核苷酸结合低聚体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NLRP)1及NLRP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儿62例,依据患儿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将其分为重-特重度组(3~8分)34例和轻-中度组(9~15分)28例。另外选取同期于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非颅脑损伤患儿3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儿伤后24小时血清COR、ACTH水平及伤后24小时脑脊液NLRP1和NLRP3水平,并分析其与患儿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患儿的COR、ACTH及NLRP3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颅脑损伤患儿(P<005);重-特重度组患儿的COR、ACTH及NLP3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患儿(P<0.05)。各组患儿的NLRP1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重-特重度组患儿预后不良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患儿的COR、ACTH及NLRP3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NLRP1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OR、ACTH及NLRP3水平与GO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儿早期COR、ACTH及NLRP3水平均显著升高,创伤越严重,上述指标水平越高。早期COR、ACTH及NLRP3水平可以用来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而NLRP1水平则与病情和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尿毒症患者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将透析期间发生SHPT的59例患者纳入SHPT组,其余133例患者纳入无SHPT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血Treg、Th17、iPTH、AL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SHPT组患者血Treg、Th17、i PTH、ALP表达水平、血磷水平、心脏瓣膜钙化、骨量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SHPT组(均P <0.05),血钙水平、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无SHPT组(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的血Treg、Th17、iPTH、ALP表达水平与血钙水平、骨密度均呈负相关(均P <0.05),与血磷水平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往往伴有血Treg、Th17、iPTH、ALP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心脏瓣膜钙化、骨量丢失密切相关,应及时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ltration,HVHF)、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对严重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严重创伤逐步进展至MODS的120例患者,排除其中24例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纳入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HVHF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HVHF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系统(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植物生存、残疾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HVHF、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有助于降低严重创伤后并发MODS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lation,NI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气参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NIPV、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NAC泡腾片,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参数和血清SOD、sICAM-1、HMGB-1、sTREM-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呼吸衰竭控制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001),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0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sICAM-1、HMGB-1、sTREM-1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NAC联合NIPV能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状态和肺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MMP-9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3例未患主动脉夹层的自然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样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CRP与MMP-8、MMP-9血清浓度水平,分析CRP与MMP-8、MMP-9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MMP-8、MMP-9阳性检出率及血清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中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CRP血清浓度值与MMP-8、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12、0.629,P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CRP与MMP-8、MMP-9血浆浓度水平升高呈正相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水平变化,为胆道梗阻合并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83例胆道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3例胆汁培养阳性且伴随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将30例胆汁培养阴性、单独真菌感染及胆汁培养阳性但无发热、腹痛等症状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hs-CRP、瘦素及sLR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患者hs-CRP水平高于肝内胆管梗阻患者(t=0.521,P=0.604),两类患者血清PCT、瘦素及sL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和肝内胆管梗阻患者的hs-CRP、PCT、瘦素及sL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道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瘦素及sLR水平是诊断胆道梗阻所致急性胆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其中hs-CRP水平与胆囊及肝外胆管梗阻所致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及以上病变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三组患者颈总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动脉、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动脉造影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1例(54.67%)。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8例(50.67%)。脑动脉、冠状动脉与颈总动脉超声结合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三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与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可结合脑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动脉病变风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2013年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房前深度较观察组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房前深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为5.0%(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5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清TNF-α、IL-6、VEGF及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上述指标水平正常患者与水平升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TNF-α、VEGF、IL-6及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升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上述指标水平正常患者(P<0.05)。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IL-6、VEGF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时间较短,针对上述因子行靶向治疗有望改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纳入肺炎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血清CRP、PCT、血乳酸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结果肺炎组患者CRP、PCT、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存活72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14.29%。死亡组患者血清CRP、PCT、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ROC分析显示,灵敏度:PCT>血乳酸>CRP;特异性:PCT>血乳酸>CRP,血乳酸+PCT+CRP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CRP、PCT、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通过测定血清CRP、PCT、血乳酸水平可有效评价患者预后,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